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的原文摘录

  • 令宫人即宣妃子来,不必更洗梳妆。少顷,杨妃来到。你道他新浴之后,怎生模样?有一曲《黄莺儿》说得好 皎皎如玉,光嫩如莹,体愈香,云鬓慵整偏娇样。罗桾厌长,轻衫取凉临风小立神骀宕。细端详:芙蓉出水,不及美人妆。(第八十三回) (查看原文)
    记性不好的人 2020-03-11 11:20:11
    —— 引自章节:3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 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 诸“世情书”中,《金瓶梅》1)最有名。初惟钞本流传,袁宏道见数卷,即以配《水浒传》为“外典”(《觞政》),2)故声誉顿盛;世又益以《西游记》,称三大奇书「3)。 (查看原文)
    记性不好的人 2020-03-11 11:20:11
    —— 引自章节:3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 大奇书西湖钓叟《续金瓶梅序》云:“今天下小说如林,独推三大奇书:曰《水浒》、日《西游》、曰《金瓶梅》。 4)关于《金瓶梅》撰者,说法不一 (查看原文)
    记性不好的人 2020-03-11 11:20:11
    —— 引自章节:3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 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然不善治生,性又豪,不数年挥旧产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乙卯,安徽巡抚赵国麟举以应博学鸿词科,不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而家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乾隆十九年卒于客中,年五十四(一七 七五四)。所著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2)诗七卷,皆不甚传(详见新标点本《儒林外史》卷首)。 (查看原文)
    记性不好的人 2020-03-11 11:20:11
    —— 引自章节:3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 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而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别求深义,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今汰去悠谬不足辩,如谓是刺和珅(《谭瀛室笔记》)藏谶纬(《寄蜗残赘》)明易象(《金玉缘》评语)[2)之类,而著其世所广传者于下: 纳兰成德(3)家事说自来信此者甚多。陈康祺[4)(《燕下乡脞录》五)记姜宸英(5)典康熙己卯顺天乡试获咎事,因及其师徐时栋「6)(号柳泉)之说云,“小说《红楼梦》一书,即记故相明珠家事,金钗十二,皆纳兰侍御所奉为上客者也,宝钗影高澹人:妙玉即影西溟先生:妙’为少女”,姜”』亦妇人之美称;“如玉”如英,义可通假。 侍御谓明珠之子成德,后改名性德,字容若。张维屏(7(《诗人征略》) 云,“贾宝玉盖即容若也;《红楼梦》所云,乃其髫龄时事。” 俞樾(《小浮梅闲话》)亦谓其“中举人止十五岁,于书中所述颇合”。然其他事迹,乃皆不符;胡适作《红楼梦考证》[8)(《文存》三),已历正其失。最有力者,一为姜宸英有《祭纳兰成德文》,相契之深,非妙玉于宝玉可比;一为成德死时年三十一,时明珠方贵盛也。 二,清世祖与董鄂妃「9)故事说王梦阮沈瓶庵10)合著之《红楼梦索隐》为此说。其提要有云,“盖尝闻之京师故老云,是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诸名王奇女也 ”而又指董鄂妃为即秦淮旧妓嫁为冒襄妾之董小宛[11),清兵下江南,掠以北,有宠于清世祖,封贵妃,已而天逝;世祖哀痛,乃适迹五合山为僧云。孟森作《董小宛考》(《心史从刊》三集)(12),则历摘此说之谬,最有力者为小宛生于明天启甲子,若以顺治七年入宫已二十八岁矣,而其时清世祖方十四岁。 三,康煕朝政治状态说此说即发端于徐时栋,而大备于蔡元培之《石头记索隐》(13)。开卷即云,“《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 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 (查看原文)
    记性不好的人 2020-03-11 11:20:11
    —— 引自章节:3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 只觉得迎面一股寒风,嗖的就是一刀,展爷将剑扁着,往上一迎,随招随架,用目在星光之下仔细观瞧,见来人穿着簇青的夜行衣靠,脚步伶俐:依稀是前在苗家集见的那人。二人也不言语,惟听刀剑之声,町当乱响展爷不过招架,并不还手,见他刀刀逼紧,『门路精奇,南侠暗暗喝采;又想道,“这朋友好不知进退。我让着你,不肯伤你。又何必赶尽杀绝?难道我还怕你不成?”暗道,“也叫他知道知道。”便把宝剑一横,等刀临近,用个“鹤唳长空势”,用力往上一削。只听得的一声,那人的刀已分为两段,不敢进步,只见他将身一纵,已上了墙头。展爷一跃身,也眼上去。 (第三十九回) (查看原文)
