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凯歌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69 扭腰客 2013-04-03 22:10:22

    现在的文艺青年多认为大陆导演文笔最好的是贾樟柯,殊不知,陈凯歌的文笔足以称之为散文大师。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一个拍出《黄土地》的导演,一个写出《少年凯歌》的导演,是怎么会拍出《无极》和《搜索》的呢?

  • 1000 Curiosity. 2014-02-25 08:30:53

    他怕失去人群,所以他拍了《搜索》

  • 877 Shyn 2012-05-05 16:18:53

    这本小书,读的很慢。每每翻开,都觉得沉重,以自己的微渺生命,大概还不足以去承载其间的深切思索和无限慨叹。比小说更震撼人心,因为里面每一个人,都曾经鲜活地存在过。在这片土地上,有血有泪,有暴风也有骤雨。幸运的是我们,未直面过那么尖锐的灵魂拷问,未经历那么残酷的人生选择。但在赢得明亮青春的同时,也失却了对于某些东西的领悟。翻过去的一段历史,已经从新世纪人们的眼前消失,可是对于人性丑陋的疑问,对于群体作恶的追思,对于个人和时代的悖论,对于命运和偶然的怀想,都不局限于时代。不要说有谁免除了罪恶,我们的手上未染鲜血,也许仅仅因为我们不在场。而这个时代,又赋予了我们什么呢?在追求独立和自由的价值时,该听听那些人的低语,他们不远,他们存在于每个世代,存在于人类历史的最阴暗处。

  • 730 欢乐分裂 2019-02-25 16:35:51

    绝对是文笔最好的华语导演了,力压科长无误,碾压一众所谓散文家也不在话下,用典引文考究而自然,文辞丰沛,且颇有古韵(所以他怎么可能审美差),追忆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既有抚今忆昔的怅然,更兼具对历史史实和国人特性的深刻洞察,很具思辨性,沉痛之情溢于言表。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那代人——“毛泽东是我们生活中天然的一部分。我们对他的爱,与其说是一种感情,毋宁说是一种习惯。”所以亦不必讶异于他以及“第五代”日后如此执著于家国主题,这种几乎侵入到骨髓的教化与熏陶,在思想和行为上改变了千千万万的人们。深深震惊于其如此会写,如此敢写,群众的盲从与领导者的方针引领,人为的灾难与信仰的缺失,人性的沉沦与自然的神力,写得极其动容动情。提到《孩子王》,真是一部被低估的佳作啊。

  • 455 Kidulty 2018-03-31 11:48:25

    触目惊心,看哭了。散文如流水,坦然胜清泉。陈凯歌像是中国典型的古式文人儒者。骨子里有清高,悲悯,虚荣,以及极大的艺术情怀。原来霸王别姬也是他血淋淋自供书的一部分。 很难想象经历文革动荡的那代人要如何拼凑自己破碎的灵魂。如今他是不是也会和满族奶奶一样,时常陷入呆状无言。恐惧比爱更有力量,相信与不相信都被颠覆,通往慰藉的宗教去路被封锁,暴力摧毁所有的文明信仰真理道德。肉体侮辱虐待杀害,精神世界彻底摧垮,让我读起仍震惊且百思不解。人如何才能脱离对离开人群的恐惧?一部中国历史掌握于理性的时间实在太少,情绪化的高度专制与混乱互相交替永成暴力乱治。 麻雀被宣布为敌人,它就不再是一只鸟。它的存在即是罪恶,为了消灭罪恶就必须消灭它。而在我还弱小时已不能怜悯弱小,实在能对我日后的强壮指望些什么呢?

  • 186 容安 2010-12-09 18:17:41

    那一段经历凯爷是一辈子也摆脱不了了,他不应该用电影这种注定就很大众化的东西来表现他自己的私密内容。尤其在中国被称为“贺岁片”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注定的分裂和失败。

  • 226 BLAKE 2010-07-24 16:44:53

    此人若入文坛,必定也将是一颗妖星!

