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晓明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
出版年: 1992
页数: 207
定价: 10.50
装帧: Unknown Binding
丛书: 中华文库
ISBN: 9787108004871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
出版年: 1992
页数: 207
定价: 10.50
装帧: Unknown Binding
丛书: 中华文库
ISBN: 9787108004871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介绍
胡晓明,男,四
川成都人,一九五五
年八月生于贵阳。当
过八年工人,读过十
年大学,教过四年大
学,一九九○年在上
海华东师大中文系获
文学博士学位,遂留
校任教,授中国文学
课。发表过《中国诗
学之人文精神》等论
著。目前致力于中国
古典美学的研究。
目录 · · · · · ·
目录
中华文库序
合作出版中华文库缘起
编辑说明
作者序
第一章 雪夜人归―生命的飘泊与安顿
古道西风
迷不知吾所如/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灵魂
的止泊
夕阳西下
月落乌啼/黄昏的意义/向往安宁
第二章 啼鸟处处――生命的悲哀与复苏
烟雨苍凉
雨中愁/听雨的心境/风雨江山外有不得
已者在
依旧青山
天何言哉/回阴转晴/雨中情态//池塘生
春草/陶、杜的相通境界/生命常新
第三章 花泪目蝶梦 有我与无我
尔汝群物
赤子之心/自然乃是一片大和谐/山禽说
我胸中事/花草禽鱼皆为吾友
虚怀归物
濠梁之乐/我心素已闲/春江水暖鸭先知
/陶然醉酡
第四章 泰山秋水――向上与超越
泰山之志
孔子与泰山/《望岳》及其他泰山诗/精
神的张势之一
秋水精神
庄子与《秋水》/泛湖与游山/精神的张
势之二
第五章 逝者如斯――勉励与纵浪
伤逝怀旧与勉励生命
伤逝的情感资源/灵心的远游//树犹如此
我何堪/饮露餐菊/《易》学智慧
纵浪大化
勘破人的主位/江山不管兴亡事/自由人
生的全幅光华/生生之证
第六章 鱼跃鸢飞一流动飘逸之境
陶纹:气韵生动的母胎
宇宙观照/卷舒取舍如太虚片云/陶纹的
无限延展/气韵生动
飞动之美
天鸡弄和风/高扬自由意念
第七章 荒天古木――荒寒 幽寂 之境
寒江独钓
《山鬼》的意味/黑旗白播/凛然的生命力
空山荒寺
相叫必于荒天古木/寂寞无人之境/荒寺
夜月/死之怆然
第八章 风日流丽――绮丽华滋之境
初日芙蓉
春晚绿野秀/我卒当以乐死
看花饮酒
李白粲花之论/桃花流水杳然去/荷花娇
欲语
风花之缘
映日荷花别样红/绿影扶疏意味长/一帘
晚日看收尽
第九章 一窗梅影――清莹透明之境
听泉眠云
清品、清空、清虚/一泓清气流行/山泉
吾所爱/表里俱澄澈/清莹世界
窗与影
窗牖清光/疏影清魂/清影中的道境
第十章 扁舟一棹――音乐与绘画境界
绘画境界
诗画融合/从“丹青’到“家数”/相忘
于江湖/个中着我添图画/生命的皈依
音乐境界
曲终人不见/乐象与物色/长笛一声人倚
楼/最喜渔歌声�乃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中华文库序
合作出版中华文库缘起
编辑说明
作者序
第一章 雪夜人归―生命的飘泊与安顿
古道西风
迷不知吾所如/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灵魂
的止泊
夕阳西下
月落乌啼/黄昏的意义/向往安宁
第二章 啼鸟处处――生命的悲哀与复苏
烟雨苍凉
雨中愁/听雨的心境/风雨江山外有不得
已者在
依旧青山
天何言哉/回阴转晴/雨中情态//池塘生
春草/陶、杜的相通境界/生命常新
第三章 花泪目蝶梦 有我与无我
尔汝群物
赤子之心/自然乃是一片大和谐/山禽说
我胸中事/花草禽鱼皆为吾友
虚怀归物
濠梁之乐/我心素已闲/春江水暖鸭先知
/陶然醉酡
第四章 泰山秋水――向上与超越
泰山之志
孔子与泰山/《望岳》及其他泰山诗/精
神的张势之一
秋水精神
庄子与《秋水》/泛湖与游山/精神的张
势之二
第五章 逝者如斯――勉励与纵浪
伤逝怀旧与勉励生命
伤逝的情感资源/灵心的远游//树犹如此
我何堪/饮露餐菊/《易》学智慧
纵浪大化
勘破人的主位/江山不管兴亡事/自由人
生的全幅光华/生生之证
第六章 鱼跃鸢飞一流动飘逸之境
陶纹:气韵生动的母胎
宇宙观照/卷舒取舍如太虚片云/陶纹的
无限延展/气韵生动
飞动之美
天鸡弄和风/高扬自由意念
第七章 荒天古木――荒寒 幽寂 之境
寒江独钓
《山鬼》的意味/黑旗白播/凛然的生命力
空山荒寺
相叫必于荒天古木/寂寞无人之境/荒寺
夜月/死之怆然
第八章 风日流丽――绮丽华滋之境
初日芙蓉
春晚绿野秀/我卒当以乐死
看花饮酒
李白粲花之论/桃花流水杳然去/荷花娇
欲语
风花之缘
映日荷花别样红/绿影扶疏意味长/一帘
晚日看收尽
第九章 一窗梅影――清莹透明之境
听泉眠云
清品、清空、清虚/一泓清气流行/山泉
吾所爱/表里俱澄澈/清莹世界
窗与影
窗牖清光/疏影清魂/清影中的道境
第十章 扁舟一棹――音乐与绘画境界
绘画境界
诗画融合/从“丹青’到“家数”/相忘
于江湖/个中着我添图画/生命的皈依
音乐境界
曲终人不见/乐象与物色/长笛一声人倚
