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东流去的书评 (14)

像木鸡一样沉静 2013-03-24 20:15:09

一曲中国农民的泣血悲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商业社会的崛起后果之一是原本作为国民经济之基的“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彻底沦为挺举商业大旗的工具和工兵。主流媒体里没有了农民们的话语权(也许编辑嫌农民们的话太土太直太糙太没水平了),却有农民的献媚权----二人传演员饰演的农民一个个油腔滑调、形容猥琐,向8亿...  (展开)
桃子瘦瘦 2012-02-25 22:35:36

不愧是茅盾文学奖等级的作品

一九四二年,我省遭受严重灾害,黄河改道,旱灾,蝗灾,兵灾。时称“水旱蝗汤”。大量农民背井离乡,出门逃荒。时至今日,陕西省一些年纪大的人还能调侃到——中国第五十七个民族——担族!河南担!当时一担两筐西出潼关逃荒的流民约有上百万。 一看到这书是描写这一时期流民...  (展开)
谢明语 2018-11-03 12:44:26

谢明语:从《黄河东流去》看中华民族

本书于2017年9月读完,谢明语个人打分:80分 《黄河东流去》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为防止日本鬼子南下而扒开黄河,致使黄河水改道向南流向几十个县,最终导致1千多万人受灾,上百万人遇难的历史事件。 这也许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难民事件,上千万的难民从东向...  (展开)
豆小瓣 2009-04-18 09:20:05

关于农民的坚韧

没有做过农民的人无法体会。就像好多城里人无法体会到民工的艰辛和坚韧一样。国民党把黄河扒开一个大口子后,周边的农民们开始了一场逃难史。他们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困难,不过总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很快适应周围的环境生存下来,靠的是自己的坚韧,以及互帮互助的乡情,爱情,邻里...  (展开)
shuteen 2009-06-15 18:57:07

黄河东流去

因为故事发生源于河南,而自己的家乡也在河南,所以读起来,一些家乡语言和熟悉的地名,很是亲切。 读的时候,中间有很多次为故事人物的命运而叹息。当在生死之间,无处选择的时候,人性真实一面的记录,让人读了震撼,为故事中的人物伤心却无能为力。 一直认为“痛苦”是一...  (展开)
啦咯啦咯啦咯 2023-01-30 17:15:20

去看电影!

睡前无意中点开微信读书推荐的茅盾文学奖作品,带着一点点好奇翻开的,但是很快被抓住了想马上看完,以至于跳到结尾,看到2点多才放下。 乡土文学对我来说是真的有魅力啊,好像总是想从中找到一点点和自己生活、和父母生活相关的影子,来证明点什么。证明什么呢?证明我们都是...  (展开)
啦咯啦咯啦咯 2023-01-30 17:16:49

去看电影《大河奔流》!

睡前无意中点开微信读书推荐的茅盾文学奖作品,带着一点点好奇翻开的,但是很快被抓住了想马上看完,以至于跳到结尾,看到2点多才放下。 乡土文学对我来说是真的有魅力啊,好像总是想从中找到一点点和自己生活、和父母生活相关的影子,来证明点什么。证明什么呢?证明我们都是...  (展开)
天之苍穹 2018-06-13 21:53:59

一部血泪史,一部警示录

1938年,国民政府为了阻止侵华日军西进,炸毁了黄河花园口堤坝,导致黄河改道,造成安徽,河南,江苏三省上千万群众流离失所,几百万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逃难旅途。。。。。。小说就是以该背景展开,讲述了赤杨岗七个家庭在乱世之中所经历的悲欢离合。 小说给我最深的印象...  (展开)
bestlight 2018-04-24 15:37:05

流民图:《黄河东流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 老蒋的一个“扒黄河”“以水代兵”抵挡日本侵略军的决策改变了河南、江苏、安徽三个省四十多个县, 一千多万人长达八年的命运, 一百多万人丧生的空前巨大的浩劫。 一九三八年~一九四八年:黄河改道,旱灾,蝗灾,兵灾。时称“水旱蝗汤...  (展开)
依然 2018-04-22 09:22:38

黄河东流去

《黄河东流去》是以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八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作者十分熟悉黄泛区人民的斗争生...  (展开)
司令郭 2016-07-03 17:09:24

读《黄河东流去》有感

历史背景,蒋介石扒开了黄河口,本想以水代兵来抵挡日本侵略军,结果却造成了河南、江苏、安徽一千多万人遭灾,一百多万人丧生,本书主要描述了河南七户农民家庭从最初逃荒到最后回到故乡的经历。 二十世纪很多荒唐事情的发生,是有些人对中国历史的无知,对中国民俗的无知,对...  (展开)
DREAMMAKER 2012-09-21 16:50:00

黄河东流去

老蒋的一个“企图炸开黄河的口子阻挡日军的进攻”的决定改变了包括赤家岗在内的一方人民数年的命运,从此这一方人过上了逃难生活。本书主要讲述赤家岗的几户村民的8年逃难生活,对农村人们表现出的自强不息、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讴歌……虽然故事很长,我喜欢读...  (展开)
夜间飞行 2016-12-13 11:53:40

444.16.88 《黄河东流去》—李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35年5月19日,黄河花园口堤岸被人为决堤了。 整个黄泛区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无法想象那个场面,汹涌的洪水冲走人民赖以生存的一切包括生命,卑微的人民无依无靠,硬生生靠着中国农民的坚韧和朴实挺到了新中国的诞生,那一幕幕人间惨剧,成了肥沃土地的...  (展开)
东来东往 2008-06-16 23:35:52

黄河东流去,不如叫逃荒

长篇是很多小故事凑成的,关键主人公不清,故事老套只要是旧社会的故事都离不开那些,没有创新的东西,得了矛盾文学并没有开辟出一片天地,可以让别人再去利用创作的东西。  (展开)

订阅黄河东流去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