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教程(下卷)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观止 2011-04-02 09:12:52

    气势如虹。

  • 2 史太 2017-06-03 13:01:03

    文德尔班通过极为凝炼的笔法将整个近代哲学抽离打碎,通过一种极致分析的方式和康德的眼光重审整个近代哲学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史是导论,是哲学的入门与根据,同样是伟大哲人的哲学构建。

  • 1 知常 2010-11-21 23:12:37

    把线索拉的很详细因而有点杂的感觉。最喜欢德国那块~遗憾的是结束的早了点

  • 0 司岱朴 2008-05-13 23:51:47

    2008年3月 GSCAS

  • 1 Khronos 2008-02-08 03:47:50

    果然无愧于被称作学者读的哲学史,我费了九牛二虎,依然好多不懂。

  • 0 Anderson 2022-12-18 19:54:33 江苏

    难读,内容庞杂。下册揉合了哲学认识论、伦理学、启蒙运动、政治哲学、美学、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也是我水平不够,读得磕磕碰碰,很多地方没有读懂。

  • 0 没名 2024-03-11 14:15:24 黑龙江

    其实没有那么好,新康德主义的问题意识放在今天有些不合时宜了,而且作为哲学史,在语言组织上太过冗长,它更接近观念史,好在材料丰富,尤其是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对文德尔班来说,后期经院哲学的唯名论造成的分离是理解整个现代世界的关键,而它与唯实论的冲突背后仍然是古代的存在-流变(神-人),唯实论的普遍理念会导向泛神论,反对泛神论的人格主义又会导向唯名论,库萨的尼古拉徒劳地试图统一两者,结果是单子,而这在无限与有限的不可比较中又断裂了。唯名论使自律的哲学成为可能,于是新柏拉图主义在文艺复兴中复活,却是斯多葛化的、反二元论的,近代科学从魔法中诞生,并为启蒙运动做了准备,这一切汇聚在世纪交接的德国,并再度表现为理智与意志的争执,最终变成了新康德式的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的对立,弥合两者的只能是“价值”。

  • 0 史哲 2024-01-05 00:48:11 河北

    无敌。

  • 0 愚人船炮手 2023-06-04 16:44:21 天津

    分析观念论和十九世纪哲学的部分:无敌

  • 0 lithium flower 2023-11-24 20:46:58 北京

    拖了这么久总算把下也看完了

  • 0 罗毅 2023-04-11 22:36:10 江苏

    意志超意识,自律得自由。

  • 0 :D 2023-05-03 20:46:02 浙江

    很好的索引

  • 0 淇刻 2023-06-06 21:57:26 辽宁

    斯坦福哲学百科Neo-Kantianism词条的作者坦言:新康德主义者们都是伟大的哲学史家。此话当真不假,文德尔班这部经典也绝对撑得起这句赞扬。这部书的编排绝对比简单点人头式的介绍性读物强得多,尽管客观来说各有短长,但如果对该书的翻译术语和断句习惯优化一下并加以修订,它绝对可以成为中文哲学史中的天花板。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史主要是从希腊哲学的人文主义的复兴开始逐渐形成自然科学世界观的过程史,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从17世纪的形而上学体系时代到启蒙运动时期的过程,重演了希腊哲学中从宇宙论向人类学兴趣的转变。18世纪末19世纪初,各种思潮在德国幸运地汇合在一起,出现了哲学的黄金时代,在欧洲思想史上只有自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的希腊哲学的巨大发展才堪与匹配。然而,形而上学精力随后便消耗殆尽了…

  • 0 lingyun129 2023-09-09 01:48:29 北京

    2020年第10次印刷,20230813-0909。哲学史,太难读,读不懂,读着玩吧。

  • 0 Minnaloushe 2023-10-09 21:59:22 北京

    时隔五年终于读完了下册,有些地方是速读的,康德和唯心主义部分细读了一下,还有若干感兴趣的部分停留的时间较长。最大的收获是补充了19世纪的哲学状况,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地方,感觉不适合作为哲学史入门书来读,否则这本书过于杂乱了,适合有哲学史并对其中一两个或多个哲学家有所了解后再读此书才能发现一些有趣的比照,比如康德和莱布尼茨的学说以前是被忽略掉的,意外地看到莱布尼茨这里也有很多康德的影子,以前从没重视过亚当斯密,才发现斯密在学说上调和功利论和同情论…….遗憾的地方是作为哲学史都是点到为止,解析往往是几句话,对于完全不懂的人来说很难参透但对于熟悉所讨论的哲学家的人来说又不够过瘾,总之还是不错的。这本书可以作为资料遇到问题能够回来查询。

  • 0 走術 2024-04-23 22:08:56 广东

    文德尔班这样评价尼采:“我们碰见的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化的人,有彻底的独创性,他历尽时代艰辛,他遭遇到与时代本身所遭遇的同样的不可解决的矛盾。因此,他的语言引起了共鸣;然而也因此引起由他的影响而招致的灾祸,他的影响不但未能治好反而加重了时代的疾病”,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尼采没死,距离他发疯好像过去三年了。我也不知道知道1892年这个时间段,德国发生了什么,一般都把灾祸因果联系到20年后,此时距离一战德国对俄国、法国宣战,仅剩22年。但德国战败距离这本书出版应该还有29年,我也不知道文德尔班指的是什么。

  • 0 Rocky 2020-06-28 21:30:35

    “因此哲学史是哲学真正的工具,而不是哲学本身。”

  • 0 先林 2021-08-18 00:57:24

    非常凝练。作为初学者,对于哲学史上不同时期的哲学家究竟在处理什么问题,有大致的且关键的了解。非常,非常,非常,有帮助。

  • 0 My comedian. 2024-05-18 16:37:56 湖北

    伴我度过最难熬的日子

  • 0 风对疯的溢出 2020-12-13 02:03:36

    篇幅短小的康德部分,只读康德部分先。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