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冯唐与阿乙提到的书 (不鸟万阿润)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 我收集的格非作品 (卡马兰桥的雪)
- 毕业出书 (越伦杰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格非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namta 2007-02-02 20:45:01
用冯唐的话说,“南方的阴湿文字”。最早从一个同学那里听说格非的名字,然后是冯唐那里。从学校图书馆借来后,硬着头皮读了数篇,没能读完。对于小说写法的探索大于对于文字的贡献吧。
0 有用 陶城小五 2011-10-28 19:56:39
2005年于师大图书馆。几个短篇和中篇看下来,对于格非的叙述手法竟也能模仿一二,遂弃之不读。
0 有用 一不小心就认真 2010-09-30 09:40:18
感觉读他的书,就是读一个圆圈。梦里都很安静,在做一种莫名的感情循环……
1 有用 Woody_Sinbad 2020-02-14 02:04:51
格非老先生也算是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了,作品由于时间轴混乱,所以晦涩难懂。建议结合大卫林奇的电影来读。如果预设是恐怖小说会好很多,简直欲罢不能。
0 有用 Kallerxu 2014-09-15 22:46:32
平实、悠远而不生厌
0 有用 马建国(三孩妈 2022-09-01 00:34:54 四川
抛开叙事结构来说,格非克制、冷静的文字也值得阅读,看完后总有种永恒的愁绪与寂寞。
0 有用 菱 2022-04-20 16:13:55
看似聪明的写作。完全可以说是抄袭(博尔赫斯、福克纳、马尔克斯、卡夫卡等),高水平抄袭与小学生作文穿插。最讨厌无功能性大片写景,不足以自立形式意味,暗示某种民间寄托。《迷舟》榆关双重性、《褐色鸟群》四个故事穿插循环真幻混淆、《蚌壳》多重线索矛盾与爱死冲动的真幻扭曲、《青黄》探险路途径乡村写真、《背景》福克纳式意识流、《唿哨》画中画与细节微调、《傻诗》病与非病混淆、《锦瑟》故事里延迟的死亡、《镶嵌》横... 看似聪明的写作。完全可以说是抄袭(博尔赫斯、福克纳、马尔克斯、卡夫卡等),高水平抄袭与小学生作文穿插。最讨厌无功能性大片写景,不足以自立形式意味,暗示某种民间寄托。《迷舟》榆关双重性、《褐色鸟群》四个故事穿插循环真幻混淆、《蚌壳》多重线索矛盾与爱死冲动的真幻扭曲、《青黄》探险路途径乡村写真、《背景》福克纳式意识流、《唿哨》画中画与细节微调、《傻诗》病与非病混淆、《锦瑟》故事里延迟的死亡、《镶嵌》横纵组合并置、最爱《雨季感觉》《赝品》与《相遇》。 (展开)
0 有用 #流岚# 2021-05-12 16:04:09
还是最爱《蚌壳》
0 有用 🍧 2020-05-19 23:47:28
褐色鸟群是我最喜欢的短篇
2 有用 FermeFaon 2020-05-18 20:31:20
《戒指花》利用读者的“震惊”心理,或杜撰或夸大其词或用“巧合”吸引眼球,当下新闻的确充斥此类投机取巧的虚假消息,而在此类假“震惊”之下,更多的仍是类似小男孩家司空见惯的真“悲剧”。此外,只关心性能力的网友、市侩的退休老师、冷漠的群众、性骚扰女记者的主编,也可窥得炎凉世态一角。 《褐色鸟群》元叙事,注重描写景物,辅以抒情笔法,形成奇异美感。“镜子”和“棋”是博尔赫斯常用的意象,在此作为隐喻。真名与故... 《戒指花》利用读者的“震惊”心理,或杜撰或夸大其词或用“巧合”吸引眼球,当下新闻的确充斥此类投机取巧的虚假消息,而在此类假“震惊”之下,更多的仍是类似小男孩家司空见惯的真“悲剧”。此外,只关心性能力的网友、市侩的退休老师、冷漠的群众、性骚扰女记者的主编,也可窥得炎凉世态一角。 《褐色鸟群》元叙事,注重描写景物,辅以抒情笔法,形成奇异美感。“镜子”和“棋”是博尔赫斯常用的意象,在此作为隐喻。真名与故事角色相混淆,奇幻的梦呓,跟踪女人一段与《梅雨之夕》相似。棋是谁、“我”是谁、两个女人是否相同、女人如何经过断桥(桥为何断)、男人是否被活着装进棺材,“回忆就是力量”,但真相迷失在回忆的迷宫里。 《初恋》故事普通,时间混乱,零散片段有了共时性。 《凉州词》重叙诗词,与《锦瑟》相同,更重戏仿。(非此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