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朱凤瀚
序二 常玉芝
绪论
第一章 商代后期祭祖仪式的类型
第一节 “祭名”不能作为判断祭祖仪式类型的标准
一、对祭名说的回顾和反思
二、祭名不能用来划分祭祖仪式类型的几个主要原因
第二节 卜辞中所见商代后期祭祖仪式类型
一、有具体目的之祭祖仪式
二、无具体目的之祭祖仪式
——兼论周祭之外无严格制度化的祭祖仪式
第二章 周代祭祖仪式的类型
第一节 常祀
一、《诗经》所见西周贵族于农作物收获之后举行的年度祭祖活动
二、金文中所见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对祖先的常祀
三、对东周礼书中常祀的讨论之一:“四时之祭”
四、对东周礼书中常祀的讨论之二:“禘 、袷”
第二节 临时祭告
一、因政治活动而祭告祖先
二、军事活动前后祭告祖先
三、因社会活动祭告祖先
四、因灾祸而祭告祖先
附录一 金文“享”字反映的常祀
第三章 甲骨文中所见商代后期贵族祭祖仪式内容
第一节 对几个祭祀动词的探讨
——兼谈利用甲骨文材料研究商代后期祭祀仪式内容的方法
一、关于“又”:表示抽象进献意思的祭祀动词
二、关于“岁”:说明祭祀仪式中具体活动的祭祀动词例之一
三、关于“?”:说明祭祀仪式中具体活动的祭祀动词例之二
四、利用卜辞研究商代祭祀仪式内容的方法:对祭祀动词先分类,再分析
第二节 禳祓与祈求之祭的仪式内容
一、祈求之祭的仪式内容
二、禳祓之祭的仪式内容
第三节 个案研究:清晰的祭祖仪式过程
余论:花园庄东地卜辞中所见商人祭祖仪式内容
第四章 周代贵族祭祖仪式过程
第一节 殷周之际及周初周人祭祖仪式内容:与商文化兼容
一、殷周之际周人祭祖仪式内容
二、西周早期周人祭祖仪式内容:对商文化吸收
三、西周早、中期金文中所见祭祖仪式内容:对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周代贵族祭祖仪式的一般过程:《诗经》与《仪礼》的比较研究
一、祭祀前的准备
二、正式祭祀的仪式过程
余论:有关商周祭祖仪式内容的一个细节问题:对男女祖先的祭祀有什么不同
附录二 礼书中所见周天子祭祖仪式过程
附录三 《仪礼》记述的周代贵族祭祖仪式内容
第五章 从祭祖礼看商代后期前段的祖先观念:强烈的鬼神崇拜
第六章 从祭祖礼看周人的祖先崇拜:现实和理性的态度
第七章 商代后期祭祖仪式所反映的社会关系
第八章 周代祭祖礼对宗法制的维护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收起)
0 有用 呆呆 2022-03-20 15:09:04
重读了第一章对商代祭祖仪式划分的内容,大有收获!可是现在不少研究礼制的著作,并没有吸收他的意见,以至于对“祭名”的划分仍然一片混乱,治丝益棼,无益于学林!
0 有用 小牧 2021-10-27 15:32:04
刷了一遍,没怎么看明白,就不评分了
0 有用 羡龙在田 2023-03-30 10:51:06 四川
本書的閃光點在梳理禮書文獻和以祭祀目的區分商代祭祀內容上。資料收集充實,啟發之處有很多,比如商王如何回報貢納的貴族,追溯祖先功德的意義等等。但問題也是有的。比如作者認為㞢是獻的意思,但从材料看,它更可能是武丁那個時代的一種常祭,有固定的儀式。而燎、卯以及禦之類的事情可能是特殊加上的儀式。這既符合商人理解的祖先形象,也能与《尚書》對應再比如作者用同姓這個概念理解商代的家族關係,似乎也不妥。作者囿於“... 本書的閃光點在梳理禮書文獻和以祭祀目的區分商代祭祀內容上。資料收集充實,啟發之處有很多,比如商王如何回報貢納的貴族,追溯祖先功德的意義等等。但問題也是有的。比如作者認為㞢是獻的意思,但从材料看,它更可能是武丁那個時代的一種常祭,有固定的儀式。而燎、卯以及禦之類的事情可能是特殊加上的儀式。這既符合商人理解的祖先形象,也能与《尚書》對應再比如作者用同姓這個概念理解商代的家族關係,似乎也不妥。作者囿於“殷周之變”的觀念,把商周祖先崇拜的差異拉的很大。其實未必,其一在於商人也有地位重要的常祭和祖先保佑的觀念(比如禦沒有作祟的祖先)。而且商人的禳之類的觀念和祖先保佑的觀念在周人那裡也延續了。真正熟悉祖先功德并崇敬祖先的貴族可能很少。大多數人可能還是帶有苦修和功利的目標來祭祀祖先的,這與理性也是不同的 (展开)
1 有用 种点西瓜 2019-02-08 10:53:35
这本书其实在甲骨学上的建树更高,语言平实,深入浅出
0 有用 叫什么好 2016-12-25 23:46:56
震惊
0 有用 岁月不曾败美人 2023-09-13 13:55:06 天津
先标一下,书评随后再补。
0 有用 天城越 2023-06-01 09:43:53 上海
若干年前已读,补记于此 ----2023.6.1
0 有用 羡龙在田 2023-03-30 10:51:06 四川
本書的閃光點在梳理禮書文獻和以祭祀目的區分商代祭祀內容上。資料收集充實,啟發之處有很多,比如商王如何回報貢納的貴族,追溯祖先功德的意義等等。但問題也是有的。比如作者認為㞢是獻的意思,但从材料看,它更可能是武丁那個時代的一種常祭,有固定的儀式。而燎、卯以及禦之類的事情可能是特殊加上的儀式。這既符合商人理解的祖先形象,也能与《尚書》對應再比如作者用同姓這個概念理解商代的家族關係,似乎也不妥。作者囿於“... 本書的閃光點在梳理禮書文獻和以祭祀目的區分商代祭祀內容上。資料收集充實,啟發之處有很多,比如商王如何回報貢納的貴族,追溯祖先功德的意義等等。但問題也是有的。比如作者認為㞢是獻的意思,但从材料看,它更可能是武丁那個時代的一種常祭,有固定的儀式。而燎、卯以及禦之類的事情可能是特殊加上的儀式。這既符合商人理解的祖先形象,也能与《尚書》對應再比如作者用同姓這個概念理解商代的家族關係,似乎也不妥。作者囿於“殷周之變”的觀念,把商周祖先崇拜的差異拉的很大。其實未必,其一在於商人也有地位重要的常祭和祖先保佑的觀念(比如禦沒有作祟的祖先)。而且商人的禳之類的觀念和祖先保佑的觀念在周人那裡也延續了。真正熟悉祖先功德并崇敬祖先的貴族可能很少。大多數人可能還是帶有苦修和功利的目標來祭祀祖先的,這與理性也是不同的 (展开)
0 有用 yh 2022-11-12 09:23:17 比利时
说实话有大段跳过,不过还是能感受到治学之严谨。
0 有用 呆呆 2022-03-20 15:09:04
重读了第一章对商代祭祖仪式划分的内容,大有收获!可是现在不少研究礼制的著作,并没有吸收他的意见,以至于对“祭名”的划分仍然一片混乱,治丝益棼,无益于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