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chael Dobbs
出版社: Hutchinson
副标题: FDR, Stalin, Churchill, and Truman – 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
出版年: 2012-10-4
页数: 448
定价: GBP 20.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091944230
出版社: Hutchinson
副标题: FDR, Stalin, Churchill, and Truman – 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
出版年: 2012-10-4
页数: 448
定价: GBP 20.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091944230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obbs),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毕业于约克大学,曾获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资助。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华盛顿邮报》当记者。他的前作《午夜将至》和《打倒老大哥:苏联的解体》,曾入围美国笔会(PEN)非小说类奖项的决赛。
【译者简介】
董旻杰(网名本垒打),资深战争史研究者,曾任“知兵堂”执行总编,著有国内研究阿登战役的代表作品《沸腾的雪:阿登反击战》。审校的代表作品有科尼利厄斯·瑞恩所著的《二战史诗三部曲》、海因茨·古德里安所著的《闪击战:古德里安回忆录》等。
王小伟 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从事房地产行业监察审计工作,长期研究二战史及冷战史。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丘吉尔的爆发让斯大林感到开心,他“从椅子上站起来来同走动,眉开眼笑,不时还拍拍手”。对于盟友的伪善,即独立和自治的原则只能用在别人身上,却不能用在自己身上的做法,让他感到很欣慰。根据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他们保证“所有民族拥有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下的政府形式之权利”,但是,美国人用门罗主义把西半球从中摘了出来,英国也把自己的殖民地从中剔除。不管何时,只要丘吉尔或罗斯福想要给自己划分势力范围,他们都为斯大林在东欧替苏联划分势力范围增添了理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大规划·2月10日 -
当要求解释苏联的掠夺行为时,朱可夫也亲自罗列出美国和英国的罪行清单,从拆除科学实验室,到开走铁路车辆,再到德国科学家和关键技术文件的失踪。在给杜鲁门的报告中,波利承认苏联所列清单中“也许大部分都是正确的”,但他辩解说美国的征收行为仅限于“能够立即用于战争和战时生产的德国最新技术”,这些“显然是战利。相比之下,苏联人还拆走了重建(德国)国民经济所需的设备,如农业机械和纺织机械。部分西方历史学家承认朱可夫确实说得有道理,起码在争夺德国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方面,通过名为“曲别针行动”的最高机密行动,数千卓越的德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被诱拐至美国。这项行动至少有部分是为了防止他们为苏联效力,按照某种计算方式,这些未记录在案的“智力赔偿”的价值接近 100 亿美元,这个数字是苏联对德国要求赔偿的基础数额。但是“曲别针行动”不是那么引人注意,所以与红军“战利品旅”的掠夺行动相比,普通德国人也没感到那么震惊。P389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战利品·7月23日
> 全部原文摘录
Six Months in 1945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从热战到冷战——改变世界格局的六个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7个年头,战争的局势日渐明朗,德国的失败就在眼前。这一年的2月份,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城市——雅尔塔,这里将成为决定战争和战后的世界局势走向的重要场地。 三巨头:雅尔塔大博弈 1945年的2月,雅尔塔集合了当时世界上最... (展开)
对于1945年,除了反法西斯胜利,至少应该弄明白这一点
1945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最应该记得起来的,是在这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最终覆灭,世界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世界军事和科技史有印象的,大概会记得这一年的8月,有两颗原子弹,其实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二的两颗原子弹,先后被投到日本城市...
(展开)

“没有和平的和平”,是终局亦是起始
胜利好像近在眼前,希特勒的纳粹政府已是强弩之末,这场旷日持久、代价巨大的战争就要结束了。一切会恢复平静吗?世界就要迎来和平吗?1945年,反法西斯同盟胜利的前夕,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很少有人注意到,一道无法调和的裂痕正在曾经的战友之间产生。几个月之后...
(展开)


1945年的六个月 从盟友到对抗
本书出色、生动地描述了在1945年2月到8月这六个月间发生的一幕幕历史的转折,记录了在冷战对抗下的地缘政治裂变和政治制度变革。冷战发生后,双方都互相指责,都想把责任摔到对方头上,本书就很好地剖析了冷战产生的背景和过程,正如伏尔泰所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展开)


有不忠的理由则足以证明他的不忠
上篇雅尔塔部分最好看,之前知道波兹坦三巨头为了外交礼仪从三个门同时步入会场,还以为每次开会都是这种针尖麦芒的场景,然而在雅尔塔,气氛非常融洽,高层之间的交流确实在解决主要问题上很高效,无怪乎丘吉尔一直主张直接找最高层领导,以免在那些不敢越过正常渠道作出决定...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8.9分 275人读过
-
Knopf (2012)暂无评分 8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Six Months in 1945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