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瑞典]
英格玛·伯格曼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译者: 韩良忆
出版年: 2003-07
页数: 309
定价: 19.80
装帧: 平装
丛书: 电影馆丛书
ISBN: 9787563340088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译者: 韩良忆
出版年: 2003-07
页数: 309
定价: 19.80
装帧: 平装
丛书: 电影馆丛书
ISBN: 9787563340088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四十年来对电影艺术、电影创作的总结与感想,其中包括他在拍《沉默》、《野草莓》、《处女之泉》、《芬妮与亚历山大》等影片时的感怀。
伯格曼论电影的创作者
· · · · · ·
-
英格玛·伯格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本世纪最知名的导演之一。其生涯横跨电影、剧场、写作等各个领域。曾以《第七封印》、《野草莓》、《假面》《芬妮与亚历山大》等享誉国际影坛。1987年出版《伯格曼自传》,又曾出版小说 Sunday's Children,已由其子拍成电影。
目录 · · · · · ·
丛书总序
前言
梦/梦想者
野草每
狼的时刻
假面
面对面
哭泣与耳语
沉默
初期的电影
折磨――爱欲之港
牢狱
饥渴
插科打诨州/ 丑
面孔
仪式
裸夜
蛇蛋
婚姻情景
排演之后
无赖行为/信任
第七封印
犹在镜中
冬日之光
其他的电影
喜悦――莫妮卡
耻辱
安娜的热情
生命的门槛
秋光奏鸣曲
闹剧/嬉闲
夏夜的微笑
魔笛
芬妮与亚历山大
作品年表
· · · · · · (收起)
前言
梦/梦想者
野草每
狼的时刻
假面
面对面
哭泣与耳语
沉默
初期的电影
折磨――爱欲之港
牢狱
饥渴
插科打诨州/ 丑
面孔
仪式
裸夜
蛇蛋
婚姻情景
排演之后
无赖行为/信任
第七封印
犹在镜中
冬日之光
其他的电影
喜悦――莫妮卡
耻辱
安娜的热情
生命的门槛
秋光奏鸣曲
闹剧/嬉闲
夏夜的微笑
魔笛
芬妮与亚历山大
作品年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最后,我不再搭理同伴,把梦留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寻求和人接触、充满幻想的孩子,很快地变成受过伤害,爱做白日梦而且狡猾的人。 然而,除了在梦中,爱做白日梦的人并不是艺术家。 很显然的,拍电影会成为我的表达方法。这种语言超越文字,文字技巧是我所缺乏的。这也超越我很不擅长的音乐,还有令我无动于衷的绘画,我突然有机会能和周遭的世界沟通,这种语言在灵魂之间传递,在感觉上几可逃脱知性的限制。 怀着幼年时期狂热的饥渴,我投身于自己选定的媒介,二十年来昏乱地供应梦想、感官经验、幻想、神智不清的妄念、神经衰弱、受约束的信念和纯粹的谎言,始终不厌倦。饥渴从未恢足,一再重现,金钱、名气和成功源源不绝而来,但基本上都是我狂乱作为下的无意义产品。我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我可能已完成的事。 因此容我直言无讳,艺术(并不仅限于电影艺术)让我感觉其意义微不足道。 文学、绘画、音乐、电影和戏剧,都会自顾自地孕育生长。新的变化、新的组合自生自灭,从外表看来,动作急促紧张。艺术家急于对自己,也对日渐冷漠的观众,投射这个世界的图像;而世界已不再询问自己在想什么,又有什么感觉。在若干孤立的领域,艺术家受到惩罚,人们认为艺术是危险的,应该压抑或导正。不过,大体说来,艺术是自由、厚颜无耻又不负责任的。诚如我所说:艺术永远在紧凑甚至狂热地行动。我个人认为,它就像一张爬满蚂蚁的蛇皮。蛇死亡已久矣,肉被啃食一空,毒液早被吸干,但是它的躯壳仍可移动,充斥喧嚣的生命。 我希望也相信别人会有比较持平且客观的看法,我不厌其烦唠叨这么久,而且还坚称希望持续创作艺术,原因十分简单(找根本不想提纯粹物质上的动机)。 原因就是:好奇。一股永无止境、永不恨足、一再复苏、令人难以按捺的好奇心,驱使我向前,从不给我宁日,一直保持强烈的饥渴。 我觉得自己像囚禁已久的犯人,突然摇摇晃晃地闯入绝对的、喧闹的生活中,带着满腔猛烈失控的好奇心...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页 -
我所未曾预料到的是,回顾以往有时会成为一件很有杀伤力又残酷血腥的事。杀伤力与残酷血腥给人暴力的印象但却最足以形容这真是件很有杀伤力又残酷血腥的事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电影馆丛书(共55册),
这套丛书还有
《黑色电影》《伟大的电影 3》《伟大的电影》《费利尼对话录》《魔灯》
等
。
喜欢读"伯格曼论电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伯格曼论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电影是什么? 8.9
-
- 解读电影(上下) 8.0
-
- 法国电影新浪潮 8.3
-
- 斯科塞斯论斯科塞斯 8.1
-
- 法斯宾德论电影 8.1
-
- 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 8.2
-
- 我的最后一口气 8.6
-
- 导演功课 8.2
-
- 我生命中的电影 8.2
-
- 双重生命,第二次机会 8.2
伯格曼论电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镜子碎了,碎片映照出什么?(摘抄笔记)
镜子碎了,碎片映照出什么?(p26 狼的时刻) 《野草莓》P5 我所未曾预料到的是,回顾以往有时会成为一件很有杀伤力又残酷血腥的事。杀伤力与残酷血腥给人暴力的印象,但却最足以形容这真是件很有杀伤力又残酷血腥的事情。 P11 在《野草莓》中我同时在不同的时间、房间、梦境、现...