    记性不好的人 2020-03-11 11:20:11
    —— 引自章节:3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 光绪庚子(一九OO)后,遣责小说之出特盛。盖嘉庆以来,虽屡平内乱(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回),亦屡挫于外敌(英,法,日本),细民暗昧,尚啜茗听平逆武功,有识者则已翻然思改革,凭敌忾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遺责小说。其作者,则南亭亭长与我佛山人名最著。 (查看原文)
    记性不好的人 2020-03-11 11:20:11
    —— 引自章节:3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 小说是如何起源的呢?据《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 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不是小说之起源。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源于神话。因为原始民族,穴居野处,见天地万物,変化不常一如风;雨,地震等一有非人力所可提摸抵抗,很为惊怪,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拟名为神;并想像神的生活,动作,如中国有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这便成功了神话”。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如说古来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凡人以上,由于天授的就是。例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之的话,都是和凡人不同的。这些口传,今人谓之“传说”。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 (查看原文)
    记性不好的人 2020-03-11 11:20:11
    —— 引自章节:3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 总之中国古代的神话材料很少,所有者,只是些断片的,没有长篇的,而且似乎也并非后来散亡,是本来的少有。我们在此要推求其原因,我以为最要的有两种 太劳苦因为中华民族先居在黄河流域,自然界底情形并不佳,为谋生起见,生活非常勤苦,因之重实际,轻玄想,故神话就不能发达以及流传下来。劳动虽说是发生文艺的一个源头,但也有条件:就是要不过度。劳逸均适,或者小觉劳苦,才能发生种种的诗歌,略有余暇,就讲小说。假使劳动太多,休息时少,没有恢复疲劳的余裕,则眠食尚且不暇,更不必提什么文艺了。 二、易于忘却因为中国古时天神,地,人,鬼,往往役杂,则原始的信仰存于传说者日出不穷,于是旧者僵死,后人无从而知。如神茶,郁垒,为古之大神,传说上是手执一种苇索,以缚虎,且御凶魅的,所以古代将他们当作门神。但到后来又将门神改为秦琼,尉迟敬德,并引说种种事实,以为佐证,于是后人单知道秦琼和尉迟敬德为门神,而不复知神茶,郁垒,更不消说造作他们的故事了。此外这样的还很不 (查看原文)
    记性不好的人 2020-03-11 11:20:11
    —— 引自章节:3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 宋建都于汴、民物康卓、游乐之事、因之很多、市井间有种杂剧、这种杂剧中包有所谓“说话”。“说话”分四科:一、讲史:二、说经诨经、三、小说:四、合生。“讲史”是讲历史上底事情、及名人传记等:就是后来历史小说之起源。“说经诨经”,是以俗话演说佛经的。“小说”是简短的说话。“合生”、是先念含混的两句诗,随后再念几句、才能懂得意思、大概是调刺时人的。这四科后来于小说有关系的、只是“讲史”和“小说”。那时操这种职业的人、叫做“说话人”;而且他们也有组织的团体、叫做“雄辩社”。他们也编有一种书,以作说话时之凭依,发挥、这书名叫“话本”。南宋初年、这种话本还流行,到宋亡,而元人入中国时、则杂剧消歌,话本也不通行了。至明朝、虽也还有说话人,一如柳敬亭就是当时很有名的说话人一但已不是宋人底面目;而且他们已不属于杂剧、也没有什么组织了。到现在、我们儿乎已经不能知道宋时的话本究竟怎样。一幸而现在翻刻了几种书,可以当作标本看。 (查看原文)
    记性不好的人 2020-03-11 11:20:11
    —— 引自章节:3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   题记   回忆讲小说史时,距今已垂十载,即印此梗概,亦已在七年之前矣。尔后研治之风,颇益盛大,显幽烛隐,时亦有闻。如盐谷节山〔1〕教授之发见元刊全相平话残本及“三言”,并加考索,在小说史上,实为大事;即中国尝有论者〔2〕,谓当有以朝代为分之小说史,亦殆非肤泛之论也。此种要略,早成陈言,惟缘别无新书,遂使尚有读者,复将重印,义当更张,而流徙以来,斯业久废,昔之所作,已如云烟,故仅能于第十四十五及二十一篇,稍施改订,余则以别无新意,大率仍为旧文。大器晚成,瓦釜以久,虽延年命,亦悲荒凉,校讫黯然,诚望杰构于来哲也。   一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之夜,鲁迅记。 (查看原文)
