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 mQney 2015-05-28 22:44:42

    1,先秦诸子的思想在当时都是过时的。这个观点就像惊堂木一样效果。 2,只有xx的个人,没有xx的阶级。这个观点让人击节赞赏。

  • 3 一默 2015-12-16 10:21:50

    #恒阅# 吕先生的书,着眼于大局,起笔于微处,剖析至本质。

  • 6 江海一蓑翁 2013-02-02 15:18:52

    成书于上世纪30年代左翼思想氛围浓厚的上海,因此本书打上了浓厚的时代烙印,比如过分使用阶级论来分析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结构和政治思想优劣,比如将维持中国基层自治的乡绅力量一概斥之为土豪劣绅。倒是书后的三篇附录文章比正文带来的有用信息更多。但整体上来看,跟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差距明显。

  • 1 黑昼 2014-10-30 08:32:25

    语言上吕思勉是主张白话文的,但读起来信息量仍旧很大,且是建立在博通的基础上,的确是一本难得的书了

  • 2 纬线 2016-09-30 10:59:44

    理论气息太弱以至于只能当成讲话来看,篇幅过少而讲背景和分析(或感想)的多,理论也实在老旧。一本书下来,不能学到什么。

  • 1 JASS猫先生 2014-12-17 21:10:55

    吕思勉先生此书颇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秦汉以前的论述见解独到,虽有些地方目前来看不够客观,但终究十分精彩。不过讲至宋明就太简单化了,草草结尾,反倒是附录的文章又重新说起了先秦诸子。

  • 0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6-02-18 22:31:11

    系吕思勉先生1935年在上海光华大学的系列演讲记录。内容很丰富,信息量大,需要慢慢消化。令我感慨的是第十章末尾的一句话:“要形成政党,宋朝是再好不过的年代。” 这只是吕老独具慧眼的洞见中的一则。

  • 0 陆钓雪de飘飘 2017-09-28 18:58:09

    家族主义与乡土观念确为习惯所重。说前者的原因在经济上而不在伦理上未必,大概是吕公写作年代的牵制。说这种观念拉帮结派容易影响更大的社会发展确然,这到现在都是如此。至于现实主义则以儒家为主而佛道以为补充。佛教哲学极其发达,而道教容易杂糅迷信,但迷信过盛的,大抵因为时值历代丧乱之际吧?

  • 0 莫莫 2013-05-17 10:13:23

    只有天良觉醒之个人,无有天良觉醒之阶级。官僚阶级的本性就是以最小的劳动得最大的利益,中国古代以法家之督责之术来监督士人的时候便盛,督责之术废则衰。实则现在仍是官僚阶级的社会吧,变成资产阶级的社会也不会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好处,那些对阶级抱幻想的人真是太天真了。

  • 0 联彬 2014-09-15 23:35:50

    吕先生善于从细微处观察历史,谈政治思想的起源,非常有见解,很多新观念,而且深入浅出,很好的读物。

  • 0 素为 2014-06-25 11:01:27

    2014.03.10-04.02

  • 0 如意吉祥 2014-03-01 21:21:27

    吕思勉被称为民国史学四大家之一,这是名副其实的。这不是因为他的历史观点无可置疑、不可辨驳,而是因为他的历史观点新颖别致,很有启发,让人对历史有了另一种看法。比如他说的黄河北的黄帝是游牧民族的,黄河南的神农氏(炎帝)是农耕民族的,黄帝打败了炎帝,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胜利,原来中国的历史很早就说明了游牧民族比农耕民族强大,不过游牧民族最后还是给农耕民族同化。另外他对诸子思想的分析更是新颖独特,他说农家代表神农氏时代思想;道家代表黄帝时代思想;墨家代表大禹时代思想;儒家代表西周时代思想;法家是战国时代最先进的思想,思想不会凭空出现的,必然和前代的政治社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关系,吕思勉的说法值得思考。还有就是儒家“王”与“君”的区别,孔子孟子说的”君“也不过是现在的一个县长而已,所以有”君为轻“的说法

  • 0 Tracy 2014-11-16 22:59:34

    有些观点很新颖

  • 0 春子 2019-03-27 18:13:06

    “天下只有天良发现的个人,没有天良发现的阶级;只有自行觉悟的个人,没有自行觉悟的阶级。”

  • 0 便秘的骆驼 2017-04-05 23:41:48

    演讲录,不是严谨论著,但可读性很强。可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对照读。虽然嗅到些许左翼气息,但终究是大家,通达且不肤廓,一些细节处可看出扎实的考证功底和过人的史识。

  • 0 喀喇昆仑 2013-09-19 16:46:27

    兼具古之学者治学考据训诂以明史实,今之学者编撰通考以知得失。观点新颖独到:以“帝制成功,君政废坠”解释周秦之“千古一变,以“严以察吏,宽以待民”阐明法儒如何各适其道,以治国者公心私心之争为社会演化之原;其视诸子百家为落后之思想,恐不能当真。

  • 0 阅湖 2018-05-18 11:07:57

    要言不烦,若老医诊病,于本国制度持理解之心而不过施同情,对君主-官僚-民众间的互动关系谈得很透。

  • 0 屑屑 2013-07-21 22:12:33

    我特意入手了两本,一本做笔记,一本纯阅读

  • 0 枭禾 2014-12-21 01:23:24

    估计是我水平太低,有些地方云里雾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