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的书评 (178)

名字写在水上 2016-07-17 22:11:31

《全球通史》——被误读的“通史”

“读历史先读通史”是个合理且普遍的观念,这本书名宏大的著作很容易让人产生一本书打通全世界经脉的幻觉,将之列为学习世界史的首选,然而若真想对世界历史有一个符合现代思维“贯通”的理解,这本外行首推的书可能并非首选。 实际上,《全球通史》的价值并不在于贯通了历史,...  (展开)
胡良军 2015-02-02 00:16:17

一书在手,世界在我心中

做书评不要去做摘抄,而是阅读后,此书对自己的触发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以便记录自身的思考,便是好的消化方式。 阅读此书后,最大的感概是在浩瀚渺茫的宇宙当中,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即便做出再轰动的事情,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老毛对于中国来讲,贡献和其重大,但站在全球一万年的...  (展开)
房间里的大象 2023-01-24 16:01:38

定是您为我们茁壮成长挡下了一切风风雨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昨天一名学生看北大出版的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第七版时,问我,“P56上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怎么是BC3000年,而不是你经常讲的BC15世纪?”我对照了英文版,写得明明白白“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of China about 1500 B.C.E”,就这么凭空翻译变出了1500年历史!  (展开)
二十四画生 2020-12-28 16:34:18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读后感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是全球史观的奠基之作,也是全球史的集大成者。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更是享誉全球的历史学家。关于历史的书籍,我曾阅读过许多,叙述中国历史的,如钱穆的《中国通史》,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讲述全球历史的,如亨德里克.威廉...  (展开)
醉胡尘 2014-04-28 23:55:50

笔记摘录分享~

1欧亚大陆上的文明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独特性取决于各自的所在地与中东最早的文明中心地相隔之远近。中国与中东之间相隔一片辽阔的、荒漠的地区,并有大山作屏障,因此,从古代最早时候起直至今天,中国文明一直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彼此相异。   —— 全球通史 2中国人的...  (展开)
羊泉人在长安 2019-04-02 17:42:18

不知道怎么来的高分作品

刚读完前三张,已经觉得这是一个想当然的书,个人主观想法太强,又觉得自己说的太对。 全球史本身就需要极强的思路与文笔,但是这样的作品是不能够承载的。其他文化不好说,比如描写我国的历史,说我们的战车是别人侵略的结果,古代女人在商朝开始就裹小脚,我们的文明是被征服...  (展开)
一只阿椰 2015-09-29 23:02:06

《全球通史·上》读书笔记

终于还是赶在月底前读完了《全球通史》上,作为一本再版了七次,畅销了几十年,翻译成多国语言的经典著作,仅仅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日后,还是要拿出来细细品味,现在姑且说说对它的初印象:第一,史学界多认为这本书是全球史观的典型代表,但是我觉得它体现的更是文明史...  (展开)
MYTHOS🌼🦔 2023-01-27 15:27:45

有这个必要吗?可以相信什么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颇为有名,有两个汉语译本,一个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版,吴象婴、梁赤民译;另一个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版,吴、梁,再加上董、王共四人翻译,梁审校。这个北大版后记里闪烁其词地说他们自己想翻译1999年新版,却又大量参考了吴、梁早先的...  (展开)
hz314 2019-02-17 01:03:05

解答了我不少关于人类发展的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是我在我老婆儿时的书架上看到的,因为最近要经常出差的缘故,便收在包里路上看看。看完回答了我的很多问题。 这本书总体来说一直围绕着技术进步和政治变革,这两者互相影响,但却有时间上的滞后,就像有电感,电阻,电容的电路,它们相互影响,却有相位差。而作者在每一...  (展开)
本事林 2013-05-23 18:12:18

