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主要观点在第一二章就基本展现,本书可以联系《乌合之众》一同阅读。在经济学理性的语境下,大型集体是很难通过成员的努力去为集体取得利益的。因为大型集体往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而且个体成员的行为无法对集体产生任何大影响,因此集体成员无论付不付出成本都会取得产品,那么成员肯定会理性选择不付出任何成本去占有公共产品,因此越大的集体越无法令成员去一起努力为集体谋取利益。相比之下,特权集团或者小集团,由于有主导核心的存在,主导核心付出较大的成本支撑集体运行,如果集体成员不付出成本就面临核心退出的威胁,因此特权或小集团得以正常运行。这就意味着除非有强制措施或者非公共物品的激励,所谓大家联合起来谋福利是不可能实现的。
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本书从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向你解释其原因,以及何种情况下三个和尚能吃到水。
这翻译真是一场灾难
烂书读多了的结果就是这种书现在才读完
翻译得有些生硬。很有道理。作为个体,人未必就会被数字主宰。作为群体,看似丧失理智的短视行为恰恰是因为每个人的理性选择的集合。
一个人不管是否属于一个集体,他的行为始终指向个人私利,这是人的本性也是理性。但这种自利目标常常与增进集体利益并不等同。因为集体利益是一种公共物品,每个成员都可以享受它、消费它。那么每个成员的理性选择尽量等待其他人提供公共物品,而不去主动提供公共物品,除非自己花费的成本小于个人所享受到的公共物品。
搭便车理论。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1强制性,2选择性刺激,3减少分利者。另外,对初级集团次级集团的划分依据与通选课上学到的不一样。
首次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这本书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开山作品之一,正式把经济学传统的纯个人分析视角推进到了以团体为单位分析行为与决策的新阶段。全书先简洁地介绍了理论模型,然后以美国真实的工会、商会和政党作为案例进一步支持其理论。第一次接触这方面主题是在某本博弈论教程的某一章节,拿之前简化过的数学博弈模型和这本书里更殷实的叙述性分析做对比,感觉收获很大。
翻译的句子长得像老太太的裹脚布。 为什么不能精简一点,同一个观点反反复复说,真的很不喜欢这种长篇大论
我会说到了集团理论那里我就大段跳过了么……不过经济学的确是逻辑清晰公式明了啊!(虽然我也直接把公式跳过去了……)
实在读不懂。。。
不是说这个理论不重要,而是这玩意用得着写这么多话写成一本书吗,不就是正外部性搭便车在组织内部的运用和组织规模变大后的激励监督成本吗……
: C936/2824
小组织的力量
一个简单的道理,竟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来写,太啰嗦了。反倒是对马克思主义与压力集团理论的批判更有意思。
个人利益+搭便车效应
爽利,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典范。从一个简单算式推导开始给出集团体量不同导致的根本差异即搭便车问题,与个体行为直接挂钩,绕过了集团动力学的假说,继而剖析其中各种激励和约束是怎么使集团“行动”——不,其实是集团中的个人如何行动,是驻足围观、支持强制限制抑或支持扩大集团?总之,将古典的压力集团神话破除了。
基于理性人的搭便车理论,集团越大,越需要选择性激励。
看完后觉得其实主要看前两章就行了。另外,感觉翻译得不是很好。
奥尔森 公共选择理论
> 集体行动的逻辑
108 有用 流星飞绊 2012-02-28 18:06:54
主要观点在第一二章就基本展现,本书可以联系《乌合之众》一同阅读。在经济学理性的语境下,大型集体是很难通过成员的努力去为集体取得利益的。因为大型集体往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而且个体成员的行为无法对集体产生任何大影响,因此集体成员无论付不付出成本都会取得产品,那么成员肯定会理性选择不付出任何成本去占有公共产品,因此越大的集体越无法令成员去一起努力为集体谋取利益。相比之下,特权集团或者小集团,由于有主导核心的存在,主导核心付出较大的成本支撑集体运行,如果集体成员不付出成本就面临核心退出的威胁,因此特权或小集团得以正常运行。这就意味着除非有强制措施或者非公共物品的激励,所谓大家联合起来谋福利是不可能实现的。
