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罗氏文章标题总是大而无当,内容则总是琐碎浮泛;罗氏读书视野宽泛,但缺乏真知灼见,一部书读下来,重复之论不少,精辟之语罕见。罗氏重学术渊源,比如其将茅海建归入中山大学一脉,遥接陈寅恪学风,但其实风马牛不相及也。其自认钱穆、余英时一脉传人,且多引蜀地前贤壮声色,尤其推重蒙文通,其实蒙氏朴实开阔的治学风格,他并未真的袭取几分。就浮论这一特色,罗氏真可与晚年朱维铮一较高下,但朱氏行文条理明晰,比起罗氏的夹杂不清略高一筹。
中国近代史文章,罗志田碎金成锦,杨国强劲道入针,桑兵化骨绵密,各擅胜场。至于横肉张鸟之流,粗野低劣,类于小报文人作祟,不过嚼舌根的烂货。
在史学新方法的引介上不如杨念群、陈新他们
作者的史学功底很扎实,但本书写得了无新意。
这类文章还真得在学术圈子里打混的人才了然,我不是。。。突然明白了师姐和我谈学术圈子的八卦为何各种晕了。我不懂那个圈子里的人和事,看书太少。学术八卦的乐趣也无从分享。
與葛兆光很像:1,註釋超過正文;2,只敘述不按斷;3,車軲轆話來回說
罗的论文集,文笔太差。
1史学专业领域,看不太进去 2这套“十论”书,真差,都是文章合集。
这本书怎么读着这么费劲!
见之于行事,以重建史实
推薦,雖然沒有王汎森先生的書細緻深入,但是都是同屬一派的。
并不是每篇都出色,最后几篇关于史学方法论的文章值得深思,他的一些文章读个一知半解才比较正常
近代学术分科;山海经沉浮演变;shifting paradigm*;陈寅恪;
202029。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一文中好多引文至今还能背诵,足见当年的史源学作业留下的多么深刻的心理阴影= = 然后引文覆盖的范围很能见罗氏本人治学的路子,比对其他篇目,所引大抵不出那么几部书。陈寅恪一文简直是罗氏迂远繁琐文风的自我辩白。前后选文重复过多,扣分……
2005年读过,学术史启蒙读物。最早读到大师的文字就是收入此书的《见之于行事》,很希望今日能多一些此类真正的学术综述。
怎能不看
選讀。
罗大师
两天时间粗略地读完,罗先生的文笔确实温厚,有长者风范。只是所选文章前后重复太多。当然,瑕不掩瑜,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
>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
28 有用 冷眼探花郎 2015-06-15 19:55:34
罗氏文章标题总是大而无当,内容则总是琐碎浮泛;罗氏读书视野宽泛,但缺乏真知灼见,一部书读下来,重复之论不少,精辟之语罕见。罗氏重学术渊源,比如其将茅海建归入中山大学一脉,遥接陈寅恪学风,但其实风马牛不相及也。其自认钱穆、余英时一脉传人,且多引蜀地前贤壮声色,尤其推重蒙文通,其实蒙氏朴实开阔的治学风格,他并未真的袭取几分。就浮论这一特色,罗氏真可与晚年朱维铮一较高下,但朱氏行文条理明晰,比起罗氏的夹杂不清略高一筹。
13 有用 阿米塔 2015-11-14 21:44:02
中国近代史文章,罗志田碎金成锦,杨国强劲道入针,桑兵化骨绵密,各擅胜场。至于横肉张鸟之流,粗野低劣,类于小报文人作祟,不过嚼舌根的烂货。
3 有用 邝海炎 2013-06-26 20:48:31
在史学新方法的引介上不如杨念群、陈新他们
3 有用 大眼狗 2013-11-23 12:45:31
作者的史学功底很扎实,但本书写得了无新意。
4 有用 尘埃泛花 2011-03-15 07:35:24
这类文章还真得在学术圈子里打混的人才了然,我不是。。。突然明白了师姐和我谈学术圈子的八卦为何各种晕了。我不懂那个圈子里的人和事,看书太少。学术八卦的乐趣也无从分享。
2 有用 四部居士 2013-10-11 00:28:56
與葛兆光很像:1,註釋超過正文;2,只敘述不按斷;3,車軲轆話來回說
1 有用 战斗时代 2009-08-10 10:13:53
罗的论文集,文笔太差。
1 有用 yanggzz 2015-11-06 15:42:24
1史学专业领域,看不太进去 2这套“十论”书,真差,都是文章合集。
2 有用 Holder Joe 2012-07-23 20:34:25
这本书怎么读着这么费劲!
1 有用 Orsato 2014-02-27 15:35:53
见之于行事,以重建史实
1 有用 risingsun 2011-11-02 10:34:01
推薦,雖然沒有王汎森先生的書細緻深入,但是都是同屬一派的。
1 有用 冬季风 2007-05-27 12:45:15
并不是每篇都出色,最后几篇关于史学方法论的文章值得深思,他的一些文章读个一知半解才比较正常
1 有用 似乎又 2017-03-10 09:52:47
近代学术分科;山海经沉浮演变;shifting paradigm*;陈寅恪;
1 有用 的人 2020-03-07 03:04:22
202029。
0 有用 野次馬 2012-11-20 11:34:44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一文中好多引文至今还能背诵,足见当年的史源学作业留下的多么深刻的心理阴影= = 然后引文覆盖的范围很能见罗氏本人治学的路子,比对其他篇目,所引大抵不出那么几部书。陈寅恪一文简直是罗氏迂远繁琐文风的自我辩白。前后选文重复过多,扣分……
1 有用 慢乌鸦先生 2016-09-21 22:09:31
2005年读过,学术史启蒙读物。最早读到大师的文字就是收入此书的《见之于行事》,很希望今日能多一些此类真正的学术综述。
0 有用 【长啸不止】 2010-12-28 01:01:57
怎能不看
0 有用 嘿齋 2012-05-17 23:32:30
選讀。
0 有用 毛秃秃和胖咕咕 2012-10-15 01:45:46
罗大师
0 有用 Machiavellicn 2010-09-15 23:03:43
两天时间粗略地读完,罗先生的文笔确实温厚,有长者风范。只是所选文章前后重复太多。当然,瑕不掩瑜,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