作者:
韦伯(德)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韦伯文选第二卷
译者: 李强
出版年: 1998-05
页数: 127
定价: 7.80
装帧: 平装
丛书: 社会与思想丛书
ISBN: 9787108011350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韦伯文选第二卷
译者: 李强
出版年: 1998-05
页数: 127
定价: 7.80
装帧: 平装
丛书: 社会与思想丛书
ISBN: 9787108011350
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第2卷)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
目录 · · · · · ·
目 录
韦伯文选第二卷编选说明
韦伯生平著述年表
第一章 经济与社会规范
一、法律秩序与经济秩序
二、法律、惯例与习俗
三、余论:答鲁道夫・施塔姆拉
四、法律与经济最一般关系之概述
第二章 有组织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一、经济行动及经济上活跃的群体
二、开放或封闭的经济关系
三、群体结构与经济利益:垄断主义趋势与扩张主义趋势
四、经济活跃的群体满足其需求的五种类型
五、满足需求与税收对资本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影响
第三章 家庭、邻里与家族
一、家庭:家庭式、资本主义式与共产主义式团结
二、邻里:非感情化的经济型兄弟关系
三、家庭内部性关系的规则
四、家族群体及其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第四章 家庭、企业与田庄
一、经济、军事与政治群体对联合财产法与家庭继承的影响
二、家庭的解体:计算精神与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
三、另一种发展:田庄
第五章 族群群体
一、“种族”成员
二、共同族群的信念:其多重社会根源以及理论上的含混
三、部落与政治共同体:“族群群体概念之缺失
四 民族与文化尊严重要术语对照表
· · · · · · (收起)
韦伯文选第二卷编选说明
韦伯生平著述年表
第一章 经济与社会规范
一、法律秩序与经济秩序
二、法律、惯例与习俗
三、余论:答鲁道夫・施塔姆拉
四、法律与经济最一般关系之概述
第二章 有组织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一、经济行动及经济上活跃的群体
二、开放或封闭的经济关系
三、群体结构与经济利益:垄断主义趋势与扩张主义趋势
四、经济活跃的群体满足其需求的五种类型
五、满足需求与税收对资本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影响
第三章 家庭、邻里与家族
一、家庭:家庭式、资本主义式与共产主义式团结
二、邻里:非感情化的经济型兄弟关系
三、家庭内部性关系的规则
四、家族群体及其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第四章 家庭、企业与田庄
一、经济、军事与政治群体对联合财产法与家庭继承的影响
二、家庭的解体:计算精神与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
三、另一种发展:田庄
第五章 族群群体
一、“种族”成员
二、共同族群的信念:其多重社会根源以及理论上的含混
三、部落与政治共同体:“族群群体概念之缺失
四 民族与文化尊严重要术语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wandering poets, narrators, reciters, and practitioners of similar free proletaroid callings. Above all, we must include in this category the self-taught intelligentsia of the disprivileged strata, of whom the classic examples are the Russian proletaroid peasant intelligentsia in East Europa, and the socilist-anarchist proletarian intelligentsia in the West… … pariah 【贱民】 intellectualism appearing among all proletaroid incumbents of small prebends, the Russian peasantry, and the more or less itinerant folk, derives its intensity from the fact that the groups which are at the lower end of, or altogether outside of, the social hierarchy stand to a certain extent on the point of Archimedes in relation to social conventions, both in respect to the external order and in respect to common op...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07页 -
因此,即使在宗教演进的原初阶段,就已经出现了——简言之——一切形式的宗教恩宠学说,从gratia infusa直到最严格的因善举而得救的信条。 gratia infusa,拉丁文,“浇灌的恩宠”,天主教指信徒借此生爱、由爱而形成信仰,于是得到称义的能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宗教行动与巫术行动本初的现世取向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社会与思想丛书(共16册),
这套丛书还有
《开放社会科学》《为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动力》《民主理论的前言》《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
等
。
喜欢读"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第2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9.1
-
- 布莱克维尔社会理论家指南 7.6
-
- 社会科学的措辞 7.0
-
- 支配社会学-韦伯作品集III 9.1
-
- 理解社会 8.5
-
- 批判施塔姆勒 9.0
-
- 政治社会学 7.4
-
- 马克思的政治思想 8.4
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第2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经济与社会》读书会会后记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2年8月6日,在zoom开了一次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的线上读书会。 这次读书会一共有六位朋友参加,出于数据保护的考虑,进行匿名化处理。因为会上讨论了很多,所以稍作一些知识点的整理,如有遗漏,十分抱歉。 第一位报告人A主要是从这本书的成书过程进行讨论,分析了... (展开)
【转】迟帅:韦伯晚期社会学——缘起、结构与议题
本文刊于《江海学刊》2022年第5期 摘要:韦伯晚期社会学是韦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韦伯晚期社会学有其个人生活史和学术史的缘起,经由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研究,韦伯将有关宗教与社会的关系讨论置于更广阔的文明史比较中,并由此追问西方理性主义的特色。韦伯晚期两部未完...
