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国学经典:孝经》一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目录 · · · · · ·
开宗明谊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孝平章第七
三才章第八
孝治章第九
圣治章第十
父母生绩章第十一
孝优劣章第十二
纪孝行章第十三
五刑章第十四
广要道章第十五
广至德章第十六
应感章第十七
广扬名章第十八
闺门章第十九
谏争章第二十
事君章第二十一
丧亲章第二十二
附录
《今文孝经》十八章
历代序跋要录
刘炫《孝经述议》残卷
· · · · · · (收起)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孝平章第七
三才章第八
孝治章第九
圣治章第十
父母生绩章第十一
孝优劣章第十二
纪孝行章第十三
五刑章第十四
广要道章第十五
广至德章第十六
应感章第十七
广扬名章第十八
闺门章第十九
谏争章第二十
事君章第二十一
丧亲章第二十二
附录
《今文孝经》十八章
历代序跋要录
刘炫《孝经述议》残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爲孝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页 -
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闵损,衣以芦花。一日,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卒悔改。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十四孝图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国学经典丛书(共101册),
这套丛书还有
《老子》《金刚经》《三十六计》《人物志》《山海经》
等
。
孝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转】张祥龙:孝的艰难与动人
节选自《思想避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张祥龙,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已退休),曾在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任教。研究方向:现象学、儒家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 今天重提“孝”这个题目在我看来是艰难的。因为西方学术界,还有受西方学术界影响的中国学...
(展开)

【转】陈壁生:《孝经》的政治哲学
非常感谢士恒基金会的邀请,也感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牺牲周末的休息时间来听这场讲座,我讲座的题目是“《孝经》的政治哲学”。 这是一个属于经学方面的题目。现代人对《孝经》的理解,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就是把孝理解为一种私人道德。昨天我从北京坐飞机到云南,在飞机上听到...
(展开)

【转】张祥龙:孝意识的时间分析
作者简介:张祥龙,男,西元1949年生于香港九龙,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82年在北京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托莱多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92年在布法罗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2012年起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人文社科一级教授,2017年起...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中华书局 (1996)8.4分 273人读过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1996)8.2分 313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8.0分 89人读过
-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1)7.6分 4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整理 ((ノ◕~◕)ノ*:・゚✧)
- 我的书架 (小沉)
- 书名含有“孝经”(2011—2015) (布与)
- ym国学经典 (流羽)
- 苏州大学2015读书节推荐书目 (苏州大学图书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孝经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炎仌 2012-09-09 16:20:41
顾迁兄新作,文本、注释均据自日本传回的《古文孝经孔氏传》,颇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