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Darkness At Noon的创作者
· · · · · ·
-
阿瑟·库斯勒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是体系中的一个错误。也许这个错误就在他迄今为止仍认为是无可争辩的原则上,他就是为了这个原则牺牲了别人,自己也遭到了牺牲,这个原则就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就是这句话杀死了革命的许多同仁,使他们都东奔西突。他有一次在日记中写了什么?“我们抛弃了一切传统,我们唯一的指导原则是后果逻辑。我们航行没有伦理压舱物。” 也许邪恶的核心是在那里。也许人类不宜没有压舱物就航行。也许理性本身是有缺陷的指北针,把你引向这样一个迂回曲折的航道,以致最后目标也消失在浓雾中了。 也许现在就要降临大黑暗时代。 也许后来,很久以后的后来,新的运动会兴起——有新的旗帜,新的精神,对经济天数和“海洋感觉”两者都有了解。也许新的政党的党员会穿僧袍,教导大家只有手段的纯洁才能证明目的的正当。也许他们会教导,一个人等于是一百万除以一百万的定义是错误的,会提出一种以乘法为基础的新的算学:一百万个人的结合产生了一个新的实体,这个实体不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会产生一种觉悟和一种自己的个性,在无限但是自限的空间中,有一种“海洋感觉”增加了一百万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4页 -
“有必要把每句话用重复和简化的办法敲进群众的脑袋。凡是说成对的东西必须金光灿灿,凡是说成错的东西必须漆黑一团。为了让群众接受,政治的事情必须像庙会上俗气的木偶一样有色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Darkness At Noon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没有怜悯,一个人是不能生活下去的
“同情、良心、憎恶、绝望、悔恨、赎罪,对我们来说都是令人厌恶的放纵。”伊凡诺夫如是说。 “在无声的绝望中让自己摔出秋千——默默地去死。”鲁巴肖夫在日记中如是写。 “你的任务,是避免引起同情和怜悯。”格列金如是指示。 丹东式的呼喊,固然高贵而悲壮;但对鲁巴肖夫来...
(展开)

神说,只有我能令日头停止
先来说,这本书的书写者库斯勒(Arthur Koestler)最终是怎么死的——这位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裔英籍小说家(复杂得很的身份和必然有事的生命位置)一直是英国某一团体的成员,他们主张人有权结束自己的生命、有这样的道德选择自由,他于一九八三年服药离开,他的第三任妻子跟他...
(展开)

The best way to describe totalitarianism——by George Orwell
How many purges and executions will there be before we actually see the socialist utopia? Is being a communist means being devoted to the Party without doubt, even though the system itself is brutal? Is it a reality that people are not capable of self-gover...
(展开)
>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7 )
-
译林出版社 (1999)9.3分 775人读过
-
作家出版社 (1988)9.3分 558人读过
-
臉譜 (2006)9.3分 225人读过
-
Vintage Classics (2010)9.2分 7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赖建诚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相关书目 (左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Darkness At Noon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老大娘 2012-11-11 19:24:58
从“战后最有影响的一百本书”的名单上第一次知道这本书。前一半比较平淡,但是从“第三次审讯”开始,心便被紧紧抓住,一口气看完后半部分。整个审讯过程其实是两种意识形态的辩论交锋。不得不说审讯者逻辑严密咄咄逼人,让我和主人公一起动摇起来。。。大陆不会有译本,强烈建议读原文或者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