民族主義

  我无意,也不愿希望任何人一味强施与“民族主义”狭隘的偏见符号。相信看过《全球通史》的人,必然知晓,曾经的民族主义,是在封建社会如何颓败的历史下产生,并为人民所拥护的一种社会思潮。斯塔夫里阿诺斯用他的笔触,在漫长的章节里,去讴歌,在民族主义的旗号下,欧洲...  (展开)
不跟随 2016-06-16 20:54:27

学生视野中的《全球通史》

第一次阅读《全球通史》是在高三的时候,我是一个文科生,在历史的简答题中经常会材料出自《全球通史》。 当时还是高三上期的时候,时间也还相对充裕,于是便购买了《全球通史》的上册。在阅读几章之后,我发现他不仅仅是对历史时间的记录,还有作者自己的思考。 ...  (展开)
远行乐乐 2015-01-14 04:17:00

几乎没有删节

1.在最近读到的翻译著作里,难得地文笔流畅。 2.关于中国的内容是否删节,我大致对比了美国出版的英文版本(非中国出版的英文版本),几乎没有删节,原书并未大篇幅地写文革之类的敏感内容。本书作为通史,并非专门写中国的书,没有涉及这些内容也属正常。  (展开)
sain 2013-02-06 14:56:26

繁荣建立在废墟之上

史前到1500年的世界史: 1.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更多,更有效地占领和使用资源。 2.被毁灭的文明之上会建立新的更强大的繁荣(旧文明吸收新文明) 3.欧亚大陆中部由于地理优势,可以更好的交流新技术和思想,从成为世界史的核心;中国由于地理的自然隔断,建立了独特的文明(一...  (展开)
孑孓无目 2024-08-12 13:38:40

一本由于国内全球史教育缺失而被捧上神坛的平庸之作

开头列出我的观点:全球通史并不是一本好书,在现今,只是一本无聊的平庸之作。 1.内容省略,不知所然,容易遗忘,落后于时: 不知道大家看全球通史是有没有这样的这样的感受——某某是谁?他为什么要干?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我只能说,作者的野心太大,妄图用如此寥寥数页,...  (展开)
高垣 2023-01-10 21:13:41

从《全球通史》看全球史观

写在之前:我手头暂时没有书,只能凭借记忆与之前留下的笔记写成,难免会有疏漏。另外本文是基于斯氏的观点对全球史观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般认为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  (展开)
无法高飞的鸟儿 2022-12-08 11:58:10

全球通史给我最大的启示之一,就是让我彻底摒弃了人种优越论

现在网络上很多人以所谓的“民族性”去评价一个民族的性格特点,这在我看来不是件好事。网上那些热衷于民族性理论的人,他们连人性的本质都不清楚,因此他们往往把一个民族的特点溯源于人种和基因。这种不良势头最近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这种趋势不被正确的观念取代,恐怕不...  (展开)
南方佬翰 2021-08-12 17:51:03

读后感

这本书和大多数历史题材的书籍不同,作者没有花太多的笔墨描写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原则,从各文明发展的共同点和独特之处出发,着力揭示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这种宏大的全球史观,意味读者可以不被文明时间人物等细枝末节所束缚、以孤立、静止的目光看待历史...  (展开)
靖哥哥👈 2021-01-16 13:09:31

一些启发

1.男女不平等的根本来源: 在农业时期,女性的身体无法承担繁重的农耕活动,男人成为了劳动主力。从而,女性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2.近代各国的发达程度很大程度是由地理位置决定。 3.西方的发达得益于战争对其古典文明的根本性摧毁,反观我国由于地理条件较为封闭,虽然相比西...  (展开)
李明轩 2020-04-02 20:15:35

读史使人明智

8天看完了这套上下两卷的通史,我有点佩服我自己,阅读这种偏教材式的大部头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我是在看过《人类简史》和《枪炮,病菌和钢铁》这两本偏人类史方面的畅销书之后,对比较正式的《全球通史》感兴趣的,虽然在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明显比《人类简史》要难啃,但...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 (共178条)

订阅全球通史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