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林奕含书柜 (过河卒子)
- 王德威 The Monster Book of Monsters: A History (树叶的叶)
- 李欧梵先生所喜读的近现代文学作品 (恪彥)
- 阅读2009-2011 (没安排的圣诞)
- 我的txt书库 (哈兔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虹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宇宙风 2012-08-27 11:05:03
到底拖沓了些,时过境迁,没什么大意思
0 有用 百里 2022-02-20 12:53:24
不好看,未能卒读
2 有用 熊天天 2018-04-15 18:26:53
【18-83】 2018.4.15 北京 回答娜拉出走后应该去哪里的问题。五四新女性梅女士走出家庭,逃离旧婚姻,又逃出旧庙似的新学校,逃出四川来到上海参与暴力革命的整段心路。写出五四人被解放之后却无出路可寻的哀缅状态,不过旧材料披新衣裳,对五四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如何新的出路的寻找——群众运动和暴力革命。茅盾语言上的疏离美感和清谲气氛营造相当出色,却也没能逃离“革命恋爱”的模式,虽然女性视角减淡了话... 【18-83】 2018.4.15 北京 回答娜拉出走后应该去哪里的问题。五四新女性梅女士走出家庭,逃离旧婚姻,又逃出旧庙似的新学校,逃出四川来到上海参与暴力革命的整段心路。写出五四人被解放之后却无出路可寻的哀缅状态,不过旧材料披新衣裳,对五四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如何新的出路的寻找——群众运动和暴力革命。茅盾语言上的疏离美感和清谲气氛营造相当出色,却也没能逃离“革命恋爱”的模式,虽然女性视角减淡了话语的革命感,但是以革命作出路转折突兀缺乏铺垫,奇怪的拖沓感。 (展开)
35 有用 Asita 2015-07-11 22:54:11
大概是茅盾最矛盾最难以定位的小说。一开始觉得文笔实在幼稚,人物形象重复、单薄;但是渐渐发现主人公对于性、爱、新学、革命的模糊摇摆的认识,和作者欲言又止的暧昧里,有太多不甘伪装随流,不能轻易归类的东西。私人情感和民族大义间的龃龉,革命盲潮不能抹杀的个性,高尚的主义下难以启齿的私人动机,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学最难坦白的东西,而陈列如谴责小说般难堪,几乎让人不忍。现在看来辉煌的历史,在当下不过是少数人冲锋,... 大概是茅盾最矛盾最难以定位的小说。一开始觉得文笔实在幼稚,人物形象重复、单薄;但是渐渐发现主人公对于性、爱、新学、革命的模糊摇摆的认识,和作者欲言又止的暧昧里,有太多不甘伪装随流,不能轻易归类的东西。私人情感和民族大义间的龃龉,革命盲潮不能抹杀的个性,高尚的主义下难以启齿的私人动机,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学最难坦白的东西,而陈列如谴责小说般难堪,几乎让人不忍。现在看来辉煌的历史,在当下不过是少数人冲锋,大队人盲从的乱流,爱国的豪言壮语远没有一个女人那一点情欲来得深刻和真实。 (展开)
4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6-02-08 23:58:47
茅盾笔下同质化女主的开始,接续了《蚀》三部曲中的都市女性形象,试图略加区别,但效果不见得很好。茅盾很喜欢写这类徘徊于正在激烈交锋的新旧文化之间的女子(尤其是都市女子),必须承认他有能力将这些人物写出个性(在单篇作品中),可一旦数量增加,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故事的结尾部分有一个突兀的转折,从之前的近于市民文学(言情)陡然接轨现实政治,并且以五卅运动作为高潮部分的历史背景,固然茅盾有良苦用心,也不免破坏... 茅盾笔下同质化女主的开始,接续了《蚀》三部曲中的都市女性形象,试图略加区别,但效果不见得很好。茅盾很喜欢写这类徘徊于正在激烈交锋的新旧文化之间的女子(尤其是都市女子),必须承认他有能力将这些人物写出个性(在单篇作品中),可一旦数量增加,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故事的结尾部分有一个突兀的转折,从之前的近于市民文学(言情)陡然接轨现实政治,并且以五卅运动作为高潮部分的历史背景,固然茅盾有良苦用心,也不免破坏了原著的整体性,整部长篇小说存在明显的裂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