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1959年生,江苏南京人。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兼任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7年任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客员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唐代文学会理事。主编《中国诗学》论丛(南京大学出版社)。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大历诗风》、《戴叔伦诗集校注》、《大历诗人研究》、《王渔洋事迹征略》,译有《郁达夫――他的青春与诗》,又与人合译《东方美学》、《东西方哲学美学比较》、《国外现代艺术学新视界》等。
0 有用 greenhands 2024-05-05 19:39:26 上海
认真地学者
1 有用 行歌 2018-10-25 09:47:18
可见蒋教授秉性耿直,以及对学术的赤子之心。
6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8-08-07 14:09:36
考取程千帆先生的博士生是我的又一次幸运,它改变了我学术发展的道路。从我的兴趣来说,喜欢泛读,好考据,思考问题常是综合式的,拙于分析。这种秉赋或许更适于研究历史,而不是文学。如果不是师从千帆先生,也许我就凭着兴趣,靠以前积累的资料,做些大历诗人的生平考证,逐步走到文献研究或历史研究的路上去了。程先生的学问,在史学、文献学、文学史、诗学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融汇贯通,不拘方隅,希望学... 考取程千帆先生的博士生是我的又一次幸运,它改变了我学术发展的道路。从我的兴趣来说,喜欢泛读,好考据,思考问题常是综合式的,拙于分析。这种秉赋或许更适于研究历史,而不是文学。如果不是师从千帆先生,也许我就凭着兴趣,靠以前积累的资料,做些大历诗人的生平考证,逐步走到文献研究或历史研究的路上去了。程先生的学问,在史学、文献学、文学史、诗学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融汇贯通,不拘方隅,希望学生在理论思维、文献掌握和艺术鉴赏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当时先生门下的莫砺锋、张宏生、曹虹、张伯伟、程章灿诸君都基础扎实、思维敏锐,与他们同学让我受益匪浅。读博士课程第一年,先生根据我的情况,开了《诗经》、《楚辞》、《庄子》、《左传》、《史记》、《文心雕龙》六门课,要求各写一篇达到省级刊物发表的作业 (展开)
0 有用 秃笔头 2011-08-03 20:42:51
比新版少了几篇讨论李祥的论文
0 有用 煎饼将军 2022-05-24 17:11:44
对于明臣入仕清朝的解释,读起来有些牵强。儒家有儒家的解释,但也不能先假设一个人是否完美,再去开脱或者定罪。有些部分感觉用力过猛,比如对于解释自己为何转向清朝诗论研究(我就是想在里面找到和论文相关!没找到,上当了),感情记叙体量超过了冷静的分析。不过也许可以归功给学者的直觉,毕竟之后确实做出了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