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 C53/8946#1
容易接受……
晕……我恨朱熹,将近二百页看死人了。互校一文非常牛逼,对郭沫若的所作所为说的太有深意了。
这套书内容多有重复
清晰的力量。
真正的史学,必须是以人生为中心的,里面跳动着现实的生命。
几篇考证文字不错,很有启发性。对历史哲学则一点兴趣没有,多是空言,研究历史还是要跟思辨保持距离。
以我的领悟力来说,偏晦涩了一些
四星半只给头两篇文章,其余三星。可参读《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二》P131-P155施特劳斯的《评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一文对柯林伍德的虚无主义史学观的批判。
曾经泛读
余先生的书都是大一大二读的,影响已经内化了。
(1)(3)(10)三篇好,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如侦探小说一般引人入胜,很涨见识。东汉以士族大姓为基中兴,鸿门宴座次安排决定刘邦能活。朱熹道学篇,古文运动、改革、道学三者背后主线要重建合理人间秩序(219)有虚君共治的现实主张,颠覆了之前宋儒谈性命道德的观念。
多年前曾读过这套12卷本的文集,可惜当时没买全套纸质书。
第一篇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士族豪强在两汉政治生态中的重要地位,令人印象深刻;鸿门宴的座次问题也很有意思,当刘邦以部属的身份入座,竟已决定了日后的此消彼长攻守势异,这个想法很浪漫。
偶然发现有删节
百年之后,此书或许会有篇把传世。夫复何求
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分属两个不同的文明体系,但恰恰需要比较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创新,才能更好地看到内在的东西。
大部分都看过,选集文章的主题也零散。跳过了那篇一百五十页的讨论朱熹的绪说
余先生在新亚的几年由钱穆先生指导,精读汉史,做了大量卡片。这成为其学术的起点,文集中有关汉代魏晋的文章基本都由这些卡片提炼而来。后面有关史学理论,科林伍德则是他在哈佛读博期间博览西方史学理论的课程作业和衍生品。从学术路径来看,恰是由汉学考据而入宋学论理。互校记一文,余先生少时之作,颇带意气,其实郭沫若十批重在评论思想,而非考据,故意抄袭之说恐非确论。
鸿门宴的分析有意思,学识浅薄不容易看通很多内容
> 史学、史家与时代
0 有用 蝉 2014-08-22 14:52:52
: C53/8946#1
0 有用 Knight 2011-10-23 14:12:05
容易接受……
1 有用 庚桑野 2009-09-06 19:31:33
晕……我恨朱熹,将近二百页看死人了。互校一文非常牛逼,对郭沫若的所作所为说的太有深意了。
0 有用 sherrylee 2011-02-19 13:36:25
这套书内容多有重复
0 有用 蒋顾史 2012-05-06 22:01:42
清晰的力量。
1 有用 雪 叁更 2012-10-01 20:17:08
真正的史学,必须是以人生为中心的,里面跳动着现实的生命。
0 有用 霁月难逢 2013-10-31 17:15:43
几篇考证文字不错,很有启发性。对历史哲学则一点兴趣没有,多是空言,研究历史还是要跟思辨保持距离。
0 有用 想去英国的熊 2013-01-28 10:33:00
以我的领悟力来说,偏晦涩了一些
0 有用 长虹剑 2014-01-31 17:33:22
四星半只给头两篇文章,其余三星。可参读《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二》P131-P155施特劳斯的《评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一文对柯林伍德的虚无主义史学观的批判。
0 有用 左海安公子 2008-05-30 22:49:37
曾经泛读
0 有用 苦芹 2022-01-30 19:20:57
余先生的书都是大一大二读的,影响已经内化了。
0 有用 渤海海峡散人 2023-05-05 12:12:18 辽宁
(1)(3)(10)三篇好,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如侦探小说一般引人入胜,很涨见识。东汉以士族大姓为基中兴,鸿门宴座次安排决定刘邦能活。朱熹道学篇,古文运动、改革、道学三者背后主线要重建合理人间秩序(219)有虚君共治的现实主张,颠覆了之前宋儒谈性命道德的观念。
0 有用 金池夜雨 2024-02-16 16:29:54 广东
多年前曾读过这套12卷本的文集,可惜当时没买全套纸质书。
0 有用 照夜白 2017-01-16 09:04:48
第一篇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士族豪强在两汉政治生态中的重要地位,令人印象深刻;鸿门宴的座次问题也很有意思,当刘邦以部属的身份入座,竟已决定了日后的此消彼长攻守势异,这个想法很浪漫。
0 有用 上杉打老虎 2011-06-01 13:44:08
偶然发现有删节
0 有用 龙翔 2009-10-24 01:50:01
百年之后,此书或许会有篇把传世。夫复何求
0 有用 礼馨 2013-06-30 11:10:16
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分属两个不同的文明体系,但恰恰需要比较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创新,才能更好地看到内在的东西。
0 有用 小重山行人 2018-10-03 21:06:09
大部分都看过,选集文章的主题也零散。跳过了那篇一百五十页的讨论朱熹的绪说
1 有用 放逐科比 2018-12-27 11:58:57
余先生在新亚的几年由钱穆先生指导,精读汉史,做了大量卡片。这成为其学术的起点,文集中有关汉代魏晋的文章基本都由这些卡片提炼而来。后面有关史学理论,科林伍德则是他在哈佛读博期间博览西方史学理论的课程作业和衍生品。从学术路径来看,恰是由汉学考据而入宋学论理。互校记一文,余先生少时之作,颇带意气,其实郭沫若十批重在评论思想,而非考据,故意抄袭之说恐非确论。
0 有用 安之 2014-10-21 13:49:05
鸿门宴的分析有意思,学识浅薄不容易看通很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