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还原1967年被命名为“样板戏”的八个剧种。把每一出戏具体的背景和详情进行配图讲解,全文又穿插了戏外一些虚构的场景,用一种历史与现代结合的手法讲解这种风靡一时的艺术形式。图片还原的严格模式足以使不熟悉那个年代的人感到震惊,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某个标版,因为这样的“样板”对于80后甚至更年轻的新锐群体来说是陌生的、不可思议的体验。这些曾在回忆中成为某种盛典的戏剧,汇集了最多的批评与喜爱。批评样板戏与喜欢样板戏的人正在成为一个有趣的群体。批评者一直警惕样板戏的政治属性,喜欢者则把样板戏当成某种经典。而这些争议似乎只属于某个特定的时代或者某些特指的世界。 关于样板戏的记忆正在成为中国人无法回避的话题。在今天,那熟悉的旋律仍间或回响在我们的耳边:或在官方的庆典舞台上,或在民间无意的哼唱中。毫无疑问,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生活仍然与“样板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展开全部)
还原1967年被命名为“样板戏”的八个剧种。把每一出戏具体的背景和详情进行配图讲解,全文又穿插了戏外一些虚构的场景,用一种历史与现代结合的手法讲解这种风靡一时的艺术形式。图片还原的严格模式足以使不熟悉那个年代的人感到震惊,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某个标版,因为这样的“样板”对于80后甚至更年轻的新锐群体来说是陌生的、不可思议的体验。这些曾在回忆中成为某种盛典的戏剧,汇集了最多的批评与喜爱。批评样板戏与喜欢样板戏的人正在成为一个有趣的群体。批评者一直警惕样板戏的政治属性,喜欢者则把样板戏当成某种经典。而这些争议似乎只属于某个特定的时代或者某些特指的世界。 关于样板戏的记忆正在成为中国人无法回避的话题。在今天,那熟悉的旋律仍间或回响在我们的耳边:或在官方的庆典舞台上,或在民间无意的哼唱中。毫无疑问,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生活仍然与“样板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意义错综复杂,让人一时难以索解。我们无法证明那些批评者,就是某些知识分子对待“样板戏”的真实态度,但从表面上来看,他们(与官方和一般民众相比)似乎更倾向于否定。在某些知识分子看来,“样板戏”往往就代表产生它的那个年代,对“样板戏”的否定也就意味着对那个年代的否定。本书还原它,把每一出戏具体的背景和详情进行讲解,为现代人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提供某个角度。 本书充斥着一种怀旧的情绪,配合大量的史料性的图片,勾起现代人对于那个充斥着“革命”一词的60年代的回忆和重拾。
师永刚:画传创始者,《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的《蒋介石画传》《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三毛私家相册》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超过百万套。畅销书《蒋介石:1887-1975》上下卷、《雷锋:1940-1962》作者。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主编。
图好,没内容。
本书在论述样板戏时加上一条横向历史轴线(如1939年阿庆嫂在沙家浜与刁德一斗智斗勇时,汪曾祺还在昆明联大崇拜着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很有意思的尝试。但是这丝毫没有帮助我们对样板戏做评判。什么是革命,什么是文革,什么是京剧,什么是芭蕾……在对这一串艰深问题得出相对满意答案之前,可能我们无法准确定位样板戏。
内容浅显不说,图片质量那叫一个差,什么年代了,收集和复原图片根本不算个事,主要就是做书太不认真了
12 革命说明书之四,最感兴趣也确是写的最好的一本,革命样板戏黑白绝对分明和突出英雄对反派绝不留情的特点,本身就是政治强行影响文艺的结果。作者皮里阳秋的春秋笔法看起来也很过瘾。
不说对样板戏的介绍鞭辟入里,但是那些市面上已绝少见到的文革宣传画图片就已经值回书钱了。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对样板戏进行批判,而是通过时代特质进行了中立的分析和解读,这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真心是难能可贵的,抛去政治性不谈,部分样板戏完全可以作为京剧的改良形态在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那些关于样板戏的小八卦着实能满足猎奇欲啊哈哈哈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3篇
> 17人在读
> 123人读过
> 191人想读
订阅关于革命样板戏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李铁没 2014-12-07 16:44:59
图好,没内容。
2 有用 光涪 2012-12-17 23:38:09
本书在论述样板戏时加上一条横向历史轴线(如1939年阿庆嫂在沙家浜与刁德一斗智斗勇时,汪曾祺还在昆明联大崇拜着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很有意思的尝试。但是这丝毫没有帮助我们对样板戏做评判。什么是革命,什么是文革,什么是京剧,什么是芭蕾……在对这一串艰深问题得出相对满意答案之前,可能我们无法准确定位样板戏。
0 有用 逗马 2019-01-16 23:42:41
内容浅显不说,图片质量那叫一个差,什么年代了,收集和复原图片根本不算个事,主要就是做书太不认真了
1 有用 路比MP 2013-07-16 08:13:36
12 革命说明书之四,最感兴趣也确是写的最好的一本,革命样板戏黑白绝对分明和突出英雄对反派绝不留情的特点,本身就是政治强行影响文艺的结果。作者皮里阳秋的春秋笔法看起来也很过瘾。
3 有用 K.J 2015-09-12 00:00:41
不说对样板戏的介绍鞭辟入里,但是那些市面上已绝少见到的文革宣传画图片就已经值回书钱了。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对样板戏进行批判,而是通过时代特质进行了中立的分析和解读,这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真心是难能可贵的,抛去政治性不谈,部分样板戏完全可以作为京剧的改良形态在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那些关于样板戏的小八卦着实能满足猎奇欲啊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