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闲集的书评 (17)

砂丁 2020-04-12 14:14:56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奉旨革命”与“变戏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三闲集》之《夜记》读札 《三闲集》中的两篇《夜记》颇意味深长,可看作是《而已集》中隐现的对“革命”之体会和思考延长线上的心史之产物。《而已集》中对“革命”的处理显得非常零散而没有头绪,也渗透了鲁迅在个人和时代的飘荡之中无以安定自身的仓皇、忧惧之感,但收...  (展开)
乌兰巴托的大葱 2009-07-29 16:31:3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谈谈广州?都是些题外话。

周末的下午,在安静的自习室里看鲁迅的《三闲集》,因为若非如此,我又要庸人自扰的想许多原不必去想的东西,这于人于己都不好,我何苦刻意为难。 鲁迅说“倘说中国是画出的不类人间的图,则各省的图样实无不同,差异的只是所用的颜色。黄河以北的几省是黄色和灰色画的,江浙是...  (展开)
邱邱秋秋 2023-04-22 17:32:3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泛泛之谈——读三闲集几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两日读《三闲集》,正如《通信》廿一岁的y,几月平和的心像被聂政刺了一刀,涌出腥红的血。继而浅浅的血水上浮泛着仿佛苦痛挣扎的呻吟。它沉不下去,因这血水太浅,太阳照下来只有玫瑰色的淡痕,被人误以为是昨夜浪漫主义的醉呕;它也不能沉,以为是日出前的惊呼,仔细看,一...  (展开)
🌚 2019-10-06 22:21:4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读鲁迅

我也读鲁迅人们都说,始于颜值,忠于才华,陷于人品,这篇文章是我崇敬先生人品的开始。一个大作家,从一个车夫身上反省自己的行为,他是真的赤子之心,不把身份地位当标签,看中的是人内在的人格,和人的本性。对于奴性深入骨髓中国人来说,是何等珍贵的一种品格,在全民受教...  (展开)
敦云™ 2019-08-03 14:41:40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三闲集》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简要地看了一下那本《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的书评,想着也就着模板写一写,就当日记了。 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最被是看了这个广播才看的这本书,目的的话,大概就是别人说好的东西,自己也想体会一下吧。再说今年的目标本来就包括看完《鲁迅全集》,所以才开始读。 这本书讲了...  (展开)
谋谋谋 2019-07-18 21:42:57 译林出版社2014版

远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灭,都杂入这寂静中

书名来自于这里:“我当初还不过是‘有闲即是有钱’,‘封建余孽’或’没落者’,后来竟被判为主张杀青年的棒喝主义者了……但是,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  (展开)
阿芙洛狄忒 2019-05-19 21:22:25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有一个人曾呐喊过、彷徨过、痛骂过、说过真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记2019年5月19日读书会 莹: 《无声的文字》:普通人用不上的文字。 《怎么写》:生活的真实和创作的真实。 杨: 书中提及的一些变化,一些问题是原来就在谈的,例如翻译问题。 直译和硬译更重要。用更通俗的文字来翻译,不仅要传播思想,也要引进白话文的表达方式。 作为从异文化...  (展开)
代迪 2017-07-22 08:42:08 译林出版社2014版

就是让你看的不爽而你就是无可奈何

鲁迅先生似乎站在整个世界的对立面,对左、对右、对政府、对民众、对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似乎都没有什么好话,时刻处在互怼的状态。“尖酸刻薄”可能是有一点吧,主要也是因为戳到了某些人的痛楚,很多地方读着禁不住笑出来,时不时就把成仿吾的“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展开)
朴素 2011-07-28 17:03:30

三闲集

《三闲集》(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第一版) 在广州上班的时候,很喜欢逛书店。《三闲集》便是以六折的价格在中大附近的文津阁书店淘来的,崭新的一册书,四元左右。喜欢其中的几篇文章,譬如《怎么写——夜记之一》、《在钟楼上——夜记之二》,文字大抵带着抒情的气息,...  (展开)
马大哈 2024-04-20 16:07:3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随笔

- [ ]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 [ ] 于是各各以意为之。看见作品上多讲自己,便称之为表现主义;...  (展开)
惜度流年 2021-10-13 22:12:1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三闲集》读后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之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  (展开)
刘海绵✨ 2021-01-05 22:37:23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三闲集——大先生眼中的“革命”与“文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列今年书单的时候突然觉得每年以大先生的作品开头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就随手抽出了《三闲集》。买书的时候终究还是草率了,只由着自己的心情,未做好充足的功课——这本《三闲集》还是在看过《而已集》之后读比较适合,然而当初我并没有买《而已集》。除此之外,还应该...  (展开)
Felix 2020-06-16 15:05:15 译林出版社2014版

#读鲁迅#10

1927-1929近三年的杂文合集,多书信往来、演讲笔录、文章小序之类的作文。主要的论及“无产阶级革命”等议题,涉及的主将大约有:顾颉刚、徐志摩、梁实秋、成仿吾等人。 「我的阶级已由成仿吾判定:“他们所矜持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他们是代表着有闲的资产阶级,...  (展开)
十三维 2019-08-08 15:38:49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有闲、有闲、有闲的第四部杂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鲁迅被迫离开北京,在革命策源地「广东」被悬置了一番,并不如革命群众所愿那么革命,而后来到了上海,结果又遭到众社文豪们笔尖的围剿。其中有创造社、太阳社、新月社——诺,咋一看,这些光明美好的词汇都快被占全了。 他在序言中说得明白: 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  (展开)
嘎剑生 2019-06-30 13:39:59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读《三闲集》

《三闲集》为鲁迅的第五本杂文集,收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1932年所作一篇。此前大都是一年文章编一集,现在是三年才凑成这么一薄册,而且不乏序言和琐碎的论争。 1927年至1929年是鲁迅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转为左翼立场前的过渡阶段。在广州的时候被人当枪使,目睹...  (展开)
阿芙洛狄忒 2019-05-19 21:24:55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三闲集》中鲁迅仍反复重申文艺创作与现实结合的观点,《在钟楼上》一文引用拉狄克的话,“在一个最大的社会改变的时代,文学家不能做旁观者!” 对于在《华盖集》中“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一激烈主张鲁迅先生也进行解释,“中国人的性情是总...  (展开)
燕笑语兮 2014-04-01 16:33:57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三闲集

1932年出版,正如序中所述,所选篇较杂,1927-1929年间其作品及文字收录,包括往来书信,演讲,摘报,杂文,时事感言,书序等,这里面更多的是生活化的鲁迅,没有浓浓硝烟味,没有《彷徨》、《呐喊》里的黑暗、压抑之词,比较闲散,也可一窥当时的社会形态及社会趣闻,比如舍家...  (展开)

订阅三闲集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