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作为方以智的旁系支裔,在融通东西哲学这一点上,方东美与方以智竟有不期而同之处,不过方东美之西学为泰西之学,而非仅竺西之学,这一部书稿也可看做是这方面的努力。从本书来看,方东美先生诚然为一大哲人,但将华严宗始终提唱的“一真法界”转换为“生命世界”、“精神境界”,似离怀德海哲学更近,而离华严宗教义更远;乃至离儒家精神更近,而离佛家精神更远。李长者在《华严经论》中开篇即揭出:“今此《大方广佛华严经》者,明众生之本际,示诸佛之果源。其为本也,不可以功成;其为源也,不可以行得。功亡本就,行尽源成。”可以深味。方东美虽于其中欲示诸佛之果源,然恐未明众生之本际;而若未明众生之本际,所示者终非诸佛之果源。
发散性太强,冲淡了华严宗哲学这门课的主题性,或许是人生结尾吧,方先生有太多话想说了,而且华严经的博大精深,非常人所理解能理解。
人类思想和智慧的最高境界,没有对立的真如法界,一真境界!
隋初的慧远大师和《大乘起信论》对华严宗这一圆融体系的出现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从缘起观的不同来说明小乘(业惑缘起),大乘始教(阿赖耶缘起),和大乘圆教(真如缘起)的区别,给人以清晰的图景。从调和变动与永恒的矛盾出发,昭示了华严宗作为体大思精的哲学体系出现之必然性。赞!
经典作品。
方东美依然用华严宗思想来阐释自己对于中国古典心性的追求,即如何达到或者显现人类高贵的德性。认为要“把蒙蔽在光辉的人性上的灰尘打扫干净把人们的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而产生的种种偏见层层剥去,从自己的心性中修炼培养出来一种普遍的精神之光,投射到宇宙上面。”但是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糟糕。因为是课程录音转成的文字,重复和口语表达不当的地方过多,非常影响读感。
上册十,重复表达与口语化部分颇多,遂弃
师兄推荐,看了大概一个多月?挺割裂的一本书,作为讲稿非常充实,热情洋溢,课堂现场氛围应该很不错,虽然爱讲一大堆人生经验,有老一辈中哲人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作为师兄所说的“入门作品”,太杂太散乱,读完了有点后悔srtp做华严美学相关,毕竟到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体系
丰富是丰富,但感觉立场倾向太明显,讲的很散,也有些粗疏,事实性小错误不少。
随便翻了一下…这目录一股子传销宣讲味儿是怎么回事儿…
有机哲学、真空观、普融无碍、佛教发展中的根本颠倒讲得都属真见,特别是提出的一些问题、用到的一些词语,明眼人见了会大有启发与灵感,这是一个灵感库啊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于让虚无黑暗的人生变得有了情调和意义。
只能说方先生是学者 不是坐垫上的练家子。
当年就看不起。上次卖给了多抓鱼。
最早是看张澄基的《佛学今诠》对华严教义特别感兴趣。方先生的这本是讲义,能感到老先生洋溢的生命情操,讲法是反复来回。特别有大局观,细节上也一丝不苟,很有华严精神!把古典希腊逻辑,近现代哲学,现代数理逻辑,乃至希伯来的宗教精神所处理的问题的哲学层次,及各期各派佛学都贯穿起来
方東美先生的讲稿,讀來如聆先生谆谆教誨。再讀近人的书目,則是味同嚼蠟。桐城後人,西洋哲學博士,而獨鐘情於華嚴佛學,臨終皈依於華嚴與大易之間,耐人尋味!余受先生影響,曾於困頓之中苦讀「華嚴六十」,雖說是淺嘗輒止,已為其學所攝,博大精深。人生境界,真善美聖,為之敞開!佛土眾生,發心相信,理解差別,統攝平等,成行證入,如此「信解行證」,以成「五周因果」,共登一真法界。「華嚴經」亦可以當故事來讀,「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一本實踐思想超越的書。依此,吾等不必畏懼自退,沈淪自溺。以大菩薩的無畏與慈悲,面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時回向人間,效維摩詰居士,救助眾生以離火宅。近來重讀「華嚴經」兼得「天籟」之義,「吹萬不同⋯咸其自取⋯」,如郭象所注「萬物會而共成其天」。
原来属小乘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后得固中三昧 据李连杰想拍〈八万四千问〉的灵感来自善财童子求道经历 建议从研读《华》的层次意见开始读 方先生讲得不怎么到位, 然后佛法讲得比较好的还是慈诚罗珠,还有个素人黄逢徵也好 禅讲得比较好是空海法师
教在华严
提到了哲学核心,但不深入,没有解释如何“事事无碍”;完全不涉及修行。
虽名华严,然大方广也。不仅梳通了汉地佛教各宗之前的联系,异同,传承;亦贯通西方哲学。对于今世汉传统文化颇有反醒与启迪。亦对汉地西化的问题留出了思考,如同奥尔汗.帕慕克对于土耳其西化的总结那样。
> 华严宗哲学(全二册)
7 有用 藥王子 2019-06-09 08:09:32
作为方以智的旁系支裔,在融通东西哲学这一点上,方东美与方以智竟有不期而同之处,不过方东美之西学为泰西之学,而非仅竺西之学,这一部书稿也可看做是这方面的努力。从本书来看,方东美先生诚然为一大哲人,但将华严宗始终提唱的“一真法界”转换为“生命世界”、“精神境界”,似离怀德海哲学更近,而离华严宗教义更远;乃至离儒家精神更近,而离佛家精神更远。李长者在《华严经论》中开篇即揭出:“今此《大方广佛华严经》者,明众生之本际,示诸佛之果源。其为本也,不可以功成;其为源也,不可以行得。功亡本就,行尽源成。”可以深味。方东美虽于其中欲示诸佛之果源,然恐未明众生之本际;而若未明众生之本际,所示者终非诸佛之果源。
3 有用 如来 2015-01-16 20:26:15
发散性太强,冲淡了华严宗哲学这门课的主题性,或许是人生结尾吧,方先生有太多话想说了,而且华严经的博大精深,非常人所理解能理解。
5 有用 Life in Rose 2014-09-07 19:22:03
人类思想和智慧的最高境界,没有对立的真如法界,一真境界!
