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弥留之际 短评

热门 最新
  • 230 唐小万 2013-10-26 19:49:58

    “活在世上的理由仅仅是为长久的安眠作准备”

  • 148 安提戈涅 2012-03-01 22:35:39

    福克纳的句式所传达的美学效果简直神了,简直是伤人的,形容朱厄尔话没说完:“就像一个在黑暗里的小男孩,原想显露一下自己的勇气,结果却被自己的喊声吓住,反而不敢吭声了”;“我们的生命怎么就悄然化为一些无风、无声,疲惫地重复着的疲惫姿态,化为没有手在没有弦上拨动的古老的振响的回声”,李文俊的翻译则是传神的,当出现马眼睛“嫩蓝”地转动在粉红的脸上的描写时,我大受震动!这趟将母亲尸骨送还故乡的旅程绝不是“天路历程”,没有一个被许诺的光明终点等待,只有太阳底下历历呈现的苦涩滞重现实。女儿杜威德尔的内心意识流与小鬼头瓦曼达的叙事声音最为别致,而母亲的逝去与女儿所孕育的新生命挽手达成漫漫“生死契阔”,这之上,是房子门口徘徊的“在你头顶说话的风”——那是上帝的呼吸。

  • 70 琴酒 2009-12-04 17:35:34

    我正式成为福克纳的粉丝了。单单从叙述的角度上看,他的那种错落有致的美感真是天杀的(虽然在绚烂程度上不能和沃尔夫比),但对句子的架构和节奏,明明简洁却又充满明丽色泽。而这一本,在人物刻画方面,比充满野心的喧哗与骚动要成功许多——朱厄尔的形象现在依然历历在目,视角的常人化让读者更容易亲近视角观看每一个活动的肖像,感受每一丝误解,愤怒,丑恶,感受每一个平凡人的忍耐和前进,感受这种盲目的,然后和命运搏斗被它指引践行道路。

  • 28 旸谷 2015-06-10 23:36:12

    看不懂…看书评,有人说全家人无论如何荒诞、无论如何困难,都坚持送母亲的遗体回老家安葬,是人性的光芒所在……母亲想要回魂归老家只是为了折腾未亡人,而坚持护送的人也难说有什么纯洁的坚守,荒诞就是荒诞,是人性所在,但说它是光芒,有些牵强了…

  • 14 MENG 2016-10-31 20:22:28

    后半本突然变得好看,但这种人物内心独白的写法,还是不太适应(不真实)

  • 7 Sarcophagus 2013-09-20 10:57:14

    牧歌不是企恋田园的安适,是朴素的显露普遍境遇。福克纳受奖时说,最卑劣的情操莫过于恐惧。蒙此阴影,书写的不是爱情是情欲,失去的毫无价值,胜利里不带希望,悲伤不留创痕。诗人和作家的光荣在于显露人的灵魂而不是内分泌,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同情、怜悯和牺牲

  • 6 [已注销] 2018-07-21 16:02:01

    不是我的菜!文中充满“我说”“他说”“她说”这样的字眼,难受死了!恨不能弄进doc文档里,查找,全部删除……阅读体验太差!没看出妙处在哪里。另外,看书名,我以为是自传,谁知是小说!

  • 7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2012-04-06 09:38:42

    书中角色的自私和愚昧让人毛骨悚然。不够敏感看不来意识流,体会不出那么多暗示。看评论才知道切换50多次视角的用意。6个星期一蹴而就的不朽著作,灵感这种东西,啧啧啧~

  • 8 玉手竹子 2018-07-25 19:10:13

    最滞重的几句话语出自一名死人之口,最深刻的人物仅为自己发过一次声响。福克纳再一次刷新了我对小说的理解。渡河那段写得真好啊,外化为机械般的生命力,与之对冲的整个自然界的杀伐,而逝者静坐棺中目睹了一切。「一头骡子的脑袋在水面上露了出来,眼睛睁得大大的;它扭过头来看了我们一会儿,发出了一下几乎像是人的声音。这脑袋随着又消失了。」毛骨悚然。

  • 7 陆支羽 2011-06-19 20:37:22

    多角度叙述。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好像有另一个自我,这另一个自我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正常和不正常。PS:目录使我想及[穆斯林的葬礼]。

  • 6 Ms.A扑柔 2012-04-18 15:32:35

    充满圣经象征,人的受难。意识流多视角叙述一开始完全搞不清状况。瓦达曼有通篇无标点的大段叙述(昨天看到Evelyn Waugh访谈里用了gibberish这个词)。不过看下去很有意思也不难读!

  • 8 美洲象 2021-03-30 15:21:21

    草,谁读谁崩溃

  • 5 但蛮 2007-03-24 11:57:53

    比《喧哗与骚动》好读多了

  • 4 庞二哥 2015-11-19 20:27:24

    人称转换加意识流,但这本书读起来却非常过瘾。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福克纳。

  • 6 豆友1485565 2010-08-11 06:03:14

    完美地临界于喜剧与悲剧之间……越到后面越觉得福克纳很神……尤其是结尾。

  • 3 罗尔德 2015-04-07 10:18:58

    福克纳真的是恋尸癖么

  • 6 啸寒 2014-07-16 21:27:31

    福克纳绝对是个诗人,一个冷峻与激情水乳交融、悲天悯人的诗人……

  • 5 水木聿子 2020-05-05 10:39:36

    福克纳这篇意识流小说是以时间线写就的,比之前读的《喧哗与骚动》在情节上好读不少,可是没有了《喧哗与骚动》里那种纯粹的意识流动,总感觉逊色不少。书中的宗教受难气息浓厚,他们在苦熬,活在世上的理由仅仅是为长久的安眠做准备,达尔对母爱的渴求,安斯对承诺的信守,可以看出福克纳虽然批判人性中的污秽与自私,依然保留着某种信仰般的希望

  • 8 丁海燕 2020-11-30 22:36:21

    我弥留之际,要回娘家坟墓!于是,我被放进大儿子做的棺材里,拉着上路了。一路上,洪水,火灾,,结果儿子们缺胳膊少腿,女儿被人欺负!只有丈夫装了假牙,找到了婆娘!

  • 1 潜潜 2008-02-21 15:26:48

    梦幻的朝圣之旅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