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汪曾祺集:一辈古人》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大家汪曾祺作品的精美选本。该选本由北大学者倾力锤炼、打造,选目精当,选本权威。文集共分四本,《邂逅》、《受戒》为汪氏小说选本,《一辈古人》、《彩云聚散》为散文选本,装帧极其精致,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收藏本。
一辈古人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曾就读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四年,师从沈从文等。解放前当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解放后长期在北京做编辑工作,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写过剧本,后来有十多年在北京京剧团做编剧,曾参与《沙家浜》的修改和定稿。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1947年、1963年分别出版短篇小说集《邂逅集》和《羊舍一夕》;大量作品是1979年以后写作的,出版有小说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逝水》,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其他版本不计其数。
目录 · · · · · ·
自报家门
花园
我的家乡
我的家
我的祖父祖母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
大莲姐姐
师恩母爱
我的小学
一个暑假
我的初中
冬天
旧病杂忆
七载云烟
随遇而安
我和民间文学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关于《沙家浜》
我的“解放”
七十书怀
自得其乐
本命年和岁交春
《逝水》自序—我的世界
一辈古人
一技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他乡寄意
文游台
露筋晓月
甓射珠光
草巷口
阴城
三圣庵
牌坊
看画
道士二题
和 尚
风景
翠湖心影
泡茶馆
跑警报
新校舍
观音寺
白马庙
西南联大中文系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金岳霖先生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
唐立厂先生
闻一多先生上课
未尽才
炸弹和冰糖莲子
地质系同学
晚翠园曲会
后台
午门忆旧
老董
老舍先生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二愣子
沽源
沙岭子
马铃薯
马•谭•张•裘•赵
谭富英佚事
名优逸事
关于于会泳
藻鉴堂
人间草木
玉渊潭的传说
钓鱼台
闹市闲民
晚年
大妈们
傻子
从传奇到志异/王风
· · · · · · (收起)
花园
我的家乡
我的家
我的祖父祖母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
大莲姐姐
师恩母爱
我的小学
一个暑假
我的初中
冬天
旧病杂忆
七载云烟
随遇而安
我和民间文学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关于《沙家浜》
我的“解放”
七十书怀
自得其乐
本命年和岁交春
《逝水》自序—我的世界
一辈古人
一技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他乡寄意
文游台
露筋晓月
甓射珠光
草巷口
阴城
三圣庵
牌坊
看画
道士二题
和 尚
风景
翠湖心影
泡茶馆
跑警报
新校舍
观音寺
白马庙
西南联大中文系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金岳霖先生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
唐立厂先生
闻一多先生上课
未尽才
炸弹和冰糖莲子
地质系同学
晚翠园曲会
后台
午门忆旧
老董
老舍先生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二愣子
沽源
沙岭子
马铃薯
马•谭•张•裘•赵
谭富英佚事
名优逸事
关于于会泳
藻鉴堂
人间草木
玉渊潭的传说
钓鱼台
闹市闲民
晚年
大妈们
傻子
从传奇到志异/王风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汪曾祺集(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受戒》《邂逅》《彩云聚散》《受戒》《邂逅》
。
喜欢读"一辈古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一辈古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一辈古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文笔传神,让人想见当时人物
一个人的气质养成,除了个别犹如天授,其他的大抵还是受家学渊源的影响。汪曾祺自报家门说自己出身于“旧式的地主家庭”,这当然是那个时代表述的后遗症,真正客观来说,是知书达理的士绅家族。 汪曾祺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末拔贡,什么是拔贡呢,就是古代科举制度中,地方选拔了贡...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若我窮苦,皆賴迷書 (豬貓虎六郎)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终余一生,也不能读完的书籍(精华) (Deffrro-ZI)
- 看不见的买书琐记 2012 (海鹰)
- 37°暖书单(一)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2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一辈古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荷戟独彷徨 2015-04-05 11:31:46
没的说。实在是好,读的实在是舒服。
0 有用 素梅 2014-02-22 21:47:41
【二零一三年八月七日购于季风】里下河里下河,那也是我的故乡
0 有用 锦瑟 2014-07-08 17:27:50
汪先生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事,那么多奇人,临到老年,依然可以处之泰然,把过去的事一一道出,细数家珍,可敬!
0 有用 鸠枋 2016-04-20 17:46:00
前半段很好,后面挺多文章应该是晚年应稿约写的,某些事情重复地讲(特别是在沽源画马铃薯图谱一段,至少三四篇文章提到),阅读疲劳。(17.4.25读到村上春树的一句话:“当然,同一种素材在随笔与小说中连续出现两次也无不可,只是一旦出现这种内容撞车,小说好像就会莫名其妙地变得单薄。”)
0 有用 虾米 2015-02-23 10:09:57
汪曾祺回忆随笔,从高邮老家、西南联大、《沙家浜》到90年代。很多文章都是80年代写的,可以写也有报纸发,知识分子穷死、饿死、醉死、吊死、批死、斗死,各种死法。现在就算有人敢写,也没那么多报敢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