楼/最喜渔歌声�乃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 既然生命飘泊之感与生命安顿之憧憬,很早就构成了中国山水诗的精神源头,那么,当诗人表达他们的感受时,不断地重复选择相同的自然物象,就不奇怪了。相同的心灵,总是趋向于寻求相同的慰藉。 2无论是霜天木落、断雁啼鸦,无论是孤舟月影、疏林渔火……,在那些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之上,乃是一代一代地层累地凝聚着数百千年的集体无意识,因而恒久地成为生命信息传递与接受的感性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诗人在写山水,而是山水自然在“写”诗人,写他们生命中的缺憾与痛苦。一旦读者有眼光穿透这些感性生命的层累符号,再去注视山水诗,就不难获得某种更深切的体味。 3… 尤其是结尾“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个字,之所以“境界特大”,能“关千古登临之口”⑺,正是由于诗人将日常人生悲欢聚散的体验,推入历史的茫茫时空之中,将具体的羁役飘泊之苦,提升到抽象的层面。这是生命不得自由,理想不得寄托,心灵不得安顿的抽象的飘泊之 苦,写出了后代无数骚人墨客的心声,因而后人多从此一层去理解李白的《忆秦娥》。 4凡第一等的诗歌,总是包含着最基元的情感要素。 5生命飘泊之感是中国山水诗诞生的集体无意识心理根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1 另一方面,中国山水诗人又往往在大自然中汲取生命的新机,安顿憔悴的生命,抚慰忧苦的灵魂。 当听雨中融合、渗透了某种人生 体验时,雨中愁绪就带有很大的概括性、弥漫性。雨所引起的愁不见得跟具体的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相关联,而是无头无绪无始无终无来由。所谓“无端织成愁成片,堪作骚人酒病衣” 2 韩偓的痛苦体验,很难分清是政治的情结,还是爱情的悲哀。他所感受到的痛苦,是人生根本性的痛苦。 【雨村】: 〖雁行斜拂雨村楼,帘下三更幕一钩。 倚柱不知身半湿,黄昏独自未回头。〗 我们不必知道这“雨村”在哪一个具体的地理方位,甚至可以不必指实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雨村,因为这多半是诗人心中的雨村,那个“倚柱不知身半湿”的诗人形象,不是正告诉我们:诗人已全身心浸淫在一个无边苍然的雨世界么? 唐人诗歌的浑含意境,到了宋人写雨的诗歌里,就用明确的语言说出来了,说出了超越具体与特定境遇的悲哀感。 3 倘若以为中国诗人只会在山水风物中倾泻眼泪,那就错了。中国古代诗人有一份天生的善感,天生的多愁,同时也有一份天性的执着,天真的乐生。乐生,既是对自然本身的生命的同情,也是对人类自身生命力的珍 爱。乐生的意识,来自中国文化精神中最早对“天”的信念。 在中国文化最早的经典中,看不到人类对“天”的战栗畏惧的态度,看不到人类在不可知的“天”面前感到渺小的悲观思想。五经中所显示的是:“天”乃是一种善意的存在,与人类的关系是谐调的。 (?) 4 以一己微弱的生命,为回阴转晴的天气而歌咏,这是何等动人的景象! 宋人王驾的《春晴》诗: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是一首典型的宋诗。要是让唐人来写,“雨后全无叶底花”,一定会 感伤得不得了。然而这句子出奇的平静。不仅没有花容憔悴的滥情,而且蜂蝶依然执着,邻家依然春色无限。你们看那寻花的小蜂小蝶,何等痴顽!读罢全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中华文库(共33册),
这套丛书还有
《盛世魂》《霸权迭兴》《禅月诗魂》《神祗与英雄》《画境文心》
等
。
喜欢读"万川之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万川之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这个版本比新版如何?? | 来自月想花容 | 2007-05-26 08:52:2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8.5分 430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8.9分 125人读过
-
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2)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联书店版“中华文库” (小米=qdmimi)
- 中华文库 (嘿嘿)
- 我藏的旧书 (读书敏求)
- 中华文库 (竹|荆襄妖道)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万川之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十万错 2012-09-01 15:58:46
安顿心灵。
0 有用 SOUL 2012-02-24 20:34:32
可以给DD读的很好的启蒙书
0 有用 kg赤葉 2012-06-13 22:08:27
无需多言
0 有用 智术师 2020-06-09 05:01:59
读于本科时代。
0 有用 青梅如豆 2013-03-17 12:25:39
那些曾在不同时期留存于心间的至美至牵念的意境以这样一种方式贯穿成一脉,仿佛隔花初见,仿佛梦中相识,难以述说初读的惊艳。虽然渐渐偶有炫技之感,但我真的太吃这一套了。尤其是以这套书的出书意图来看,简直太切题了,准备看看是不是整套都是良心之作。
0 有用 山道劫色 2022-06-30 16:06:12
山水诗的美学脉络。之乎者也车轱辘话有些繁多,粉饰高誉的过头,文人浅斟低唱的逸情而已,就一篇专论的内容东拼西凑成了一本专著,还处处小心翼翼没有什么开放清奇,高阔深明的新鲜东西。
0 有用 nonomomo 2021-06-19 09:49:54
课程论文作业阅读书目
0 有用 轩辕漱河 2021-02-12 18:12:18
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背景看,作者很有見地,學養深厚。
1 有用 L蓼 2020-07-21 21:07:55
偶发灵性之感,自成体系,失之于片段性。以先秦孔老庄释诗学,境界遂大开,飘飘而有生气。
0 有用 智术师 2020-06-09 05:01:59
读于本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