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古典文学襁里的报纸文体(1815-1895)
第一节 从古典小说、记叙文到消息写作
第二节 脱胎于传记、游记的通讯写作
第三节 在桐城“义法”、八股文中挣扎的言论写作
第四节 标题和报纸上的语言
第二章 独立的报纸文体(1896-1918)
第一节 不断变革的言论写作
第二节 简洁明快、公正客观的消息
第三节 平实、简洁的通讯
第四节 其他新闻手段
第五节 二行题的兴起和两种新闻语言
第三章 繁花纷呈的报纸文体(1919-1949)
第一节 杂交品种的兴趣
第二节 言论写作的新发展
第三节 消息的综合化
第四节 多样化的通讯写作
第五节 三种新闻风格
第六节 时兴的三行题
第四章 副刊文体的沿革
第一节 报屁股岁月(1815-1896)
第二节 副刊地位的确立(1897-1918)
第三节 副刊的发展(1919-1949)
第四节 共产党报纸副刊的传统
简短的结论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反映各阶段报纸文体的一些新闻作品
1 战地通讯
2 豫行日记
3 论谗人害人报
4 兴矿利说
5 变法(中)
6 少年中国说
7 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8 东南各省水患论
9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10 武汉革命大风云
11.革命声中之天津(佚名 载1912年11月1日《民立报》)
12.借款内脉之解剖(黄远生载1912年7月9日《时报》)
13.杜聿明匪部最后覆没情景(新华社淮海前线1949年1月11日电)
14.劝工大楼凶焰冲天倡用国货竟遭毒打(1947年2月10日上海《文汇报》新闻特写)
15.日本政治思想的新潮流(1919年2月2日《每周评论》述评)
16.血肉筑成的滇缅路(萧乾 载1939年5月重庆《大公报》)
17.迎合英美旨意的就不要注意其行动吗?(蔡和森载1922年10月25日《向导》第7期)
18.美械威风从此完结(1947年4月22日新华社短评)
19.最低调的和战论(1937年12月8日汉口《大公报》社论)
20.从学费问题说起(1947年2月4日上海《文汇报》社论)
21.做阴寿式的国耻纪念(邹韬奋 载1932年9月17日《生活》周刊)
22.日军大举侵略东省(载1931年9月20日《申报》)
23.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24.冀中宋庄之战(周游载1943年4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
25.射击英雄魏来国(戴邦载1947年6月15日《大众日报》)
后记
重印后记
· · · · · · (
收起)
0 有用 汪汪 2007-04-02 20:00:22
独特而严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