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与个人 短评

热门
  • 113 影树 2013-07-20 15:42:56

    “人类生活要想不变得乏味和无趣,就应认识到有些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完全不取决于其有用性。”

  • 34 虾米 2015-10-29 15:22:31

    弗洛伊德心理学,不动脑筋的人用在文学分析上是灾难,但用在社会分析上则是福音,但也要像罗素那样有理有节,否则就会走上否定一切的极端。概括一下罗素的观点。国家有保障安全和稳定的责任,而公民有追求自由的权力。想要协调这两者,就要分清自由权力中的积极因素(创造欲)和消极因素(破坏欲),国家推动前者而遏制后者。那么谁来判断呢?不是国家,而是全体公民参与建设的社会,渠道即是民主。

  • 15 栁向阳 2014-10-17 09:13:26

    非常棒的一本书!罗素这样的知识分子,让人惊讶!

  • 11 INFJ筝吹旬 2013-10-28 19:49:03

    工业社会中的企业架构多是集权式的。而罗素提出的个人主义,则强调了一种理想中的工业民主制度,这种制度应该尽可能地保障每一个个体的能动性都拥有充分的空间去施展。在这一点上,他的个人主义亦可以说是一种人文主义。这种对每个人人生价值的关怀,是要高于仅仅简单而粗暴地将财富均等化的社会主义的。就如罗素反复在文中提到的那个宁愿放弃美国政府提供的福利,而选择过那种既往的、传统的狩猎生活的印第安人,“因为那里面有荣誉(尊严)”。

  • 4 过敏雷蒙德 2021-06-04 20:57:20

    无论喜怒哀乐,光荣屈辱,都仅涉及个人。国家权威应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深以为然。

  • 8 ミ小川 2015-06-19 16:33:30

    一种温和的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把进步所必需的那种程度的个人首创性和生存所必须的那种程度的社会凝聚力结合起来”

  • 2 nani❗💛💙 2013-07-24 12:39:54

    刚看完1948年罗素在BBC“李斯讲座”所做六期讲演的汇编小册子《权威与个人authority and the individual》,不仅能了解历史,也可用来关照审视当下社会及其弊病,幽默风趣,极富洞察力与远见。相对bbc的李斯讲座再看ccav的百家讲坛,实有云泥之别。所以nani断言av台距bbc200年差距,真有巨眼

  • 5 鹿鸣 2018-04-10 20:09:06

    群体的凝聚力,在人进化之初是彼此熟识的小部落成员确立的敌我二元机制(心理自发),最后发展成对国家的忠诚(政府集权)。但是今天敌我二元机制依然存在,人原始的破坏欲也没有去除。政府的职能势必要抑制个人主动性,以避免此人性所带来的恶劣后果。 但是,对个人主动性的抑制,不仅会抑制到个人的破坏欲,还会抑制到个人的创造欲。这就有了罗素的根本问题:我们怎样把进步所必需的那种程度的个人首创性和生存所必需的那种程度的社会凝聚力结合起来? 书的重点在于一般原理和现象,对该怎么做讲得比较少,只是大致讲了寻找人性的无害出口(针对破坏欲)和权力下放(针对创造欲)。第六讲关于人的目的和手段的辨析很有看头:只有个体的人才是善恶的承受者,而一个人身上的任何独立部位或者任何人的集合都不是善恶的承受者。

  • 4 石英 2016-04-01 23:22:41

    人类祖先为了生存留给我们两种人性:一种是合作性的,一种是斗争性的。国家或说权威作为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存在是为了预防后者,为人类提供安全,公正和保护,同时为斗争性找到类似足球的合适的发泄途径。同时,国家又不能干预过多,妨碍了人类创造性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是单个人幸福的终极目的所必需的

  • 4 咚咚锵 2018-12-11 21:25:47

    解决了我的很多问题。关于个性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如何平衡?以及关于政府的职能,在重复日常必需的事务和释放个性之间的关系等等…条理很顺,解释明晰,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想明白之后惭愧的拍脑门) 里面有一句话无比赞同“最成功的一些革命......是由对法律深怀敬意的人完成的。如果没有这种敬意,革命就容易导致无政府状态或者专制。”

  • 2 Villegas 2016-06-20 18:46:19

    国家三功能:提供安全、公正、保护(自然资源)|反对资本主义(少数人统治)和社会主义(多数人奴性)