    云上 2020-06-03 02:06:55
  •   序言   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1〕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   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当讲述此史,自虑不善言谈,听者或多不憭,则疏其大要,写印以赋同人;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省其举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   然而终付排印者,写印已屡,任其事者实早劳矣,惟排字反较省,因以印也。   自编辑写印以来,四五友人或假以书籍,或助为校勘,雅意勤勤,三年如一,呜呼,于此谢之!   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夜,鲁迅记于北京。 (查看原文)
    云上 2020-06-03 02:06:55
  • 征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献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国所有,以付外库。……到后元元年,长安城内病者数百,亡者大半。帝试取月支神香烧之于城内,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气经三月不歇,于是信知其神物也,乃更秘录余香,后一旦又失之。……明年,帝崩于五柞宫,已亡月支国人鸟山震檀却死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帝崩之时,何缘不得灵香之用耶?自合殒命矣! (查看原文)
    人间草木 2020-12-04 20:09:43
    —— 引自章节:6 第四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 (查看原文)
    永明玉米花 2021-01-12 14:32:53
    —— 引自章节:10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 中国神话之所以仅存零星者,说者谓有二故:一者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患,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融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 然详案之,其故殆尤在神鬼之不别。天神地人鬼,古者虽若有辨,而人鬼亦得为神。人神淆杂,则原始信仰无由尽;原始信仰存则类于传说之言日出而不已,而旧有者于是僵死,新出者亦更无光焰也。如下例,前二为随时可生新神,后三为旧神有转换而无演进。 (查看原文)
    土窑拾金狄怀英 2021-02-15 20:11:39
    —— 引自章节: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查看原文)
    土窑拾金狄怀英 2021-02-15 20:11:39
    —— 引自章节: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 佛教既渐流播,经论多,杂说亦日出,闻者虽或悟无常而归依,然亦或怖无常而却走。此之反动,则有方士亦自造伪经,多作异记,以长生久视之道,网罗天下之逃苦空者,今所存汉小说,除一二文人著述外,其余盖皆是矣。 (查看原文)
    土窑拾金狄怀英 2021-02-15 20:11:39
    —— 引自章节: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 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与汉之惟俊伟坚卓为重者,甚不侔矣。盖其时释教广被,颇扬脱俗之风,而老庄之说亦大盛,其因佛而崇老为反动,而厌离于世间则致,相拒而实相扇,终乃汗漫而为清谈。渡江以后,此风弥甚,有违言者,惟一二枭雄而已。世之所尚,因有撰集,或者授拾旧闻,或者记述近事,虽不过丛残小语,而俱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之牢笼也。 (查看原文)
    土窑拾金狄怀英 2021-02-15 20:11:39
    —— 引自章节:第七篇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查看原文)
    土窑拾金狄怀英 2021-02-15 20:11:39
    —— 引自章节: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 然传奇请作者中,有特有关系者二人:其一,所作不多而影响甚大,名亦甚盛者元;其二,多所著作,影响亦甚大而名不甚彰者曰李公佐。 (查看原文)
    土窑拾金狄怀英 2021-02-15 20:11:39
    —— 引自章节:第九篇 唐之传奇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