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撞车 短评

热门 最新
  • 41 阿巴厮 2015-06-04 22:06:42

    简直就是文字样的王家卫啊,而且还一点也不做作。

  • 45 白衣 2014-12-02 07:39:34

    诺奖。看睡着了。排版丑的没边儿,缺美编您倒是说话呗。

  • 35 Acrobat 2016-03-20 18:05:07

    不要连读莫迪亚诺不要连读莫迪亚诺不要连读莫迪亚诺 这个自我抄袭的bastard

  • 19 danyboy 2015-02-28 12:26:30

    故事里我就像灵魂溢出了躯体,看着陌生的自己和陌生的世界对话、寻找并迷失。一个人的迷惑,会有对影成三人的效果。我也有这种感觉过,那是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喝的酩酊大醉之后,直到次日心怀内疚的在家里醒来之前。

  • 7 成知默 2015-11-16 17:04:20

    2015年第117本:依旧是突如其来的意外断裂,依旧是浓雾重重的现实空洞。然而,与我读过的莫迪亚诺的其他小说相比,尽管仍是笼罩着种种谜团,但与之前的悬而不决不同的是,这次发生于午夜的撞车与之后的找寻,虽然同样无法抵达真相,它却意味着一种拯救与新生,它将所有的混乱和不确定划上了句号,它使一切恢复了秩序。

  • 5 古尔齐亚 2006-05-16 16:25:42

    尽管情节并不出奇,不过我们已经不再是追求刺激的年龄了,对吗

  • 3 拉维克 2019-08-24 02:28:16

    堪称“神品”。从第一句话开始,一种独特的叙述风格便立了起来。故事的情调和村上春树居然有几分相似,比如《挪威森林》《杀死骑士团长》,但是莫迪亚诺的文字如此干净又幽微,剔除了一切俗套累赘的叙事。对普鲁斯特的继承更是镌刻在骨髓里: 气味诱发的回忆,“小圈子”(《环城大道》和《夜巡》也出现不同面貌的“小圈子”),对记忆的追寻,等等,只不过迥异于《追忆》洛可可式的繁复华丽,莫迪亚诺的风格淡如一抹云烟,就好像贝聿铭设计的苏博馆中部的庭院和隔壁拙政园的异同。主人公的形象可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旧俄式的,也可以是村上春树日式的,但他毕竟是个法国人,“为什么要在根本不存在神秘的地方去寻找神秘呢?” 这个故事里的语焉不详,荒诞不经,游手好闲,伤感哀婉,发生在巴黎似乎就都不稀奇了。

  • 7 邱莫言 2010-10-29 14:13:41

    说实话,挺无聊的书,越来越不喜欢法国人写的书了,矫情,得瑟,不好好生活,自找麻烦。。。

  • 2 阿朽 2016-02-09 13:01:58

    依旧是记忆碎片,在深夜阅读有灵魂出窍感。

  • 1 合纥 2015-12-27 15:43:26

    时间被分解,用空间来建立个人视角,一种濒临离散的自我。

  • 1 蘇小北 2012-12-13 00:45:43

    我想我說話的聲音非常低,仿佛在說給自己聽似的。

  • 5 捂眼睛 2009-12-01 19:30:22

    看得时候昏昏沉沉,就像我浆糊般的脑子

  • 1 蓝紫木槿 2014-10-17 17:01:07

    读这本书总有一种看黑白闷片的感觉!但不枯涩。

  • 1 巳注销 2014-11-05 18:13:28

    云里雾里,使人昏昏

  • 0 Cambrian 2012-10-27 23:53:32

    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游刃有余的莫迪阿诺...

  • 3 欢乐分裂 2015-02-16 10:51:10

    即使有那么多实在地名和具体时间,整个事件仍处于虚拟状态,发生在迷雾中的偶然夜曲,如离心力般将他拽出日常秩序,跌入某个时空的空白处,这段空白记忆混淆、虚实不分、时间错乱,也正因这段空白成为他生命转折与标识。

  • 0 獨孤島主 2020-04-13 11:27:37

    前三分之二持续自我重复,及后陡然缭乱成为林奇式过曝场面,生与灭被压平与一统时空,有点《降临》喷墨的味道了。

  • 3 苔絲狄夢雫 2021-03-20 15:12:15

    car crush真的好像一个隐喻、一种断裂,就像2019于我1945于巴黎一样,过去是什么?是湖蓝色的吗?断裂作为隐喻、它的本体是什么? 本来想打四星,但读到“只有鹦鹉始终忠实于往昔”我overwhelmed了,没有人类生命体征的记忆有意义吗?鹦鹉的记忆有意义吗? 我们再也没有任何事要向任何人交代,我什么也没有隐瞒,生活比你想的要简单的多。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