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内容简介: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动态,对中国社会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此领域虽有很多感性的议论和个体性的报道,却缺乏严谨深入的调查研究。“蚁族”一词的首创者——廉思教授带领其团队填补了这一空白。2011年以来,廉思带领团队对全国40岁以下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调查涉及全国上百所高校、5000余名高校青年教师,全面地描绘出当前中国大学青年教师生活和思想的全图,由其撰写的有关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报告已经引起中央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并最终推出了这部力作《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
“工蜂”,是对“大学青年教师”的典型概括。工蜂是蜂群中占绝大多数的群体,以数倍于雄蜂的数量承担了整个蜂群的全部劳动。相比蜂王和雄蜂,工蜂弱小,但有力量,犹如...
《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内容简介: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动态,对中国社会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此领域虽有很多感性的议论和个体性的报道,却缺乏严谨深入的调查研究。“蚁族”一词的首创者——廉思教授带领其团队填补了这一空白。2011年以来,廉思带领团队对全国40岁以下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调查涉及全国上百所高校、5000余名高校青年教师,全面地描绘出当前中国大学青年教师生活和思想的全图,由其撰写的有关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报告已经引起中央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并最终推出了这部力作《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
“工蜂”,是对“大学青年教师”的典型概括。工蜂是蜂群中占绝大多数的群体,以数倍于雄蜂的数量承担了整个蜂群的全部劳动。相比蜂王和雄蜂,工蜂弱小,但有力量,犹如一介文弱书生,强大从不彰显于外在。工蜂不知疲倦地为人间酿造出甜美的蜂蜜,恰似老师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工蜂无愧于“勤劳”的称号,历经短暂的一生,似乎从未在工作中停歇下来过。纵观社会,知识分子是唯一能够终生工作不止的群体,思考和发声是贯穿其一生的事业。大学青年教师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影响着今天,也以培养知识分子的方式影响着明天和更远的未来。
工蜂虽有集体协作,但是独立作业,其目的是为整个群体的生衍繁殖;知识分子一方面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另一方面为人类世界和国家民族提供智识、启迪后人,两者都可谓“独立性和集体性共存”。
工蜂一旦遇到有敌害侵袭,会将其蜇针连同肠脏留在对方体中。尽管自己会死亡,也要给对方一击,这是工蜂的特点,也是知识分子的性格。同时,一个蜂巢何尝不是一所大学、一个社会的缩影呢?
《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二十余万字,廉思团队将人物深访、名家访谈、研究报告融为一体,既延续了“蚁族”研究的传统,又在方法风格上有所创新。既重数据,也重实例,既有理性,也有感性,既具宏观,也具微观。在横向、纵向、个体三个维度中重新定位大学青年教师,以历史的视野反思现实,以现实的关怀思考未来,力图通过冰冷数据分析与温暖笔触深描的结合,向世人描绘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奋斗、彷徨、苦乐与求索,堪为时代证言。
2009年,廉思团队发现“蚁族”现象,出版《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深入探讨。沉潜3年后,廉思团队倾力推出第一部系统反映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生存现状的重磅著作: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
工蜂的创作者
· · · · · ·
-
廉思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廉思
祖籍燕赵,生于北京,修学经、管、法、政及至博士后出站,下过基层,坐过机关,访学西洋,现在大学任教。
由其领衔的研究团队,以擅长社会调查、田野经验和人物深访著称,形成了学术创新性与大众可读性并重的研究风格,近几年推出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蚁族Ⅱ——谁的时代》等作品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深入探讨,蜚声海内外。
由其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曾荣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南方周末》“2009年中国传媒特别致敬”,并被国内30余家媒体评为“2009年华语传媒年度图书”。
目录 · · · · · ·
第一篇 “蜂”貌——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样本
奈何笙磬不同音
穆文的矛盾
修行
“憋杀”时代
逃离、回归
边缘地带
铁杆儿
一名外教的天真与经验之歌
“平凡”二字挺重
平衡之道
一堂法学课
让鸡蛋飞
换章记
第二篇 “蜂”骨——历史视野下的高校青年教师
国内大学都倾向于“选才”而非“育才”——对话陈平原
大学只有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对话许纪霖
大学文化如何断裂——对话萧功秦
20世纪80年代的风气好——对话刘道玉
我们的文化不支持创新——对话施一公
同行评价远胜量化指标考评——对话朱锡庆
第三篇 “蜂”声——高校青年教师的数据化群像
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
高校青年教师公共性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不公平感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学术道德问题研究
高校青年女教师角色冲突研究
附录:研究团队工作简报
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工蜂"的人也喜欢 · · · · · ·
工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也许因为熟悉,所以没有惊喜

市场经济下青年教师的选择
> 更多书评 13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信出版社2012好书推荐 (中信出版文艺生)
- 我的立人教育 (羊的门)
- 知识分子的兴衰 (羊的门)
- 有兴趣读的书9 (乡愁)
- 2012年购书记录2 (思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工蜂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念迦 2012-11-08 14:04:55
硕士时如工蜂那样过了三年,所以本书拿到当天就一页不落地看完了。感觉预设的立场有点明显了,还能做得更好些吧。比较推荐的是其中陈平原先生的访谈。
0 有用 Bora Bora 2012-09-29 00:49:35
前面几篇个案还是不错,至于专家访谈,就有点水了,数据也有意义,但缺乏分析。还是推荐,虽然整体不如读《蚁族》那么震撼和深醒。
0 有用 寒凌旭 2012-12-22 22:01:49
同事赠书,签名版。
0 有用 永思 2015-08-09 13:37:40
随便翻翻
1 有用 迁徙的鸟 2013-04-23 17:04:10
所有的大学教师群体和教育行政官员,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的领导们都应该人手一本此书。 身处其中,体会深厚,更是唏嘘感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