2 有用 boier 2012-09-01 01:21:31
隋初的慧远大师和《大乘起信论》对华严宗这一圆融体系的出现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从缘起观的不同来说明小乘(业惑缘起),大乘始教(阿赖耶缘起),和大乘圆教(真如缘起)的区别,给人以清晰的图景。从调和变动与永恒的矛盾出发,昭示了华严宗作为体大思精的哲学体系出现之必然性。赞!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2-11-20 22:08:12 湖北
经典作品。
1 有用 信心不逆熊先生 2022-06-07 08:44:01
方东美依然用华严宗思想来阐释自己对于中国古典心性的追求,即如何达到或者显现人类高贵的德性。认为要“把蒙蔽在光辉的人性上的灰尘打扫干净把人们的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而产生的种种偏见层层剥去,从自己的心性中修炼培养出来一种普遍的精神之光,投射到宇宙上面。”但是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糟糕。因为是课程录音转成的文字,重复和口语表达不当的地方过多,非常影响读感。
0 有用 伍明 2023-11-12 16:18:01 四川
上册十,重复表达与口语化部分颇多,遂弃
0 有用 霽山青處 2023-04-07 17:10:00 江苏
师兄推荐,看了大概一个多月?挺割裂的一本书,作为讲稿非常充实,热情洋溢,课堂现场氛围应该很不错,虽然爱讲一大堆人生经验,有老一辈中哲人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作为师兄所说的“入门作品”,太杂太散乱,读完了有点后悔srtp做华严美学相关,毕竟到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体系
1 有用 黄鸟青鸟 2019-07-12 20:01:36
丰富是丰富,但感觉立场倾向太明显,讲的很散,也有些粗疏,事实性小错误不少。
2 有用 KAJI 2014-11-02 21:29:37
随便翻了一下…这目录一股子传销宣讲味儿是怎么回事儿…
1 有用 忘予 2021-01-01 07:40:03
有机哲学、真空观、普融无碍、佛教发展中的根本颠倒讲得都属真见,特别是提出的一些问题、用到的一些词语,明眼人见了会大有启发与灵感,这是一个灵感库啊
1 有用 有有生 2020-02-07 22:02:58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于让虚无黑暗的人生变得有了情调和意义。
0 有用 大萌金翅鸟 2020-05-18 23:33:37
只能说方先生是学者 不是坐垫上的练家子。
0 有用 estooge 2018-10-11 23:15:43
当年就看不起。上次卖给了多抓鱼。
0 有用 y 2017-06-04 10:25:39
最早是看张澄基的《佛学今诠》对华严教义特别感兴趣。方先生的这本是讲义,能感到老先生洋溢的生命情操,讲法是反复来回。特别有大局观,细节上也一丝不苟,很有华严精神!把古典希腊逻辑,近现代哲学,现代数理逻辑,乃至希伯来的宗教精神所处理的问题的哲学层次,及各期各派佛学都贯穿起来
1 有用 硅谷擒龍叔 2020-04-12 22:04:29
方東美先生的讲稿,讀來如聆先生谆谆教誨。再讀近人的书目,則是味同嚼蠟。桐城後人,西洋哲學博士,而獨鐘情於華嚴佛學,臨終皈依於華嚴與大易之間,耐人尋味!余受先生影響,曾於困頓之中苦讀「華嚴六十」,雖說是淺嘗輒止,已為其學所攝,博大精深。人生境界,真善美聖,為之敞開!佛土眾生,發心相信,理解差別,統攝平等,成行證入,如此「信解行證」,以成「五周因果」,共登一真法界。「華嚴經」亦可以當故事來讀,「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一本實踐思想超越的書。依此,吾等不必畏懼自退,沈淪自溺。以大菩薩的無畏與慈悲,面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時回向人間,效維摩詰居士,救助眾生以離火宅。近來重讀「華嚴經」兼得「天籟」之義,「吹萬不同⋯咸其自取⋯」,如郭象所注「萬物會而共成其天」。
0 有用 咖族のD 2024-06-24 00:47:21 上海
原来属小乘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后得固中三昧 据李连杰想拍〈八万四千问〉的灵感来自善财童子求道经历 建议从研读《华》的层次意见开始读 方先生讲得不怎么到位, 然后佛法讲得比较好的还是慈诚罗珠,还有个素人黄逢徵也好 禅讲得比较好是空海法师
0 有用 Vanitywish 2020-12-03 23:54:00
教在华严
0 有用 大虾观社会 2025-03-23 14:55:44 广东
提到了哲学核心,但不深入,没有解释如何“事事无碍”;完全不涉及修行。
2 有用 vipaśyanā 2014-10-27 22:58:38
虽名华严,然大方广也。不仅梳通了汉地佛教各宗之前的联系,异同,传承;亦贯通西方哲学。对于今世汉传统文化颇有反醒与启迪。亦对汉地西化的问题留出了思考,如同奥尔汗.帕慕克对于土耳其西化的总结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