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不为专家而写,也不为那些现实问题仅当作闲谈之资的人而写。在以下篇章中找不到深奥的哲学原理,也找不到艰涩的博学深思。我的目的仅仅在于,通过但愿是普普通通的东西的感悟将一些议论收集于此。所有我主张并提供给读者的小窍门是通过我的阅历和观察得到的,每当我照此而行,它们就能增进我的幸福。基于这个理由,我斗胆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我相信,通过我在本书中作出的努力,许多不幸的人将会变得幸福甜蜜。
幸福之路的创作者
· · · · · ·
-
伯特兰·罗素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伯特兰·罗素 (Bertrand Russell)
英国剑桥大学毕业,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家与和平主义者。代表作:《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等。
黄菡(译者)
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曾任非诚勿扰学者嘉宾。翻译作品有:《男性气质的终结》《悲伤的力量》。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渐渐地,我学会了对自己和自己的毛病不再介意;我开始愈加注意外界的事物:世界的状况,各种知识,以及我所喜欢的那个人。诚然,对外界的关注也有带来痛苦的可能:世界也许会爆发战争,某方面的知识也许难以获得,朋友也许会死亡。但是这类痛苦不像那类源于厌恶自己的痛苦那样,会破坏人生的本质。每种对外界的兴趣都会引起某种活动,并且只要那兴趣不减,这种活动便能完全抑制住苦闷。相反,对自己的关注绝不会导致任何进步的活动。它也许会使你写日记,对自己进行精神分析,或者去做修道士,但是一个修道士只有当修道院里的事情使他忘掉自己时才会愉快。他以为源于宗教的这种愉快,其实靠着清洁工的职业一样可以得到,只要他不是不得不当一名清洁工。对于那些过于自我专注以至无可救药者,外部的戒律是通往快乐的唯一途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页 -
1.动物只要不患疾病,食物充足,就会很快乐满足。人也应该如此,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这种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世界的错误看法、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引起的。其结果导致了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的丧失。 2.放弃某些向往的目标——例如关于事物的不容置疑的知识的获得——因为实际上不可能得到它们。 3.幸福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对外界事物的关心也有可能带来各自的痛苦,如战争、失去朋友等,然而这种痛苦不会摧毁生活的本质因素。而那些由于对自我的厌恶产生的痛苦,则往往会给生活的本质方面以灭顶之灾。 4.自恋,包括对自我的爱慕和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慕的习惯。某种程度的自恋是正常的,然而一旦过头了,它就会变成一种恶习。当虚荣达到某种程度时,对他人就不会再有真正的兴趣,从爱情中也不能达到真正的满足。 5.一个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是不值得称道的,人们不会如他所自认为的那样去看待他。虚荣心,一旦达到某个极点,便会由于自身的原因扼杀任何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并且不可避免的导致倦怠和厌烦。 6.虚荣心的根源一般在于自信心的缺乏,疗养的方法在于培养自尊。 7.典型的不幸福的人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因为没有一些方面的满足,于是把这种满足看的比任何一种其他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一生只朝着这个方面苦心寻求;他们仅仅对成功,而不是对那些与此相关的活动本身,给予足够多的关注和重视。 8.今天,许多聪明人以为自己已经把所以早年的热情看透,从而确信再没有什么值得为之生活下去了,且这样的人还在增多。 9.人同其他动物一样,对一定量的生存竞争较为适应,而在生活中的一切极易满足时这一努力的丧失就使他失去了幸福的一个根本要素。一个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往往会认为:愿望的满足并不能带来幸福。需求对象的残缺不全,正是幸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10.只注视着未来,认为今天的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幸福之路"的人也喜欢 · · · · · ·
幸福之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2 条 )


罗素《幸福之路》:避免自我沉溺,积极向外探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获取幸福这件事,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认为:1、要尽量避免自我沉溺,2、要积极拓展兴趣,消减自我与世界的对立。 自我沉溺让人丧失幸福感 什么是自我沉溺呢?简单来说就是太过度于专注自我,不断的内省,冥思自己的弱点、愚昧,而这一切都会导致自怜和自恋。同时,以自我为中... (展开)

彻彻底底的把自己忘了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罗素老爷爷写的还是学术了点,要不就是翻译的生硬??:) 不过,我从大学读到现在,好几年断断续续的读,有些字句在读了好几遍之后,才渐渐发现罗素爷爷是如此生动的写出了人类的不幸福的心理。。。 贪婪和自私是人类的本性,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让人类痛苦的源头。现代... (展开)论坛 · · · · · ·
曹荣湘等译这个版本的文-档 | 来自西风 | 1 回应 | 2014-07-08 00:54:49 |
请问译者是谁? | 来自冬至 | 4 回应 | 2012-04-22 16:02:56 |
不推荐这本,建议买老版的~ | 来自丸子 | 3 回应 | 2011-12-23 17:09:35 |
哪裡 | 来自萧蹈紫 | 2008-10-21 19:20:2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6 )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8.8分 8194人读过
-
Routledge (2006)9.3分 238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8.9分 4807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8.9分 473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书目-哲学部分(译著) (忆未名)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看不见的买书琐记2010 (海鹰)
- 玉女素心剑 (落音吹羽)
- 4. Mind 宗教/哲学 (图迷小熊)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幸福之路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刘呵幼 2020-03-10 21:21:50
罗素说:当他们不能理解相对论时,他们都下结论说(这倒在理),他们受的教育不够。结果便是:爱因斯坦受到景仰,而画家却在阁楼中饥肠辘辘,爱因斯坦是幸福的,而画家则是不幸福的。 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著作伴我度过了无数愉快的时光。 看来,朋友们相互的交流与认可,确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
0 有用 幽人 2007-01-13 17:40:00
读着,读着,体味幸福.
0 有用 Totemz 2006-07-26 22:10:29
爱你周围的人吗,送给他们吧。
0 有用 K 2006-06-12 20:45:39
读了,还是没找到幸福。幸福大概是先天的。
0 有用 西风 2012-04-22 16:00:33
罗素的理性思维的确了得,把不幸的原因思考清楚,防止它影响快乐,怎么获得幸福就自然而然了。本书成书于60年前,比对当下中国和当时的英国,有相近的地方,所以值得一读。这个版本翻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