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旅的创作者
· · · · · ·
-
林语堂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著名学者。
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起留学美国、德国,1923年起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并积极为鲁迅主持的《语丝》撰稿。1932年起编辑《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提倡“闲适”、“幽默”小品文,被誉为“幽默大师”。
后用英文写作《吾国与吾民》,并赴美,又写了《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朱门》等书,被誉为智慧大师。
本书原著用英文写作,书名FROM PAGAN TO CHRISTIANITY,1959年由美国The World Publishing Co.出版。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休 谟 首先 想 显 示善 恶 的 分辨 是 看 什么 对 我 们自 己 有 益的 自 私 的 选 择 , 但 在 发 现 人 虽 然 是 宇 宙 中 一 点 微 尘 , 却 有 一 种 对 道 德 的 善的 无 私 选 择 ,不 求 自 己 的 利 益 , 且 不 希 望 有 所 得 的 惊 人 的 事 实 之 前 抛 弃 了 。我 们 在这 里 面 对着 一 种 宇宙 的 奇 怪的 事 实 ,即 是 人 有 纯洁 的 、神 圣 的 、想为 善 的 愿 望 , 而 人 爱 人 及 帮 助 别 人 是 不 需 要 解 释 的 决 定 的 事 实 。 人 努 力趋向 善 , 而 觉 得 内 心 有 一 种 力 量 逼 他 去 完 成 自 己 , 差 不 多 像 鲑 鱼 本 能 地 要到上 游 产 卵 一 样 。 信 仰 的 愿 望 , 能 否 也 像 叔 本 华 求 生 及 生 殖 的 愿 望,是 种族的基本冲动之 一 呢 ? 这是 人 及 他 灵 性 的 发 展 及 他 寻 求 上 帝 的 惊 人 事 实 。 它 不 是 信 仰 ; 它不是一 种 对 理 性 的 矛 盾 ; 它 只 是 一 种 健 全 的 本 能 , 是 天 赋 的 道 德 意 识 。 它 是 人透 过 他 的 道 德 性 对 宇 宙 的 完 全 反 应 。 它 不 是 理 性 的 对 比 ; 它 是 高 级 的 理 性。 它 是 佛 教 禅 宗 的 三 昧 , 是 看 见 真 物 自 身 睿 智 的 一 瞥 。 而 这 种 知 识 所 不 及的 剩 余 区域 ,偶 尔会 成 为 人类 知 识 及道 德 意 识 的最 有 意 义的 区 域。上 帝、灵魂 、 永生 ,及 人的整 个道 身,都包孕在 其 中 。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5页 -
美国人难以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因为美国人通常宽容、单纯,但不够深刻。英国人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因为英国人一般深刻、单纯,却不够宽容。德国人也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因为德国人深刻、宽容,但不够单纯。至于法国人,在我看来是能了解并已经是最了解真正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因为法国人在灵性上曾达到一种卓越的程度,这是上文中我所提及的其他国家的人所没有的一那是一种想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所必须具有的灵慧,一种精细的灵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大旅行的开始/017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信仰之旅"的人也喜欢 · · · · · ·
信仰之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4 条 )
> 更多书评 44篇
论坛 · · · · · ·
有人读过英文原版吗? | 来自布莱恩 | 2012-11-12 11:15:23 | |
翻译真的不敢恭维 | 来自Tachiou | 1 回应 | 2008-12-28 19:09:18 |
不看很可惜 | 来自香柏树咖啡(磐石家庭教育) | 2006-12-26 08:58:5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8.2分 138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8.1分 904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8.0分 551人读过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8.2分 17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最值得与友人分享的书 (随喜)
- 林语堂 (镶玉)
- 辞职旅游-东南亚四国读书记 (婠)
- to read (真天真)
- 读过的书 (龍暖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0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信仰之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udy 2013-04-14 08:29:35
爱最大
0 有用 凌家公子 2009-12-04 09:52:27
感觉还行吧,不过始终认为作者对中国的文化了解的太浅了,将博大的中国文化简单的归类,其实一直很无视基督的精神
0 有用 蜂巢coolcat 2010-01-04 11:54:15
高中时候看的
0 有用 nibelung 2011-01-20 21:41:20
中间中国部分蛮有意思的
0 有用 尘中之尘 2014-02-02 22:29:54
林语堂不愧为学贯中西的大家,尤其是他的幽默感,还有那种融汇贯通的感悟。
0 有用 默默向上游 2022-06-07 18:40:24
补标。好像当年读的kindle。
0 有用 豆友230038013 2022-03-28 18:50:05
本来只是为了完成《宗教与文学》课程汇报作业,但耐心读完之后,感悟颇多,他让我知道了中西方的思想的源头与演变,并让我理解了那些刻在人骨子里的观念事实上不是他自己的观念,而是儒释道思想的烙印,是即便身为无神论拥护者也拒绝不了的思维定式。
0 有用 Alohahejahe 2022-03-22 12:38:37
对儒释道的阐释我还挺喜欢~
0 有用 某熊 2022-01-12 23:09:12
一言以蔽之,林语堂不将理性与灵性对立,而是认为灵性是更高的理性,是在理性尽头上的升华。不知JP有没有读过英文版,在很多观点上他和林语堂是很相似的。 @2021-04-17 15:16:06
0 有用 freedom21 2021-05-27 19:02:51
在喜马拉雅听完的 听着没大有兴趣 估计是没静下心来听 探究而非灵魂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