(展开)

打开伯格曼艺术的门隙
该书作为电影馆系列丛书之一,应该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本,不仅是该套丛书由著名的电影文化研究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戴锦华教授作序,更在于伯格曼导演的系列作品,成为西方电影史上的一道褒贬两议的风景线。作为一个电影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伯格曼自己来谈论自己的艺术创作...
(展开)

一场理智与情感的邂逅
艺术是自由、厚颜无耻、又不负责任的。诚如我所说:艺术永远是紧凑甚至狂热的行动。 坚持创作的原因:好奇。一股永无止境、永不餍足 、一再复苏、令人难以按捺的好奇心,驱使我向前,从不给我宁日,一直保持强烈的饥渴。 对死亡的描绘不要滥情,让它出现,露出狰狞的面貌,赋予...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中信出版集团 (2022)8.6分 199人读过
-
Arcade Publishing (1994)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远流 (1992)8.4分 23人读过
-
Faber and Faber (2001)暂无评分 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影迷的自我修养 (与电影有关的电子版图书) (易老邪)
- 电影馆系列 (诺曼底客)
- 盛夏的电影馆 (空手)
- 电影研究类(理论流与技术流)-1 (IVAN)
- 影事杂陈 (疯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伯格曼论电影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陈小桃 2008-10-12 23:49:15
深奥啊~~~~
7 有用 Manchild 2010-11-20 15:54:21
代代老师的前言 伯格曼说他不愿意再回顾他自己以前拍摄的作品,但他还是留下了这本书。摘录:《野草莓》 我所未曾预料到的是,回顾以往有时会成为一件很有杀伤力又残酷血腥的事。特别是伊萨克伯格的名字的冰和堡垒的象征意义。《呼喊与细语》 对死亡的描绘不要滥情,让它出现,露出狰狞的面貌,赋予它适当的声音与尊严。《魔笛》 这是影响我一生的作品,我想强调的特色是:亲切,人性,温暖,纵欲倾向...... 伯格曼貌似... 代代老师的前言 伯格曼说他不愿意再回顾他自己以前拍摄的作品,但他还是留下了这本书。摘录:《野草莓》 我所未曾预料到的是,回顾以往有时会成为一件很有杀伤力又残酷血腥的事。特别是伊萨克伯格的名字的冰和堡垒的象征意义。《呼喊与细语》 对死亡的描绘不要滥情,让它出现,露出狰狞的面貌,赋予它适当的声音与尊严。《魔笛》 这是影响我一生的作品,我想强调的特色是:亲切,人性,温暖,纵欲倾向...... 伯格曼貌似在这本书中说过自己的宗教福音终结于《第七封印》,而后来的《处女泉》中的宗教只是噱头。 (展开)
1 有用 archimboldi 2018-03-31 14:50:43
看了野草莓和第七封印。就第七封印,我猜中了部分真相。那是孩子,孩子在穿梭教堂,蓦然回头,一幅痛苦与邪恶交欢的壁画攥住了他的眼,穿过他的脑海,在某一根神经上留下难以磨灭的激颤,鼓动他极力抒写,说出宏大的,存在那个孩子身体里万分之一秒的闪示。伯说不出来第七封印作为少数深得其心的电影的原因,其实在这部电影里面,就诉衷了绝对的答案。 其他还没有看的电影,就不再看解读,不做评述。
0 有用 一衍 ™ 2007-11-30 17:36:00
自认比《魔灯》更好。如果你并不想单纯停留在对伯格曼电影的解构上,那么,了解导演本身故事,了解电影创作缘起,让2个小时的观影感受愈加丰满细腻。
0 有用 艾茉茉 2006-09-16 02:02:25
g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