  • 0 孙智正 2017-04-04 11:19:19

    导言译得差。100页的“小”书,“浅”明,推荐所有亲友看

  • 3 mulder 2021-03-01 23:46:36

    不记得这书为什么会在我书架上了。前段时间嘟囔着“三十年的启蒙失败了”的那一小撮人因为其低下的道德水平无法认识到本质上是更大范围的人类失去了纯粹、与曾经重拾良心的愿景愈发背道而驰。东亚某大国仍然是人类最后的希望所在。

  • 2 北落師門 2016-10-29 23:41:39

    第一讲中提出了类似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观点颇让我感兴趣,就单独谈一下吧。罗素认为,争强好斗是人类祖先的本性(正如和野兽一样),这种本性虽然经过历史和文明的演变被淡化了——但更确切地讲倒不如说是被引导到了比较无害的道路上,但这种本性仍然存在于当代人类之中。于是如何无害地满足我们从一代代祖先那里承袭的这种本能就成了一个问题。虽然大部分人都希望和平,但是本能又使他们渴望斗争。较合理的方式是通过竞争方式(比如体育竞技)为其找到宣泄口。而且如果没有竞争,普通人是不会幸福的,社会与文明也会因为失去动力而慢慢僵化变得停滞不前。(我想到了大跃进时期的制度。)

  • 1 SyaNHs 2015-05-26 23:31:07

    罗素先生的一本小册子。人类同别的动物的一大区别,就是人类最终发展得到了如此庞杂的社会,我们是如此高度发展的社会性动物。但是这样发展得到的社会,却在越来越阻碍我们个人主观性自发性的行为。这本小册子探讨是这一方面的问题。首两章从政府及个人的角度来探讨一个不那么无聊的社会,第三章介绍了自发性的重要性,而后就开始讨论他们之间的冲突。罗素先生好心的也在稍候的章节提出了他认为问题的出口以及大方向。最后,罗素先生是个乐观光明的人。言简意赅的小册,当然,书中一些谈论体验之事于我倒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 3 瘟疫先生的意淫 2021-01-05 15:02:10

    真的绝了,第一次读罗素的东西,之前一直觉的王小波最喜欢最敬仰的作者就是他,结果发现这个人太有才了,对于整个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的剖析与建议。第一:对于人的斗争,我觉得到了现如今在当下的国家中全部斗争消耗于工作之中,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想要达到最终目的就要靠继续无下限的榨取,所以说人民不可能过得舒服。 其次:从前人们认为建立奴隶制去换取快乐是天经地义的,现在人们认为建立民主人人平等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将来建立个人的主动性,产生幸福,产生自我的实现才是天经地义的。这也许就是所有的社科学家存在的意义吧。其实人的科技发展相对还是比较快的,只不过被忽视的是伦理道德制度方面的发展,如果这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发展,那么人类可以随便用有限的科技让自己过得很舒心。

  • 1 苟活 2016-09-12 14:23:30

    个人主动性是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必须的,社会凝聚力则是人类生存和稳定所必须的,然而,二者始终存在巨大的紧张,并突出地表现为权威与个人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本书的主题。 这真的是天才的作品,其中其实涉及很多问题,如政府职权的范围、目的,言论自由的重要意义,对于法律和信仰冲突,法律和道德底线矛盾的情况等均有涉及。自己看书会更精彩,我就大致表达一下他关于言论自由的观点,跟密尔的挺像的。罗素曾经一战的时候,因为发表反战言论,拒绝服兵役,也因为反战文章而被判刑入狱。出狱之后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访问职位,之后却被英国拒绝回国。可能是因为与这个经历相关,罗素对于言论自由是特别强调的,对于国家的大肆宣传是感动恐惧的。“在观点问题上,在不同的思想流派之间存在着

  • 0 Николаевна 2019-05-28 23:47:00

    精短的小册子,论证稍显不足,许多论断也不太苟同,精要在三四讲。 主旨为政府形式的权威对个人自由的剥削,且制度化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进而导致个性的消失,人必须成为组织的一员。面对这一沉重的现实,罗素给出了一个理想式的答案,政府分权于下,人们则须权衡手段与目的,在竞争中自发地发挥其创造力。 第四讲末尾对现代文明中人的境遇作出了“韦伯式”的诊断:“我们可能在无意间建立起一座新的牢狱,也许公平——因为没有谁将置身其外,但却沉闷、无趣以及精神麻木。”

  • 1 Enira 2017-11-22 22:25:40

    在技术越来越融入个人生活的社会中,如何保证权力不过分入侵个人生活的问题,既是维护个体生存、主动性、创造力的前提,又是使社会保持活力的基础。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