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经典通识讲稿)
出版年: 2012-8
页数: 180
定价: 2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经典通识讲稿
ISBN: 9787108041029
内容简介 · · · · · ·
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所著《明儒学案》,收入两百多位明代儒者的传记与思想论述,是公认的“国学必读书”。本书在精要介绍《明儒学案》成书年代、版本流传、结构布设、内容选材、主旨用意的基础上,选取《发凡》、《序》、《曹端学案》三个重要文本,进行细致、深入的文本解读,启发读者“反求诸心”,思考为学、为人之道。
作者朱鸿林是专治明史、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的著名学者。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讲座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文化学系主任。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 · · · · ·
畢業於香港珠海書院中國文史學系及中國文學研究所,隨後留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並於1984年獲得該校東亞學博士學位。回港任教之前,歷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研究員、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研究員、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等職。任職理工大學之前,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副系主任、中國歷史研究中心主任暨人文學科研究所儒學研究中心主任。朱教授為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創系系主任,也是香港人文學院創院院士,現任中國文化學系講座教授、香港孔子學院院長。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来理学之书(朱:限定範圍),前有周海门《圣学宗传》,近有孙锺元《理学宗传》,诸儒之说颇备。然陶石篑《与焦弱侯书》云:“海门意谓身居山泽,见闻狭陋,常愿博求文献,广所未备,非敢便称定本也。”且各家自有宗旨,而海门主张襌学,扰金银铜铁为一器,是海门一人之宗旨,非各家之宗旨也。锺元杂收,不复甄别,其批註所及,未必得其要领,而其闻见亦犹之海门也。学者观羲是书,而后知两家之疎略。 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是学者之入门处(讀書亦須求宗旨)。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故讲学(朱:由此可知全書性質)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学者而不能得其人之宗旨,即读其书,亦犹张骞初至大夏,不能得月氏要领也。是编分别宗旨,如灯取影,杜牧之曰:“丸之走盘,横斜圆直,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知是丸不能出於盘也。”(注孫子序:後之人有讀武書予解者,因而學之,猶盤中走丸。丸之走盤,橫斜圓直,計於臨時,不可盡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不能出於盤也。議於廊廟之上,兵形已成,然後付之於將。)夫宗旨亦若是而已矣。 尝谓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於理学,前代之所不及也,牛毛茧丝,无不辨晰,真能发先儒之所未发。程、朱之闢释氏,其说虽繁,总是只在迹上;其弥近理而乱真者,终是指他不出。明儒於毫釐之际,使无遁影。陶石篑亦曰:“若以见解论,当代诸公尽有高过者。”与羲言不期而合。(朱:《明儒學案》節選多與闢佛相關) (選材)每见钞先儒语录者,荟撮数条,不知去取之意谓何。其人一生之精神未尝透露,如何见其学术?是编皆从全集纂要钩玄,未尝袭前人之旧本也。 儒者之学,不同释氏之五宗,必要贯串到青原、南嶽。夫子既焉不学,濂溪无待而兴,象山不闻所受,然其间程、朱之至何、王、金、许,数百年之后,犹用高、曾之规矩,非如释氏之附会源流而已。故此编以有所授受者,分为各案;其特起者,后之学者,不甚着者,总列诸儒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發凡 -
盈天地皆心也,变化不测,不能不万殊。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故穷理者,穷此心之万殊,非穷万物之万殊也(朱:針對"即物窮理",改序點明)。是以古之君子,宁凿五丁之间道,不假邯郸之野马,故其途亦不得不殊!奈何今之君子(朱:專指惲日初),必欲出於一途,使美厥灵根者,化为焦芽绝港。 夫先儒之语录,人人不同,只是印我之心体,变动不居,若执定成局(修德則不會),终是受用不得。此无他,修德而后可讲学。今讲学而不修德,又何怪其举一而废百乎?时风愈下,兔园称儒,实老生之变相;坊人诡计,借名母以行书。谁立庙庭之中正?九品参差(朱:針對清初之反王學);大类释氏之源流,五宗水火。遂使杏坛块土为一鬨之市,可哀也夫! 羲幼遭家难,先师蕺山先生视羲如子,扶危定倾,日闻绪言,小子矍矍,梦奠之后,始从遗书得其宗旨,而同门之友多归忠节。岁己酉(康熙八年),毘陵郓仲昇来越,着《刘子节要》。仲昇,先师之高第弟子也。书成,羲送之江干,仲昇执手丁宁曰:“今日知先师之学者,惟吾与子两人,议论不容不归一,惟於先师言意所在,宜稍为通融。”羲曰:“先师所以异於诸儒者,正在於意,宁可不为发明!”仲昇欲羲叙其《节要》,羲终不敢。是则仲昇於殊途百虑之学,尚有成局之未化也。 书成於丙辰(康熙十五年)之后,中州许酉山暨万贞一各刻数卷,而未竣其事[13],然钞本流传,颇为好学者所识。往时汤公潜菴有云:“《学案》宗旨杂越,茍善读之,未始非一贯。”此陈介眉所传述语也。(與"改序"、"文集"本異文。朱:如陳祖武,可尊文集本。)壬申(康熙三十一年)七月,一病几革,文字因缘,一切屏除。仇沧柱都下寓书,言北地隐士(二字為賈本自增)贾若水者,手录是书而歎曰:“此明室数百年学脉也,可听之埋没乎!”亡何,贾君逝(文集"逝"均徑作"死"),其子醇菴承遗命刻之。嗟乎!温公《通鑑》成,歎世人首尾毕读者少。此书何幸,而累为君子所不弃乎!暂彻呻吟,口授儿子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原序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明儒学案》选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明儒学案》选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把厚书读薄 把薄书读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明儒学案》选讲是朱鸿林先生在2008年中国文化论坛“第二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上的讲稿,薄薄的一册小书,不过150页。却是被我摩挲良久,反复翻看。看这本书第一次体会到“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的感觉。 把厚书读薄 朱先生的演讲就是个很好的榜样。《明儒...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3)暂无评分 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2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三联学术 2011—2018】 (三联学术)
- 待筛选【阅读】2015·经学史 (雲生)
- [2012年三联学术六大好书 ] (三联学术)
- 打造靠谱的启蒙书单-第1版(by夜曲依赖症等) (小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明儒学案》选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羡辙 2015-04-16 00:02:01
是整理的讲稿,觉得老先生功力不浅,对《明儒学案》更感兴趣了。只是选讲读起来都很吃力,原著还是先放放吧…😂
1 有用 Xenophon 2013-12-04 17:59:39
有意思。
0 有用 好运来~ 2021-11-29 00:56:24
因为《明儒学案》上手有点难,所以先从这里入门。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从序言到以《曹端学案》为例进行解读,起码告诉我该怎么去读《明儒学案》。
1 有用 寒冬夜行 2013-06-11 09:40:38
很适合外行的入门书
0 有用 happyboss 2014-10-01 12:02:13
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