  • 235 范德一彪 2⊕37 2018-06-21 11:13:57

    陈凯歌的才华一直被低估了,这本书回忆的都是他灵魂深处的疤痕,关于文革中批斗自己的父亲,以及身边同学朋友们的文革众生相。所以,他坚决把自己儿子都送出国,骨子里对这早就看透。

  • 181 流沙陷 2015-10-31 02:27:57

    陈凯歌经历及旁观的文革,老舍太平湖投湖自杀那晚的中午,陈凯歌在那里看见了他,经此启发,后又有数十人在此自杀。陈凯歌说文革,当所有的人都是无辜者,真正无辜者就永远沉沦了

  • 100 边城不浪 2013-12-20 20:46:45

    四星半。出乎意料的好,本来对陈凯歌一直印象不佳,就算是《霸王别姬》也没觉得多好,但这本回忆录显露出的思辨力度和文字功夫都不是盖的,一些章节让我想起杨小凯的《牛鬼蛇神录》

  • 260 Aspiderweb 2019-05-22 10:24:46

    曾经这样的书是可以大大方方地出版的.

  • 106 苏乏 2011-10-22 20:12:24

    这两天看陈凯歌《少年凯歌》被震到了,时常怀着异样的心情在路上,感慨于陈凯歌的文笔与造诣,叹为观止,同样震慑于文革对那个时代所有人造成的无法弥补的创伤,陈凯歌对内心的剖白令人激赞,文中悲剧种种直捣心灵,无法释怀。

  • 143 方枪枪 2019-02-27 14:01:57

    读完这本书,让我更加确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中国大陆当代导演中,就文笔而言,如果贾樟柯排第二的话,那陈凯歌绝对可以排第一。无他,就这一本书足以。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凯歌导演,除了拍电影,你真的也可以多写写书啊。

  • 118 昆汀的影子 2018-01-11 13:09:10

    抵一套严歌苓全集。

  • 103 阏氏 2014-01-22 10:53:22

    把自己在那个年代犯的错误归结于大环境 ,却让人很难心生恶感 ,盖因文笔实在太好了。书里最喜欢的一句话摘录如下——“麻雀被宣布为敌人,它就不再是一只鸟。它的存在即是罪恶,罪恶就必须消灭它。而在我还弱小时已不能怜悯弱小,实在能对我日后的强壮指望什么呢?”

  • 130 AutoMan 2012-02-13 23:49:13

    大学时看过这本书,记住了书中那句名言:“当你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很重要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现在读来更加明白了。

  • 66 bird 2015-07-14 19:21:07

    和他的电影无关,只是少年的无知,在文革的游历,所以相当好看!凯歌不当小说家现在困死泥潭真是可惜了,“天才之前须有天才的土壤”,大概是他始终信奉的自负教条,勇略丧尽,昏悃不知,安记少年郎?

  • 65 牛角酥 2011-10-01 20:58:51

    画面感。一气呵成。反思与批判。成长与记忆。生动地追忆,那个时代,如临其境。相比电影,文字还是更能精妙地传达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了解第五代的必读书目。

  • 107 李小丢 2020-01-03 20:52:02

    陈凯歌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显得多少作家纯粹就是工匠了。书中显露出的思辨力度,让人毫不怀疑他能拍出《霸王别姬》,或者其他更好的作品,可惜了。不管怎么说,他的审美绝对是一流的。另他对自我和国民性的剖析甚深,摘一段:“无论什么样的社会的或政治的灾难过后,总是有太多原来跪着的人站起来说:我控诉!太少的人跪下去说:我忏悔。当灾难重来时,总是有太多的人跪下去说:我忏悔。而太少人站起来说:我控诉!——文革过后正是如此。打开地狱,找到的只是受难的群佛,那么,灾难是从哪儿来的呢?当所有的人都是无辜者,真正的无辜者就永远沉沦了。”

  • 75 内陆飞鱼 2020-05-16 12:32:25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从多年前彭浩翔那部著名的电影,里面引用了这句话“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确实好读,六万多字可以一口气看完,凯歌这文笔,清澈,凝练,熨帖,思辨,又不失清新、疏朗的美感,凯歌写得太少了,不然可以多出几本好书,即使不拍电影,去当作家也不会差。这样具有反思精神的东西,50后这代人写得太多,但凯歌写的这个超出知青文学、伤痕文学的范畴了,确实厉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