(展开)


评韦伯的“中国皇帝”和“超凡魅力权威的性质•中国皇帝”
在《新教伦理》的前言中论及中国历史的部分表明,韦伯对于中国社会的材料其实掌握的很有限,对于中国的历史著述更是知之甚少,但《经济与社会》里所论述的中国社会的特征又是那么详明,可以说是概念辨析、论证精细,因而初读时,我十分震撼于韦伯精悍的观察与推断能力。可随之...
(展开)

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纯粹天生的差异
第二部分 经济以及规范性权力和实际权力的角斗场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人对他人的影响和受他人的影响之间就正是这样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接近于“移情”,在另一些情况下则像“模仿”,这要看它所需要的条件是理性的目的还是“大众心理”的表现方式。 一种获得了这类实际...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9.4分 322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9.2分 80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9.1分 524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04)8.4分 22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All About Max Weber (曳尾于涂)
- 「社会与思想丛书」 (佐为)
- 社会与法治 (salio)
- 已扔 (Sarcophagus)
- 法学阅读书目 (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第2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Sarcophagus 2017-05-23 08:47:36
从英文译出,对应中译《经济与社会》第一卷第二部分第一至五章。无注解。
0 有用 srzlqbl 2011-03-17 16:52:42
对“社会学家韦伯”无爱!
0 有用 Lynne 2023-11-09 10:03:30 北京
刚看完涂尔干的,看这本有点看不下去了
0 有用 晒阳阳 2017-04-05 21:25:53
最感兴趣的是伦理、母国情感与民族文化尊严。似乎有点明白“去家千里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是什么样的情感了。。。
0 有用 Virginia Nemo 2018-10-10 11:08:14
第一章:法律秩序属应然领域,经济秩序属实然领域。但从社会学角度看,法律是人类行为的各种现实规约因素的一套复合体,有保障的法律是强制性的。契约(法律)保障经济生活,惯例与习俗已式微。第二章:群体经济关系、开放与封闭、垄断与扩张、重商主义。第三章:仅讨论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家庭的构成:家庭式、资本主义式、共产主义式团结。先有家庭,婚姻在后产生。有组织的土地耕作使得家庭出现,成为“最流行的经济群体”(权威... 第一章:法律秩序属应然领域,经济秩序属实然领域。但从社会学角度看,法律是人类行为的各种现实规约因素的一套复合体,有保障的法律是强制性的。契约(法律)保障经济生活,惯例与习俗已式微。第二章:群体经济关系、开放与封闭、垄断与扩张、重商主义。第三章:仅讨论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家庭的构成:家庭式、资本主义式、共产主义式团结。先有家庭,婚姻在后产生。有组织的土地耕作使得家庭出现,成为“最流行的经济群体”(权威与忠诚)。邻里(无组织的社会行动。开放、间断性)。家庭内部“性关系”(性的独占)。家庭群体(血亲复仇、图腾、母权、父权、继承)第四章:家庭、企业与田庄(财产、继承、计算、企业、田庄)第五章:族群群体(成员、信念、部落与政治共同体、民族与文化尊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