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奈保尔(V.S.Naipaul)在《抵达之谜》中,描绘了英国威尔特郡乡村旷野的景色,包括生活在那里的人及他们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同时交替穿插着自己写作的历程和外出旅行时的心情记录。这部被冠以“半自传体小说”(一种纯粹杜撰的称谓)的作品,打破了纪实与虚构、小说与散文的界限,以类似印象画派的笔法,捕捉外界事物留存在心中的影像――那些跳跃的记忆光点、闪烁的人影、生活碎片、乡野景色和朦胧的伤怀之情。它们在忧伤调性统领下,使流淌的语词所呈现的一切,具有永久回味的意味;仿佛是对逝去岁月所作的一次邀请或回访。
抵达之谜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奈保尔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岛(位于向风群岛最南端、委内瑞拉东北部海岸外)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祖父1880年作为契约劳工从印度北部漂洋过海移民特立尼达。奈保尔年幼时,父亲凭自学谋到特立尼达英语《卫报》记者之职,于是举家从乡间小镇搬迁到特立尼达首府西班牙港。 西班牙港的市井生活才是年轻的奈保尔眼中“真实的世界”。但另一个世界也许更为真实,那就是英国文化与文学的世界。奈保尔的父亲喜爱英国文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读书读到精彩处就要念给儿子听,让他一同欣赏。奈保尔在《阅读与写作》(1999)一书中回忆道,他十二岁之前就已经记得英国文学中很多片断,它们主要来自莎剧《裘力斯·凯撒》、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和《大卫·科波菲尔》、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和查尔斯·金斯利的《英雄》。至于...
奈保尔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岛(位于向风群岛最南端、委内瑞拉东北部海岸外)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祖父1880年作为契约劳工从印度北部漂洋过海移民特立尼达。奈保尔年幼时,父亲凭自学谋到特立尼达英语《卫报》记者之职,于是举家从乡间小镇搬迁到特立尼达首府西班牙港。 西班牙港的市井生活才是年轻的奈保尔眼中“真实的世界”。但另一个世界也许更为真实,那就是英国文化与文学的世界。奈保尔的父亲喜爱英国文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读书读到精彩处就要念给儿子听,让他一同欣赏。奈保尔在《阅读与写作》(1999)一书中回忆道,他十二岁之前就已经记得英国文学中很多片断,它们主要来自莎剧《裘力斯·凯撒》、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和《大卫·科波菲尔》、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和查尔斯·金斯利的《英雄》。至于他当时对印度的印象则完全来自英国作家(毛姆、艾克利和奥尔都斯·赫胥黎)笔下的印度。换句话说,他自幼就从英国人的视角来认识与他没有直接关联的印度。 在父亲的感染下奈保尔从小立志做作家。 于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 · · · · ·
第二卷 旅程
第三卷 常青藤
第四卷 乌鸦
第五卷 告别仪式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曾经看见那些小山脚下,奶牛背后是高高的天空,它们低着头在吃草,或者带着胆怯的兴趣看着这个从旁边经过的男人。它们看上去很像我童年时代在特立尼达的炼乳罐头商标画上认识的那些奶牛:对于我来说是极浪漫的心灵历程的一个结果,是一个孩子对于另一个地方的美丽想象,当我在丘陵上看见它的时候,就好像是我一向就熟悉的东西。我曾经看见过那些大眼睛,那些偶然温和地乱跑的牛群,在它们的牧场里,它们跟着这个散步的男人,以为他给它们带来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或者要领它们去干它们已经被训练得喜欢的事情。我曾经看见那些大大的、潮湿的黑鼻子,放在夹在耳朵上的金属香囊里的防蝇剂,它们摆动着耳朵好像打着沉重的扇子。一个人能够看到他看过的东西。对于不真实的,他没有见过的东西,则比较难以想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2页 -
我说我喜欢这个主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抵达之谜"的人也喜欢 · · · · · ·
抵达之谜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异乡人,还回得去吗?

永远无法抵达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 更多书评 1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南海出版公司 (2016)8.2分 661人读过
-
Picador (2002)8.6分 14人读过
-
大塊文化 (2002)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Vintage (1988)暂无评分 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凭名字认定了你 (小盆景)
- 我的书目-文学部分(译著) (忆未名)
- 所有事物在你之中沉没 (Irgendwann)
- 经典印象·浙文社 (everveil)
- 我的藏书之外国文学小说之一(豆列居然有上限= =) (影随茵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抵达之谜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滴滴哒滴滴 2012-07-25 08:04:52
不得不承认我对V.S.Naipaul的作品都抱有主观上的好感。但是这本书的开头令我对继续的阅读有所迟疑。并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写作方式。
0 有用 陳若望 2015-07-01 18:49:18
《抵達之謎》就像是奈保爾小說中的抒情詩
0 有用 王贤 2010-07-16 13:16:22
总觉得奈保尔少了点什么东西,下次再仔细读读,真可惜他成不了一流大师了。吸取教训,吸取教训啊
0 有用 大呆 2011-06-03 11:52:00
忧伤和孤独,人们面对的最深谜题,死亡让我们抵达这些谜域。
1 有用 逼逼茉 2011-03-05 18:46:42
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 他怎么写那么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