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为人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 danyboy 2014-03-21 16:33:45

    说实话,徐晓的真挚情感比作序的高尔泰饱满充足太多。徐晓是一个真有爱,有理想,并且不怕事的人。说白了,是真正的有情有义。书中前两篇残酷的怀念逝去的丈夫,也是极好的80年代思想史文本,感人至深。

  • 11 成知默 2014-06-21 19:12:43

    一个扭曲畸形时代下的理想主义光芒,站在社会的边缘、与现实的喧嚣、浮躁、委顿形成反差的一群人,他们在生活的污泥中自我消耗,在心灵的荆棘中自我救赎,他们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无辜侵害与苦难。徐晓说这些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经历,已经不仅仅一段经历,也不是生活中的偶然事件,而是生活本身,是命运本身,而这些经历也让被侵害的一群人以自己的方式去思想、去感受、去爱或者去恨。

  • 3 Viking 2012-05-22 20:45:16

    得作者签名毛边本!

  • 7 远子 2014-12-17 21:18:27

    原来《永远的五月》那篇我很早之前就读过了,然后在读的过程中想起来我当时读完的感受:它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文学审美上的刺激。那时我好像对什么是好的文学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金线。随着后来读了大量平庸的文字,我发现那条金线已经丢失了。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 2 cterm 2012-11-03 22:08:45

    第一篇最好。以后多少要“夹带私货”,行文反而没那么饱满了...

  • 3 大甜甜~~ 2014-12-02 10:40:34

    看的是老版。风声大,我们默默地怀念一个曾经的理想主义年代。

  • 1 Mo 2013-01-03 13:56:25

    一个个属于父辈年代的故事,那些年那些人,透明而执着,一去不回。

  • 1 海鹰 2014-06-06 12:50:10

    打动我的是一种日益少见的真诚

  • 1 挥雨 2012-08-14 13:33:06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悲哀,但什么样的坎坷和磨难才能配得上那样的自尊和信仰?

  • 0 一湄 2013-03-09 17:46:02

    赞在那个枷锁重重年代的缝隙里生长(迅速地)起来的理想——理想主义群体及理想的人际关系,二者在商业时代都是稀有物种。也敬作者作为女性,妻子,母亲的承担,或许内容不同,但至今我们都不乏这样因柔弱却更坚韧的女性。

  • 0 剧旁 2015-01-07 16:21:43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好多年前看到北岛的句子,却今天在这本书中看到波兰来客的结局)

  • 0 #_N%0-# 2013-03-27 00:16:13

    真诚,真实,真挚的人生。高贵的人才配得上痛苦。自苦难中酿出的情怀,好美。(和书的chemistry会在适时发生,比如在做项目的最近,这本书启发不浅)

  • 0 江凌云 2013-03-15 22:21:19

    文人喜欢夸大自己 诗人尤甚

  • 0 半岛peninsula 2012-10-15 20:02:58

    徐晓用心写就的生命之书,感谢先锋书店某个下午的翻阅,让我没有错过这本好书。

  • 0 第五象限 2012-08-09 22:16:10

    生活――在我的个别事件中如何转为艺术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中诞生出来

  • 0 lo'sam 2012-07-23 21:26:32

    如果说我的体验还不算肤浅,那是因为我与其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关系足够深刻;如果说我的文字还不算苍白,那是因为生活本身已经足够丰富和厚重。我的坎坷,我的磨难,我的喜悦与忧伤,悟性与迷惘,底蕴与限度,都由此而生发,所以,它们是超乎文学的。

  • 0 俊西 2012-05-29 12:08:52

    看完序言就不想看了。太绝望了。小清新背后的血盆大口。

  • 0 佘诗曼 2013-01-02 21:02:20

    人一辈子能有这么多可爱的人可爱的事来回忆来镌刻来描述才是真好。

  • 0 淡島百景 2014-12-26 23:23:13

    讀的撕心扯肺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