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它对印度禅到中国禅的发展、禅学的中国化、牛头宗在中国禅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坛经》的成立与演变、曹溪禅的开展与其发展和分化的过程以及又统一于江南曹溪流派等等,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可信的结论,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禅宗的历史与思想都是十分有价值的。
禅宗是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这大概已为中外学者所公认。禅宗是中国的思想,对中国社会有着很大影响,我相信《中国禅宗史》的出版将会对进一步推动中国哲学、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印顺法师生活在海峡彼岸,他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大师,我们出版他的著作只是为了使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领域来探讨一些问题,从而使中国文化得到发展。
目录 · · · · · ·
序
第一章 菩提达摩之禅
第一节 达摩传与达摩论
达摩及其传说 达摩论
第二节 达摩与楞伽经
楞伽样的传承 达摩与求那跋陀 楞伽与如来藏说
第三节 达摩门下的传弘
达摩禅的传承者 慧可门下的分化 道宣所见的达摩禅
第二章 双峰与东山法门
第一节 达摩掸的新时代
时地适宜于达摩禅的开展 黄梅的门庭施设
第二节 道信与人道方便
道信传 道信样门的纲领 一行三昧入道安心要方便
第三节 弘忍东山法门
弘忍传 东山法门 修心要论 弘忍的
十大弟子
第三章 牛头宗之兴起
第一节 南宗
“南宗”的意义 南宗与南中国精神
第二节 牛头宗成立的意义
牛头六祖的传承 牛头宗的形成
第三节 牛头法融的禅学
有关法融的作品 牛头禅的根本思想
第四章 东山法门之弘布
第一节 东山宗分头弘布
慧能的摩诃般若波罗蜜与无相戒 神秀的五方便 净众的三句用心 宣什的 传香念佛
第二节 东山门下的种种相
戒与禅 金刚经与起信论 一行三昧与禅 念佛净心与净心念摩诃般若 指 事问义与就事通经
第五章 曹溪慧能大师
第一节 慧能年代考
生率年代 得法与出家开法的年代
第二节 从诞生到黄梅得法
早年事迹 不识字 付法 传衣
作偈呈心
第三节 南归与出家
大庚岭夺法 五年法难 出家与受戒
第四节 行化四十余年
从广州到韶州 德音远播
第五节 入灭前后
末后的教诚 入灭 弟子的到处弘化
南北对抗中的插曲
第六章 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
第一节 坛经的主体部分
东山门下的开法传禅 坛经的原始部分
第二节 敦煌本坛经的成立
荷泽门下的坛经传宗 南方宗旨 坛经的初期流变
第三节 坛经的变化
组织与内容的变化 名称的变化
第七章 荷泽神会与南宗
第一节 神会的一生
生卒年龄考 参学生涯 南宗顿教的
传布 为法的挫折与成功
第二节 有关神会的著作
南阳和上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 菩
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 南阳和上问答杂征义 顿悟无生般若颂
第三节 南顿北渐
第八章 曹溪禅之开展
第一节 曹溪流派
中原的荷泽宗 江南的洪州宗与石头宗
剑南的保唐宗
第二节 禅风的对立
直说与巧说 随相与破相 尊教与慢教
重定与轻定
第三节 南宗顿教的中心问题
坛经(敦煌本)的中心思想 荷泽宗所传
保唐的禅学 洪州(石头)所传
第四节 曹溪的直指见性
见性成佛 直指心传
第九章 诸宗抗互与南宗统一
第一节 牛头禅的蜕变
牛头禅的兴盛 遗则的佛窟学
第二节 洪州宗与石头宗
禅者的见解 禅者的风格
第三节 从对立到南宗统一
宗与宗的对立 众流汇归于曹溪
· · · · · · (收起)
第一章 菩提达摩之禅
第一节 达摩传与达摩论
达摩及其传说 达摩论
第二节 达摩与楞伽经
楞伽样的传承 达摩与求那跋陀 楞伽与如来藏说
第三节 达摩门下的传弘
达摩禅的传承者 慧可门下的分化 道宣所见的达摩禅
第二章 双峰与东山法门
第一节 达摩掸的新时代
时地适宜于达摩禅的开展 黄梅的门庭施设
第二节 道信与人道方便
道信传 道信样门的纲领 一行三昧入道安心要方便
第三节 弘忍东山法门
弘忍传 东山法门 修心要论 弘忍的
十大弟子
第三章 牛头宗之兴起
第一节 南宗
“南宗”的意义 南宗与南中国精神
第二节 牛头宗成立的意义
牛头六祖的传承 牛头宗的形成
第三节 牛头法融的禅学
有关法融的作品 牛头禅的根本思想
第四章 东山法门之弘布
第一节 东山宗分头弘布
慧能的摩诃般若波罗蜜与无相戒 神秀的五方便 净众的三句用心 宣什的 传香念佛
第二节 东山门下的种种相
戒与禅 金刚经与起信论 一行三昧与禅 念佛净心与净心念摩诃般若 指 事问义与就事通经
第五章 曹溪慧能大师
第一节 慧能年代考
生率年代 得法与出家开法的年代
第二节 从诞生到黄梅得法
早年事迹 不识字 付法 传衣
作偈呈心
第三节 南归与出家
大庚岭夺法 五年法难 出家与受戒
第四节 行化四十余年
从广州到韶州 德音远播
第五节 入灭前后
末后的教诚 入灭 弟子的到处弘化
南北对抗中的插曲
第六章 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
第一节 坛经的主体部分
东山门下的开法传禅 坛经的原始部分
第二节 敦煌本坛经的成立
荷泽门下的坛经传宗 南方宗旨 坛经的初期流变
第三节 坛经的变化
组织与内容的变化 名称的变化
第七章 荷泽神会与南宗
第一节 神会的一生
生卒年龄考 参学生涯 南宗顿教的
传布 为法的挫折与成功
