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唐诗综论》是林先生数十年唐诗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有关唐诗研究文章的结集。文章分三组:唐诗高潮、唐诗远音和谈诗稿。后两组文章所谈诗篇和诗人,唐之前溯源《诗经》及屈原,唐之后涉及宋代词赋和苏轼,以此经之纬之,纵横交错,从而更凸显唐诗的立体形象。所以,本书虽是文章的组合,却有专著的效果。
唐诗综论的创作者
· · · · · ·
-
林庚 作者
目录 · · · · · ·
我为什么特别喜爱唐诗——代序
唐诗高潮
陈子昂与建安风骨
盛唐气象
略谈唐诗高潮中的一些标志
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
唐诗的语言
唐诗的格律
唐代四大诗人
诗人李白
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
从唐诗的特色谈起
唐诗随笔
“边塞诗”随笔
王之涣的《凉州词》
说凉州
《古风》春种一粒粟
诗的活力与诗的新原质
唐诗远音
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
屈原与宋玉
说“木叶”
《木兰辞》中的燕山和黑山
青与绿
谈诗稿
《野有死麕》
《君子于役》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
青青子衿
《易水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青青河畔草》
《步出城东门》
《短歌行》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春晚绿野秀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漫谈庾信《昭君辞应诏》
秦时明月汉时关
谈孟浩然《过故人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漫谈苏轼及其《前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
后记
林庚先生学术年表
林庚的诗学思想和学术贡献
· · · · · · (收起)
唐诗高潮
陈子昂与建安风骨
盛唐气象
略谈唐诗高潮中的一些标志
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
唐诗的语言
唐诗的格律
唐代四大诗人
诗人李白
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
从唐诗的特色谈起
唐诗随笔
“边塞诗”随笔
王之涣的《凉州词》
说凉州
《古风》春种一粒粟
诗的活力与诗的新原质
唐诗远音
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
屈原与宋玉
说“木叶”
《木兰辞》中的燕山和黑山
青与绿
谈诗稿
《野有死麕》
《君子于役》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
青青子衿
《易水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青青河畔草》
《步出城东门》
《短歌行》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春晚绿野秀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漫谈庾信《昭君辞应诏》
秦时明月汉时关
谈孟浩然《过故人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漫谈苏轼及其《前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
后记
林庚先生学术年表
林庚的诗学思想和学术贡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边塞诗因此主要的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 ……65 唐代的边塞诗因此往往不拘于哪个具体战役,哪个时间、地点,而是在广泛的时间、空间上把边塞诗作为一个整体来歌唱。这样边塞诗的引人入胜之处就并不在于哪个战场,哪个战役;而主要的是一种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其具体的内容则往往是传统的游子主题的扩展,政治视野的扩展,山水风光的扩展。 ……66 这正如边防的信心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繁荣鼎盛上一样,边塞的豪情也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信心上的。没有盛唐就没有边塞诗。没有生活中的无往不在的蓬勃朗气,所谓边塞风光也就早被那荒凉单调的风沙所淹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4页 -
何况我们今日正是一个变迁的时代,一切事物本已非变不可。如从前人常吃的“酒”,变成了现在吸的“烟”,从前人常骑的“马”,变成了现在的“脚踏车”;这些变迁正是发现诗的新原质最好的场合。比如…… 266 我们必须让这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有着生命上共同的呼吸,这样我们才不因为物质的文明而落于机械式的枯燥无味。我们现在正因为科学进步得太快,文艺似乎措手不及,于是生活中失去了生命的喜悦与凭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共28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齐如山国剧论丛》
等
。
喜欢读"唐诗综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唐诗流变论要 9.1
-
- 晚唐齐梁诗风研究 7.6
-
- 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 7.7
-
- 终南山的变容 9.1
-
- 唐代诗人丛考 9.0
-
-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9.2
-
- 河岳英灵集研究 9.6
-
-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微睇室说词 9.3
-
- 宋元明诗概说 8.7
唐诗综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古代文学研究的“神品”之作——评林庚先生《唐诗综论》
近代以前,文学研究不外以两种方式进行,一为文献考订,一为诗文评点。近代以后,从王国维先生开始,古代文学研究才引进西方的研究方法,从而形成了考据、评点、西化研究三足鼎立的研究局面。到了上世纪 50-60年代,西化的研究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考据还因其有...
(展开)

《说木叶》的一份质疑
原文“木”多指 1.落叶,不说落光,起码在落。 2.枯黄、干燥。 《醉翁亭记》描写四时之景有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秀”指植物开花结果。如按林庚先生所言,应为“佳树秀而繁阴” 用木还是用树?谁最有发言权?当然还是欧阳修了。 还有“木欣欣以向荣”“水木清华”...
(展开)

读《唐诗综论》的几点感受
这学期我所阅读的书目是林庚的《唐诗综论》,是关于唐诗研究文章的结集。其中有几章我比较感兴趣,一个是“盛唐气象”,一个是“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还有一个是“唐代四大诗人(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我想就这几章谈谈我的读后感。 第一个点就是在《唐诗综论》中详细...
(展开)

林庚《唐诗综论》《<西游记>漫话》读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林庚《唐诗综论》《<西游记>漫话》读后 李北源 初识林庚先生,是高中课本的《说“木叶”》。林先生引经据典,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以“袅袅系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入题,谈“木叶”、“落木”“树叶”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诗歌中艺术形象的表达却各有擅场。甫读此文,...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Routledge (2021)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8.5分 200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7)8.8分 5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8.1分 5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古典诗词入门 (剧旁)
- 2012 IX (疯清扬)
- 好读书不求甚解 (洗心易)
- 2018购书统计 (ly的读享生活)
- 我的书架之文学、艺术类书籍 (巴洛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唐诗综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远江静如练 2022-04-18 22:42:28
只读了与唐诗密切相关的部分。论述谨严,论断也有其洞见,对于把握唐诗发展的总体脉络、了解语言特色、认识部分诗人风格都很有帮助。所不足者,一是侧重初盛唐,而中晚唐的内容很少;二是成书年代较早,大部分内容至今已觉不新鲜。
2 有用 狮驼岭小钻风 2019-08-21 21:22:30
语言深入浅出又极有启发性。只可惜受年代原因影响,一些观点阐述得非常“正”。
0 有用 小静不打紧 2022-03-10 20:52:14
盛唐气象。
8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4-10-04 23:49:21
今天是林庚先生8周年忌日,正好本学期要做一个关于"盛唐气象"的课堂报告,就特地把收有该篇论文的一整本书找来了。书中的内容时间跨度不小,专论李白的那个长篇极其明显地被套在规定好的言说框架之中,其它倒各有千秋,不过让我很感慨的是至少林庚先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量论文没有那一类特定时代背景里常见的"革命套话"。"盛唐气象"一篇则不愧经典。
4 有用 飘来飘去 2022-12-18 15:00:47 广东
这一代学人是不幸的,学术壮年却不得不生存于一体化的僵硬环境之中,文字摆脱不了时代的烙印,仅存霞光片羽偶能刺穿时空;但这一代学人也有其幸运的一面,比如享有丰厚的文化资本,既而高徒辈出。林庚、王瑶等莫不如是开枝散叶,他们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都在各领风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