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战争曾经摧毁了我们的一切,只留下惨痛的记忆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这些更是难以算记,它摧毁了人类的文明和梦想,还有那些数不清历代艺术珍品。本书穿过这段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欧洲的历史,追寻西方艺术品一段令人震撼的蒙难史。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对政治运动产生过推波助澜的影响,也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浩荡的迁徙奔波、无所顾忌的争夺和劫后余生。本书为江苏人民出版社“汉译大众精品文库”中的一种。
作者简介 · · · · · ·
林恩·H·尼古拉斯(Lynn H. Nicholas)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先后求学于美国、英国和西班牙,在牛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返回美国后,她在美国国家艺术馆供职数年。在她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旅居比利时时,她开始本书的研究工作。本书是尼古拉斯的处女作,她的作品还包括《残酷世界:纳粹网络里的欧洲儿童》(Cruel World: The Children of Europe in the Nazi Web,2005)。尼古拉斯曾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和波兰“波兰之友”称号。她还担任在艺术品返还审判和美国国会中的专家证人。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序曲――战前德国对艺术的四年清洗
第二章 调整时期――纳粹、奥地利、欧洲
第三章 德军东进――长达六年的掠夺
第四章 生命和财产――德军西进;洗掠荷兰
第五章 仁慈和残暴――占领法国:保护与没收
第六章 商务与快乐――兴旺的法国艺术品市场和冷落的纳粹文化
· · · · · · (更多)
第二章 调整时期――纳粹、奥地利、欧洲
第三章 德军东进――长达六年的掠夺
第四章 生命和财产――德军西进;洗掠荷兰
第五章 仁慈和残暴――占领法国:保护与没收
第六章 商务与快乐――兴旺的法国艺术品市场和冷落的纳粹文化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序曲――战前德国对艺术的四年清洗
第二章 调整时期――纳粹、奥地利、欧洲
第三章 德军东进――长达六年的掠夺
第四章 生命和财产――德军西进;洗掠荷兰
第五章 仁慈和残暴――占领法国:保护与没收
第六章 商务与快乐――兴旺的法国艺术品市场和冷落的纳粹文化
第七章 惊变――对苏联的人侵
第八章 举步维艰――联合保卫艺术品计划
第九章 愤怒的犁耙――1943年~1945年的意大利
第十章 不确定的事态――盟军接管的北欧
第十一章 灰烬和黑暗――在废墟中觅宝
第十二章 难辨的动机――艺术品的诱惑
第十三章 物归原主――欧洲艺术品寻根50年
· · · · · · (收起)
第二章 调整时期――纳粹、奥地利、欧洲
第三章 德军东进――长达六年的掠夺
第四章 生命和财产――德军西进;洗掠荷兰
第五章 仁慈和残暴――占领法国:保护与没收
第六章 商务与快乐――兴旺的法国艺术品市场和冷落的纳粹文化
第七章 惊变――对苏联的人侵
第八章 举步维艰――联合保卫艺术品计划
第九章 愤怒的犁耙――1943年~1945年的意大利
第十章 不确定的事态――盟军接管的北欧
第十一章 灰烬和黑暗――在废墟中觅宝
第十二章 难辨的动机――艺术品的诱惑
第十三章 物归原主――欧洲艺术品寻根50年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时任希腊罗马古物部主任的米雄先生……下令开始搬运。人们把雕像摇摇晃晃地挪上一条倾斜的木质坡道。两组人分列左右,在后面用绳子拉着,控制雕像向下移动,就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样。我们都提心吊胆,当《胜利女神》缓缓向前滚动时,整个大厅都是静默的,只剩下她的石质双翼在微微颤动。米雄先生走下台阶,小声说着:“我再也看不到她回来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4页 -
面对日益严重的歧视,许多艺术家都选择离开德国。没离开的人只能活在不安定的状态下。即使我们对纳粹的疯狂心中有数,但他们对不迎合文化协会的艺术家所采取的冷酷措施仍令人感到难以置信。纳粹党不仅销毁、嘲笑他们的作品,阻止其作品销售与展出,甚至还禁止他们进行创作。“堕落”画家甚至不能购买艺术耗材。为确保这一点,盖世太保的特务常常突袭他们的住宅和画室,空气中松节油的味道或者画筒中浸湿的画笔,都会成为被捕的根据。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汉译大众精品文库(共43册),
这套丛书还有
《违背我们的意愿》《历史能重复自身吗》《十九世纪的爱情》《美国律师》《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等
。
喜欢读"欧洲的掠夺"的人也喜欢 · · · · · ·
欧洲的掠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无言的艺术品诉说动荡的历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属于汗青堂系列,讲了欧洲的艺术品在二战期间颠沛流离的命运。艺术品,对于毫无鉴赏能力的来说。可能就是一张没用的纸,破石块,烂木头。但是对于艺术家来讲,那是美,宗教,信仰的传承,是先辈留给后人的瑰宝。这些本应放在博物馆,受到良好保护,供大家参观的艺术品遇到... (展开)
从希特勒异于常人的审美,看欧洲艺术珍品颠沛12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认为新帝国的缔造者愚蠢和不坚定到可以被他们的废话糊弄——更不要说被吓住,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会发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化艺术工程的委托工作,会毫不眷顾地忽略他们,好像他们从来不存在一样。——阿道夫·希特勒在1934年纽伦堡党代会上的演说 从1939年9月蔓延到194...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7.7分 218人读过
-
Vintage (1995)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Papermac (1995)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Knopf (1994)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艺术史书籍 (静升)
- 艺术方面的人和事 (1997xhp)
- 汉译大众精品文库 (嘿嘿)
- N年书目(持续添加中……) (一步天涯)
- 我的电子书1,待待待待待续 (|SLW~)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欧洲的掠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媚水之珠 2007-11-18 09:54:01
西方艺术品二战蒙难记
0 有用 西江月 2012-05-09 20:59:43
翻译太差了些
0 有用 西江月 2012-05-09 20:59:43
翻译太差了些
0 有用 媚水之珠 2007-11-18 09:54:01
西方艺术品二战蒙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