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 短评

热门 最新
  • 15 水湄物语 2010-01-13 15:23:05

    重看这本当年大热的书,还是咋嚒出不少别的意思来。 大方向是对的,关注孩子每个阶段的变化,理解他,鼓励他,给他慢慢适应的大环境,是蒙氏教育的精髓。 问题是,敏感期这个东西,并不是错过就没有的,也没法分得这么细,例如爬楼梯敏感期我也是醉了。更可怕的事动不动就拿自闭、成长缺陷作为对比,过分危言耸听了。 还有,在育儿书中从事实直接推导结论,中间没有逻辑和理论支持,不是好事。

  • 9 星汉 2017-11-27 16:10:33

    作为最早将“蒙式”育儿理念普及的育儿书,孙瑞雪和这本书对中国妈妈的影响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极为广远。我亦是从这本书开始的育儿书旅程。 但是,在看的过程中就发现有些不太对劲,后来花了一两年的时间,看了其他各种教育心理学的书,才知道哪里不对劲:书中强调的是“爱”和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而完全忽略了给孩子“规则”。如果完全按照此书育儿,简直就是另一个溺爱,培养出来的是一个天性充分,但完全不遵守社会规则的宠儿。而这,就是我后来观察到的部分“熊孩子”的特征:妈妈貌似很懂育儿理论,但孩子却很熊。

  • 2 Xenophon 2017-07-17 11:28:31

    除了一些事例可以看看,其他的问题很大。关键是,作者故意制造焦虑,仿佛不按照它的说法去做就不行。反对一切玄学化的做法。怀孕、坐月子、怀孕可能是中国玄学最突出的三个领域了。

  • 0 la vie en rose 2013-04-10 23:37:02

    给刚生了宝宝的表姐买的,顺便自己也看了一遍,蒙特梭利育儿法实际运用案例,非常易读,家里老人也可以吸收。由于是按照案例来叙述的,所以如果拿来做育儿指导得话需要按照年龄阶段整理出笔记

  • 2 冬青again 2015-01-06 09:55:04

    案例多,点评少。而且感觉就是孩子在小时候不管如何无理的举动,都能找到一个敏感期做解释。

  • 0 2011-07-09 18:03:08

    非常有感触的育儿书,反省下自己,有时候还是急功近利,要不得。对小孩来说,无所谓学习,同时又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作为父母,一是不能急,揠苗助长很可怕;二是要充分敏锐的观察,不要因为自己粗心,错过好的机会。这两条是时刻要绷紧的弦。如果能够进到这种理念的教育机构当然最好(减去的一颗星其实就是广告意味太浓啦),如果不能的话,起码要尽可能的弥补

  • 0 Zou 2009-08-09 23:19:37

    案例集,很生动,很实用

  • 1 mosesred 2012-11-07 17:09:11

    有些人觉得这本书写得缺乏重点,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告知概念及现象,让父母去自行理解怎么去做的一本书。我们不是教条主义,更不应该去当拿来主义。个人觉得这本书不错,让人充分去理解孩童的发展需要和心理活动。

  • 0 别找到我 2013-06-27 14:17:07

    关于敏感期的知识有点用

  • 0 PUMA 2008-07-14 17:30:33

    生动的事例,一个个儿童生活的片段,给了你思考的素材。有些提示也非常好。

  • 0 青藤 2010-01-21 17:29:25

    该书的科学性让我有点拿捏不准。有待日后积累一定知识和经验后慢慢咀嚼。

  • 0 2011-07-07 10:37:56

    理念很好.

  • 0 GoodKnight 2009-05-12 14:17:22

    翻了翻,挺有意思。希望对Tong有帮助。

  • 0 小气 2013-09-04 13:07:44

    思路很清晰

  • 0 Caicono 2015-12-20 22:25:20

    甜妞一直在不断经历各类敏感期,我也在努力学习。所谓敏感期,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内在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如果在这个敏感期处理得当,则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否则,可能会留下遗憾与阴影。这一点主张,与佛洛依德的儿童期决定论有些相似。在蒙氏教育法下,主张对于儿童的敏感要因循善诱,富有耐心,不作过度打扰,让孩子安全、平稳、自发探索式地度过这个阶段。本书提供了系列案例,有些拖沓,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 0 小小不愿醒过来 2013-08-08 08:49:52

    朋友喜得麟儿……应景顺便下载来看,涨姿势了……

  • 0 天使爱米饭 2012-08-27 19:09:39

    喜欢和研究小孩的专注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