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所收各篇,均系作者在古代书画鉴定及书画史研究中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有感而发的心得精萃。其中《论书画鉴别》一文,全面论证了传统鉴别方法的得失,强调鉴别应以书画本身的认识为依据;论晋唐宋元和明清书画各文,在探索考订、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强调应以生活为艺术创造的源泉并以笔墨为技法形式的根本,强调应区分传统中江海之源与池沼之流的关系;论借鉴是绘画艺术的主要基础之一,则阐述了创新与研究、分析、继承传统的关系,均体现出作者一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艺术思想。
谢稚柳(1910~1997),名稚,字稚柳,以字行,号壮暮翁,江苏常州人。生前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上海博物馆顾问,并任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务院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工诗文,能书法,擅山水、花鸟,亦偶作人物。尤精书画鉴定,与张珩并称“北张南谢”。出版有《谢稚柳书集》、《谢稚柳画集》多种,著有《壮暮堂诗钞》、《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鉴馀杂稿》等。
南谢北徐吵架一篇煞是好看。然读到最后面对这类需要大量实践才能掌握的学问突然好生绝望。
谢先生是真正的书画大家,同样研究莫高窟,张大千等人是从功利的角度入手,而谢老一开始即具有史家眼光,其《敦煌艺术叙录》即为证明,可惜因大千未还手稿的缘故并非完璧。大千先生我不了解,不敢妄评。就此书而言,谢老的确是踏实治学的楷模,其精深的识见令人叹服,敝人未曾读徐邦达书,但凭本书中一文,二人优劣判然,正无须多言。
翻过论述书法的一章。山谷草书出于张旭倒是别致的说法。
实践的艺术史观,抛开意识形态不说,对古文物的鉴别颇有效果。。
对历代作品的如数家珍,以及学习态度都是可以借鉴的。
最有收获的主要是敦煌与附录两章
“当然美学是可以弄的,但是它的范围宽得不得了,任何事物中都有美学,我是不弄它的。”哈哈哈哈~
> 更多短评 7 条
> 更多书评 2篇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十分冷淡存知己)
2021-09-04 14:22:52
鉴别印章的办法是核对,怎样来核对?先把已经被承认是真的印章作为范本,与即将受鉴别的印章,从它的尺寸、篆法、笔画的曲折、肥瘦、白文或朱文来进行核对,要与范本的那方丝毫不爽这就是真的,如有出入,这就是伪。但是,这种核对所持的态度也有不同,因而原则也不同:
一种是当被鉴别的印章在一方以上,其中只有一方与范本相符,那么,其他的几方,虽然不符也被承认,理由是既然有一方相符了,其他几方虽不相符,也不会出于伪造;另一种是恰恰相反,一方符合,其他不符合,则那相符的一方,也判定是伪,理由是,那一方符合的,只不过是足以乱真的伪造而已。一是以多数服从少数,一是以少数服从多数,多少年来这一办法,信服了多少收藏家与鉴赏家。
P3,论书画鉴别,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已注销 (No Introduction)
2014-03-17 11:28:14
> 24人在读
> 99人读过
> 340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十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野次馬 2016-01-10 22:08:34
南谢北徐吵架一篇煞是好看。然读到最后面对这类需要大量实践才能掌握的学问突然好生绝望。
2 有用 冷眼探花郎 2015-10-14 08:57:50
谢先生是真正的书画大家,同样研究莫高窟,张大千等人是从功利的角度入手,而谢老一开始即具有史家眼光,其《敦煌艺术叙录》即为证明,可惜因大千未还手稿的缘故并非完璧。大千先生我不了解,不敢妄评。就此书而言,谢老的确是踏实治学的楷模,其精深的识见令人叹服,敝人未曾读徐邦达书,但凭本书中一文,二人优劣判然,正无须多言。
0 有用 艾習角™ 2013-10-30 21:03:42
翻过论述书法的一章。山谷草书出于张旭倒是别致的说法。
0 有用 杨念孜 2016-05-19 23:25:56
实践的艺术史观,抛开意识形态不说,对古文物的鉴别颇有效果。。
0 有用 陈庆之 2008-10-02 13:35:49
对历代作品的如数家珍,以及学习态度都是可以借鉴的。
0 有用 伴闲 2019-07-10 15:02:44
最有收获的主要是敦煌与附录两章
0 有用 叶隐 2019-05-26 23:28:26
“当然美学是可以弄的,但是它的范围宽得不得了,任何事物中都有美学,我是不弄它的。”哈哈哈哈~
0 有用 杨念孜 2016-05-19 23:25:56
实践的艺术史观,抛开意识形态不说,对古文物的鉴别颇有效果。。
2 有用 野次馬 2016-01-10 22:08:34
南谢北徐吵架一篇煞是好看。然读到最后面对这类需要大量实践才能掌握的学问突然好生绝望。
2 有用 冷眼探花郎 2015-10-14 08:57:50
谢先生是真正的书画大家,同样研究莫高窟,张大千等人是从功利的角度入手,而谢老一开始即具有史家眼光,其《敦煌艺术叙录》即为证明,可惜因大千未还手稿的缘故并非完璧。大千先生我不了解,不敢妄评。就此书而言,谢老的确是踏实治学的楷模,其精深的识见令人叹服,敝人未曾读徐邦达书,但凭本书中一文,二人优劣判然,正无须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