第二节 有关神会的著作
南阳和上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 菩
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 南阳和上问答杂征义 顿悟无生般若颂
第三节 南顿北渐
第八章 曹溪禅之开展
第一节 曹溪流派
中原的荷泽宗 江南的洪州宗与石头宗
剑南的保唐宗
第二节 禅风的对立
直说与巧说 随相与破相 尊教与慢教
重定与轻定
第三节 南宗顿教的中心问题
坛经(敦煌本)的中心思想 荷泽宗所传
保唐的禅学 洪州(石头)所传
第四节 曹溪的直指见性
见性成佛 直指心传
第九章 诸宗抗互与南宗统一
第一节 牛头禅的蜕变
牛头禅的兴盛 遗则的佛窟学
第二节 洪州宗与石头宗
禅者的见解 禅者的风格
第三节 从对立到南宗统一
宗与宗的对立 众流汇归于曹溪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东方文化丛书(共17册),
这套丛书还有
《新轴心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建构》《儒家、儒教与中国制度资源》《伊朗古代历史与文化》《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郭在贻敦煌学论集》
等
。
喜欢读"中国禅宗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 9.7
- 中国六世纪的心识哲学 8.4
- 自净其心 重读释迦牟尼 9.0
- 杨仁山居士文集 8.6
- 古农佛学答问 8.2
- 虚云和尚全集(全9册) 9.1
- 净土与禅 8.6
-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9.1
中国禅宗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中华书局 (2010)8.4分 204人读过
-
广陵书社 (2008)7.0分 28人读过
-
团结出版社 (2010)7.6分 18人读过
-
湘潭大学出版社 (2011)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禅宗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非行少女神乃襞 2020-03-09 10:38:34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 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维,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独一清净,究竟处心自明净。
7 有用 魏晓波 2016-05-14 18:06:03
佛教的中国化过程。PS:百度百科上的那个胖印顺不是这个印顺大师,那是个官员,这是个学者。
0 有用 Eka 2019-11-15 06:49:11
数年后重读,感觉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0 有用 Floret 2020-04-08 10:41:48
禅意让人心静,最先接触禅宗应该是初中读庆山的作品,只感觉有一种佛法智慧。追溯历史脉络才知道里面的奥义如此精妙,汉末佛教思想自印度传入中国,在继承原先教义的基础上,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禅宗美学,并在中国艺术精神的陶冶下逐步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禅有“静处思虑”之意,主张心外无物。想来中国传统文人绘画讲求留白,在视觉上营造虚实相生的空间层次感;古人设计古典园林时讲求曲... 禅意让人心静,最先接触禅宗应该是初中读庆山的作品,只感觉有一种佛法智慧。追溯历史脉络才知道里面的奥义如此精妙,汉末佛教思想自印度传入中国,在继承原先教义的基础上,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禅宗美学,并在中国艺术精神的陶冶下逐步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禅有“静处思虑”之意,主张心外无物。想来中国传统文人绘画讲求留白,在视觉上营造虚实相生的空间层次感;古人设计古典园林时讲求曲径通幽的幽玄雅寂之境;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将禅宗思想的空灵、虚幻意境发挥到极致,包括禅宗影响的电影如此之多,才惊觉禅宗原是渗透到了艺术的肌理之中。 (展开)
2 有用 ren 2010-04-02 13:58:06
首一章,史料详实精细,对于六祖一脉确立过程及流变条理清晰,此书外再参考葛兆光相关论述,更佳
0 有用 杜鹃山小奶龙 2022-03-25 00:52:04
资料书,只翻了和我研究相关的部分。
0 有用 😝😝昊 2021-10-20 12:09:09
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0 有用 马默旌 2021-08-31 13:56:12
分疏“禅的中国化”,太虚门下本色……
0 有用 三把刀客 2021-05-13 11:55:04
僧侣自己写的禅宗史,当显其主观的一面。
0 有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 2021-04-22 09:57:50
印顺大师学术思想博大精深,看了一遍没看懂,它不仅是禅宗史,更是一次禅思想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