54 有用 信封在等邮票 2013-02-14 12:13:10
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本书从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向你解释其原因,以及何种情况下三个和尚能吃到水。
48 有用 lcy 2013-10-13 13:45:05
这翻译真是一场灾难
22 有用 小波福娃 2013-03-31 22:23:40
烂书读多了的结果就是这种书现在才读完
13 有用 海扬尘 2011-09-12 20:03:39
翻译得有些生硬。很有道理。作为个体,人未必就会被数字主宰。作为群体,看似丧失理智的短视行为恰恰是因为每个人的理性选择的集合。
8 有用 头撞墙 2012-12-10 15:50:17
一个人不管是否属于一个集体,他的行为始终指向个人私利,这是人的本性也是理性。但这种自利目标常常与增进集体利益并不等同。因为集体利益是一种公共物品,每个成员都可以享受它、消费它。那么每个成员的理性选择尽量等待其他人提供公共物品,而不去主动提供公共物品,除非自己花费的成本小于个人所享受到的公共物品。
4 有用 litinan 2013-04-03 13:54:39
搭便车理论。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1强制性,2选择性刺激,3减少分利者。另外,对初级集团次级集团的划分依据与通选课上学到的不一样。
4 有用 没脚鸟 2016-06-21 09:13:09
首次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这本书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开山作品之一,正式把经济学传统的纯个人分析视角推进到了以团体为单位分析行为与决策的新阶段。全书先简洁地介绍了理论模型,然后以美国真实的工会、商会和政党作为案例进一步支持其理论。第一次接触这方面主题是在某本博弈论教程的某一章节,拿之前简化过的数学博弈模型和这本书里更殷实的叙述性分析做对比,感觉收获很大。
5 有用 i dont care 2020-11-05 17:01:16
翻译的句子长得像老太太的裹脚布。 为什么不能精简一点,同一个观点反反复复说,真的很不喜欢这种长篇大论
2 有用 [已注销] 2012-11-20 22:40:57
我会说到了集团理论那里我就大段跳过了么……不过经济学的确是逻辑清晰公式明了啊!(虽然我也直接把公式跳过去了……)
2 有用 我不是俊采 2011-11-03 10:29:08
实在读不懂。。。
5 有用 魂杰 2021-04-11 21:04:00
不是说这个理论不重要,而是这玩意用得着写这么多话写成一本书吗,不就是正外部性搭便车在组织内部的运用和组织规模变大后的激励监督成本吗……
1 有用 蝉 2014-01-11 14:28:41
: C936/2824
1 有用 港长㍿ 2012-10-21 22:42:17
小组织的力量
3 有用 东土大唐 2018-06-25 21:03:49
一个简单的道理,竟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来写,太啰嗦了。反倒是对马克思主义与压力集团理论的批判更有意思。
1 有用 Jocelyn 2013-03-16 10:17:49
个人利益+搭便车效应
2 有用 Irreversus 2014-04-05 23:14:08
爽利,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典范。从一个简单算式推导开始给出集团体量不同导致的根本差异即搭便车问题,与个体行为直接挂钩,绕过了集团动力学的假说,继而剖析其中各种激励和约束是怎么使集团“行动”——不,其实是集团中的个人如何行动,是驻足围观、支持强制限制抑或支持扩大集团?总之,将古典的压力集团神话破除了。
2 有用 素履 2012-03-02 22:46:14
基于理性人的搭便车理论,集团越大,越需要选择性激励。
3 有用 3∧3 | 短髮 2013-08-15 23:09:49
看完后觉得其实主要看前两章就行了。另外,感觉翻译得不是很好。
2 有用 西西弗下山记 2007-09-29 00:06:09
奥尔森 公共选择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