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的庭院 短评

热门
  • 3 Berlinka 2019-05-04 22:06:23

    近三十万字的中篇小说集,安德里奇重复着同一主题的变奏:巴尔干人民近一百年里的社会生活画卷。既看到了它的历史,也看到了它的现实。作为历史小说的天才作家,安德里奇无疑有着一副贯通天地的广阔胸襟,他用接近上帝视角的方法去俯瞰巴尔干人民如泣如诉的生活画面,用层层叙事切换和犹如俄罗斯套娃的故事包裹方式来展开,时移世易,面对来势汹汹最终又遁于无形的列强们,德里纳河始终碧绿幽深地流向远方,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你悲叹,又让你莞尔,因为安德里奇虽然用作家的笔在“全知”着他们,却比任何人都懂得他们作为人的命运,巴尔干的命运。

  • 0 看不见的城市 2012-04-04 14:09:45

    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故事嵌套故事,永不停歇的讲述。

  • 1 海扬尘 2011-11-09 19:05:02

    波斯尼亚的土地上似乎就没有终止过苦难。小民族比大民族看起来更加可悲,就像波兰和罗马尼亚。俄国也好中国也好,再大的苦难也总让人能感到些许壮美,甚至肃然起敬。然而小民族的逆来顺受只会让你绝望和揪心。我需要多了解一些南斯拉夫的历史才能更好地体味这本小说集。波斯尼亚人在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南斯拉夫王国时期是怎么活下去的?

  • 0 schelotto 2014-08-17 04:55:20

    万恶的庭院里,是一座穆族人、亚美尼亚人、塞族人、突厥人、格鲁吉亚人、阿尔巴尼亚人的熔炉。波黑是令人着迷的地方,对此处,世俗框架下的战争创伤和民族主义用隐形价值的角度看待更合理。如果人类需要一个宗教冲突导致民族被肢解的社会标本,那波斯尼亚无疑是最佳的答案。

  • 0 富兰克木 2010-04-16 14:30:03

    文笔不错,描写也不错,但我对他写的这些题材不敢兴趣。

  • 0 huang_w 2013-06-13 22:04:15

    叙事和描述非常流畅,读起来没有粘滞感;没有所谓的中心思想,故事就要当作纯粹的故事来读; 有几篇的小人物很类似

  • 0 子微 2010-06-05 22:56:58

    本来想给五星的,可是翻译实在不咋的,一次看别的小说杂集里头有《卖柴》,那翻译人家才叫文学

  • 1 挺好 2020-10-19 16:06:25

    寒冷、刺骨,粗俗、蛮力,却又悲情,夹杂着神圣般的寓言。作者是悲观主义的,总在最天性暴力的人物身上着笔,似乎是在说人性野蛮的不可救药;但是几乎每篇都会提到,这样的恶人在爱、怜悯和尊严前的碰壁。哈菲兹被唯一一个放过的女人杀死,卡拉卓兹却在只懂书本的人面前畏惧。但是安德里奇也写了拥有尊严和爱的角色是多么不堪一击,“受过洗礼的人如同玻璃,在一个地方敲一下,它就会裂成碎片,无药可医”。这一切在南斯拉夫粗蛮的现实下交织成暴力和爱的交响曲,尊严和粉碎尊严的力量的变奏。许多作品都以故事和传说的形式开场,用语简明有力,有寓言和史诗的力量,这样的口头文学的意味给他的诉说增添了石柱般坚硬、永恒、提炼的美,是值得长长久久地传诵的。

  • 0 阿辽沙 2021-10-03 23:05:46

    本书收安德里奇中短篇10篇,前7篇与外国文学出版社1988版安德里奇小说集《情妇玛拉》所收篇目重叠(译本不同),后3篇尤其是最后两篇(《阿兔》《万恶的庭院》)占本书篇幅之半,本身内容分量也重。

  • 0 木六 2021-08-29 16:53:59

    大象总督篇魔幻 什么人没蹂躏过波斯尼亚? 就差大象了! 阿兔篇悲悯 贝尔格莱德街头岸边; 庭院篇 介乎历史虚构间 奥斯曼内真切窥见. 人总是怯懦又渺小 巴尔干也自古如此: 勇敢骄傲之人很容易丢掉财富自由和性命 而胆小怕事卑躬屈节之人则丢弃人格继而苟活 最终这片土地上生活过者 自然包括奥地利/奥斯曼征服者们 一切都将会长眠地下 3.5

  • 0 Lunarzabal 2024-05-16 13:44:40 宁夏

    不算出色的前期作品,只能看到他的基调和叙述内容。但是他一年间的进步太过飞快了,这种精神层面的觉悟带来的作品差异真的好夸张

  • 0 瓷蟹moon 2019-01-24 19:49:20

    在新浪爱问看了一点,庭院环境描写非常有巴拉甘建筑的感觉,虽然前者感觉中东,而后者在墨西哥,两地的阳光和园林却有相似的描述。

  • 0 飛魚 2015-02-16 17:04:08

    短篇伦理居多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