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思想和社会活动的专著。作者考察了梁漱溟思想发展的轨迹、他受到的家庭影响和社会联系,讨论了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以之与毛泽东等人加以比较,指出了梁漱溟思想与世界性反现代思潮在客观上的联系。他对梁漱溟早年精神危机作了心理学分析,对梁漱溟的反都市主义作出了独特评价。
作者简介 · · · · · ·
文恺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还著有《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思潮》等。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言
导论
第一章 父与子
第二章 精神变态、自杀、成圣
第三章 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第四章 中西文化(一)
第五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第六章 梁濑溟在探索一个纲领,1922-1926
第七章 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1927-1931
……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导论
第一章 父与子
第二章 精神变态、自杀、成圣
第三章 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第四章 中西文化(一)
第五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第六章 梁濑溟在探索一个纲领,1922-1926
第七章 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1927-1931
……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最严厉的责难与裁判莫过于内在的良心。 真正的儒者凭借自身的美德而得以秉持与施行权力,美德则得自严格的自我品德陶冶与不断的自我反省,并透过以身作则和品德教育将其施之于社会。梁济一生执着于这样一项事业:将自己造就成一个内修其心外正其行的道德完人,并且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最严格的良好行为的标准——即使是一人独处也要正襟危坐,因为他以戒慎恐惧的心情履行着儒家经典中古老的训诫:“君子慎其独”,“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页 -
使梁漱溟从同盟会及其报社辞职的直接原因是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政治生活丑恶的一面使目睹此情此景的梁漱溟感到震惊。他惶惑了:民主就是这些腐败的大烟鬼们背地里做的欺诈交易吗?他认识到正如英国首相迪斯雷利指出的,政治无恶不作,这是他危机的另一个原因。 这是离开党内的并非梁漱溟一个人。往日救国的英雄团体,如今变成了扩张权力的政客们的避难所。对此,许多年轻的理想主义者都感到厌恶了。与其受到这些所谓同志的腐蚀,不如离开。甚至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之父的李大钊因沮丧于政府中的道德沦落,也通过佛教而求出世了。毛泽东也朦胧地感到这次革命没有达到目的,他了离开了湖南的革命军,茫无目标地住在长沙。这些经历给梁漱溟的影响是旷日持久的。 一个人个人生活中的中心事件是他未来个性的决定因素。 快乐的增长只能伴随痛苦的增长才能得到,不可能只增长好的方面。快乐和痛苦都发源于情欲。 穆勒一个世纪以前便提出过的那个问题:“即使你实现了人生的全部目标,你期待的制度与舆论的转变也全都实现了:这对于你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吗?回答是响亮的:不!” “就是自己要强的心太高,看不起人家,亦很容易讨厌自己;此原故是一面要强,一面自己的毛病又很多,所以“悔恨”的意思就重,使自己给自己打架,自己打架,打到糊涂得真是受不了的时候,他就要自杀。” 罪恶感(或像他所说的自弃、羞辱、悔恨)显然是他精神崩溃的重要原因。以前他视为英雄的人物现在被他所藐视,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是机械式的,不过是被他们的欲望与热情所操控。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也轻视自己。 用冷静的精神病学的眼光看,梁漱溟可能是患了精神病。他青春后期的企图自杀,他的退隐避世,他的易受伤害的情感,他的自弃和罪恶感,以至于最后的不能工作——所有这些都暗示着一种精神异常。在此后的整个一生中,梁漱溟都将表现出某种心理病态——妄自尊大、自命权威、颇为偏执、一度的意志消沉——这些都可以作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2页
丛书信息
· · · · ·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共287册),
这套丛书还有
《唯一的希望》《经学、政治和宗族》《洪业》《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
等
。
喜欢读"最后的儒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最后的儒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Confucian Modernization: from thought to rural practice
This seems to be a very good book. It’s language is elegant and engaging, without losing precision. It starts from “a wintry blue Peking dawn in 1918” when Liang Shuming’s father threw himself into icy water, and ends with Liang’s final visit to his fa...
(展开)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毛泽东: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1953.9.16-18) | 来自Dr.Faustus | 1 回应 | 2021-10-15 10:41:13 |
很喜欢 | 来自[已注销] | 2008-11-08 16:16:4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暂无评分 18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8.8分 225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9.5分 75人读过
-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 (彼岸)
- 茅海建“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课”讨论书目 (子明)
- 百分百推荐的好书 (能工巧匠沙门哥)
- 人生识字始忧患 (北北)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最后的儒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种瓜得瓜 2014-07-04 17:57:15
再次演绎了儒家的疑似复苏与最终幻灭
0 有用 cavalier 2014-04-02 12:42:40
对众说纷纭的晚清民国各路思想争辩理了一条线。
4 有用 兔子晴 2013-04-16 23:31:37
人物研究是不是很难跳脱粉丝著史的感觉
0 有用 SydneyCarton 2006-08-19 11:36:47
终于知道一个完整的梁
3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3-07-21 22:54:22
原作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产物,当时艾恺还没有进行后来的两次与梁漱溟之间著名的谈话,又受政治形势干扰而无法取得更完整的一手研究资料,难为他了。作为老外看待中国的文化事物时确有独到的视角,他将梁漱溟提到了现代中国的孔圣人的高度,并且总拿他与另一位同龄人毛泽东相提并论(而且有意思的是毛也被抬到了圣人高度)。他较为公允地评判了梁漱溟的意义,作为一个思想矛盾体与实践矛盾体的结合,其存在本身便已反映出梁所生活的... 原作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产物,当时艾恺还没有进行后来的两次与梁漱溟之间著名的谈话,又受政治形势干扰而无法取得更完整的一手研究资料,难为他了。作为老外看待中国的文化事物时确有独到的视角,他将梁漱溟提到了现代中国的孔圣人的高度,并且总拿他与另一位同龄人毛泽东相提并论(而且有意思的是毛也被抬到了圣人高度)。他较为公允地评判了梁漱溟的意义,作为一个思想矛盾体与实践矛盾体的结合,其存在本身便已反映出梁所生活的中国形势之错综复杂,因此选择内涵丰富的梁漱溟来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社会变迁、中西思潮在现代社会中的相互关系、”三农问题“、儒学与佛学在中国的(济世、救世)前景等大课题是非常合适的。艾恺认为梁漱溟和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都近似地统一于“实事求是”,诚哉斯言。 (展开)
0 有用 起心动念之间 2023-02-11 13:00:40 山东
看的是1993年版的,不知为何内容比这版多,且豆瓣没有词条。
0 有用 __蛰伏 2022-09-14 21:52:07 河北
课堂作业。看到最后还是没明白为什么梁漱溟被称作儒家呢,大概是因为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儒家sos
0 有用 罐儿罐 2022-07-12 20:25:35
很多历史细节让人读着津津有味。
0 有用 如是如是 2022-02-27 10:09:35
力行近乎仁。
0 有用 可乐侠 2021-08-13 21:32:27
人生中买的头几本书之一。今天才读完,写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