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的书评 (63)

受惊的DNA 2019-04-26 14:24:25

酒精和咖啡,性和男女,太阳照常升起

1 刚读完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于是来豆瓣翻看了下书评,果然有和我一样感受的: “不明白这本书好在哪里,从头到尾都在喝酒喝酒,然后说些醉话,勃莱特的爱情观也无法理解...” 我想这应该是大部分人在读这部小说时会有的疑惑,这部小说没有情节,没有故事,每天做的事都在...  (展开)
1milenorth 2013-10-20 23:01:55

希望你仍然是一个斗牛士

一九二四年的夏天,在法国巴黎众多酒吧里的一间,美国作家格特露德.斯坦正在与身旁的海明威争辩(也许一口苦艾酒激起了她的气愤和同情,沉沦中的年轻人让她倍感失望):“你们全都属于一类人。你们这些在战争中当过兵的年轻人都是一样。你们是迷惘的一代。你们蔑视一切,喝...  (展开)
曹大宝本宝 2012-08-09 08:50:31

只谈翻译

本来只想说翻译的不是很好,结果看到译者前言里,译者写道:“巴恩斯和勃莱特作为资产阶级青年一代的代表,既是帝国主义战争的受害者,又是优势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产物”。 看到这里不免非常的反感和好笑,觉得不必再客气了。我得说这部小说翻译的很糟。 ...  (展开)
Querida 2009-07-27 14:54:53

谁都曾年轻过

读的第一本海明威小说,光从故事情节及语言来看,感觉比较一般。读完此书,想到一句话:“谁都曾年轻过”。书中翻来倒去的多角恋爱读起来实在是有点乏味,漂亮高贵的阿施利夫人最终也不过是爱情的牺牲品,而那些为她所迷的男子也最终没一个得到她的芳心。也许,女人最终需要的...  (展开)
太空侠 2009-05-11 00:01:29

“冰山理论”教科书

《太阳照常升起》于1926年问世,作为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甚至比那本为他带来巨大盛名的《永别了,武器》写得更好。不仅是因为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没有《永别了,武器》里那种有点矫揉造作的演戏味道,男男女女都活灵活现,率性而为,更重要的在于读了《太阳照常升起》...  (展开)
南西 2007-09-12 12:06:41

太阳照常升起

我要说的可不是姜文那部电影,电影还没上呢,昨天晚上我路过电影院的时候看了一下宣传,14号才会上。我要说的是海明威的那本书——《太阳照常升起》。 大概十几年前吧,我非常迷恋海明威,他身上那股自毁的因子对那时的我是无限的冲击,而这种自毁不仅体现在他的生...  (展开)
Roy 2009-12-07 19:14:26

为何迷茫

阿施利夫人和菲茨杰拉德笔下的黛西在本质上是一类人,他们挥金如土,沉迷享乐,完全不理会其他人的处境。但海明威对她的态度却比菲氏客观很多,没有褒贬,只有接受。可能作为主人公,他是恋着她的,可以容忍她各种各样的习惯。而菲氏作为旁观者,可以清楚的看到受害者的遭遇...  (展开)
玄玄色 2007-03-18 22:16:28

躲开结局

读海明威的语言,我很容易就丧失味觉。言语简明有力,从不拖泥带水。除去故事梗概,我大概要过很久才能了解巴恩斯的苦痛。结尾令我读了很难过,不是煽情,而是那种不知未来的苦闷,所谓的迷惘的一代。 我羡慕勃莱特,享有无人能抵挡的不凡魅力。随心所欲地行乐,寻找可能触...  (展开)
也不罗 2006-10-22 12:57:35

这么想想不也很好么

上帝创世时,恩泽万物,特赦众生在星期七休养生息,不必劳作。可是太阳却照常升起。 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结尾处,描写巴恩斯和勃莱特,两个人坐在汽车里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唉,杰克” 勃莱特说,“我们要能在一起该多好。”前面,有个穿着卡其制服的...  (展开)
sorrow 2021-10-17 16:15:28

我们亦是迷惘的一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海明威作家的身份从来都不想其他作家那样的寻常,所以他的作品也鲜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或是类似新时代所需要的价值观。战争年代总是不寻常的,不亲历永远无法予以做直达读者内心的答案。你可以试着感受,在战场上硝烟弥漫,内心根本无暇去怀揣家国梦想,你所本能的只有几件事:...  (展开)
cloud 2021-08-16 18:40:09

the sun also rises

不是书评。 写在看了一半之后的半年后 不知道结局所以自由发挥了 与原作可以说没什么关系 我看她的朝三暮四 好像我自己也朝三暮四了一般 我们无法结合 但我们如此相爱 我爱她的一切 包括她的那些伴侣 有意无意地站在他们一边 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法 我是被战争阉割的人 我无法得...  (展开)
小猴子 2019-09-23 18:00:48

创伤文学

读书笔记。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可是后来,那些受过的伤终将长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一部情绪结晶式小说(《挪威的森林》也是情绪结晶)。类似艺术家的生活,创伤,漂泊,压抑又开放混乱放浪形骸。与《午夜巴黎》神似,迷惘的一代,反英雄类型...  (展开)
春黎不觉晓 2017-10-12 15:50:12

人生皆虚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斯泰因对海明威说道。 海明威,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带着满身疮痍回到美国,据说战后他身上留下了两百多块弹片。战争毁掉了他的身体,也让他的心灵备受煎熬,充满了忧郁,空虚,迷茫的情绪。《太阳照常升起》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诞生的,这...  (展开)
浪花 2017-02-24 01:42:53

止不住的空虚,喝不完的酒。

年初的最后一次寒流,来的很猛。上午的冷风让人肌肉紧绷,人们都撑着伞自顾自的前行。这是世纪末的一代...... “一想到我的生命消逝得这么迅速,而我并不是真正的活着,我就受不了”这话让我觉得自己只是个七岁的孩子。冲着海明威的名气,我开始看这本书的电子版,七天前。 ...  (展开)
蘋果 2017-01-21 16:37:28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土地却永远长存,太阳亦依旧升起。

You drink yourself to death. You become obsessed by sex. You spend all your time talking, not working. You are an expatriate, see? You hang around cafes. 太阳照常升起 海明威 二十世纪上半叶,短短五十年内,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生灵涂炭、青年人迷惘、迷失、否定...  (展开)
思无邪 2016-08-10 10:45:14

写的毕业论文

我相信很多人一开始都不太能接受海明威大白话的写法,却成了我的最爱,硬汉形象的塑造只能通过白话才能感受,这才是他的风格,简单地陈述,粗略而原始。大智若愚,大音希声。越是平淡无奇,越是耐人寻味。而杰克的这个角色就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开端,这是他最本真,最少修饰的...  (展开)
意尽退 2016-06-03 23:31:20

科恩同学

我很同情科恩,并不像比尔他们那样鄙视他。他的错误只是喜欢上了布雷特,正如贾瑞喜欢上了凤姐。强烈的欲望总是会让人做出很多傻事。做人,还是要知足常乐啊。贾瑞只能意淫凤姐,科恩可是真的跟布雷特睡过的。  (展开)
蜀尸 2014-11-04 14:13:56

简单聊聊封面这斗牛

不知怎的,总觉得这小说该以斗牛做封面,就好比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某个版本那样:单色苍茫的背景下,一名斗牛士敬礼似得深深俯身弯腰,一手持剑一手拿着鲜红的斗篷;面前的公牛疯狂的扭着腰,挺枪般挺着自己的犄角,满腔愤怒的要回身刺入那斗牛士的胸膛。干净、简洁、明了——唯...  (展开)
靳一大步 2021-11-16 16:43:30

谈一场说分就分的恋爱

来一场说分就分的爱情 记得复旦大学的一个教授王德峰说过:复旦投毒案的学生应该多读一些名著。 我条件反射般的想到了《安娜卡列尼娜》,一本讲述婚外情的小说,但是如果当时读了《太阳照常升起》,答案可能就不一样了。 流水的男配,铁打的Brett。没错,这本书就是五个男人和...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63条)

订阅太阳照常升起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