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书评 (1481)
我为什么不喜欢王安忆笔下的女人
前些时候,看到网上有人写文章拿王安忆和铁凝两个人做比较,具体的内容记不得了,只是有个印象是写文章的人觉得铁凝处处的不如王安忆。下面回贴者众多,也是纷纷表示赞同的。当时我只看过铁凝的《大浴女》,心中是蛮喜欢的,看了这样的一篇文章,便有些诧异,但是王安忆的东西...
(展开)
你有没有看见过卸去一面墙的房屋
十年前刚读大学,在隔壁寝室女生手里把这书过了一道,浮皮潦草。之后马上又读了王安忆的《桃之夭夭》,印象比这本更浅。 这几年陆续读严歌苓,一开始觉得惊艳,读多了也就昏昏沉沉。前几天跟朋友谈起,说最喜欢的是《小姨多鹤》里的朱小环。严歌苓也不掩饰对这个人物的偏爱,在...
(展开)
《长恨歌》技术故障举隅
陈林群 (一) 王安忆喜用量词“一股”,并非始于也不止于《长恨歌》。喜用指的不是数量,而是指不该用也硬用。《长恨歌》共使用了六十八个“一股”,大致可分两类: A.写客观 (1)它们其实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有点“大风始于青萍之末...
(展开)
关于王琦瑶的爱情故事
关于王琦瑶的爱情故事 爱情,容不得一点单向关系的存在。 程先生把王琦瑶爱得入骨三分。占有相当偶然成分的那次拍照,便为他的一生定出了意料之外却也合乎情理的结局。程先生是懂王琦瑶的,单单从他为王琦瑶选美挑选服装的细致劲就可见一二。色彩的更迭,层次的递进,该突出...
(展开)
王琦瑶是个小市民的笨女人
王琦瑶是个小市民的笨女人 王琦瑶是一个有着上海的美丽、上海的小资、上海的虚荣、上海的聪慧、上海的家教、上海的心境的笨女人。 本来不想说些什么,但这部作品频频被搬出,似乎人人都认定王琦瑶就是上海,上海就是王琦瑶。王琦瑶是有上海风情,但,上海绝不是王琦瑶!一定要...
(展开)
因为上海是她深爱的城市
看长恨歌,和关锦鹏,和茅盾文学奖无关。 多年前开篇的“弄堂”在我心里播下一个种,我是弄堂里长大的孩子,最有发言权,却还是惊愕,可以写得如此。怎么就后来没有急切地看下去,对一本书对一个作家,也是有眼缘的。 待到去年六七月间,话剧版长恨歌公映最后一场,父亲辗转...
(展开)
林夕之前的参照,以及林夕之后的昆德拉
参照 “参照”是我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切入点,在我看来,《长恨歌》文本创作最精妙之处是设置了重重“参照”。角色的相互参照,能指的相互参照,“现在时”与“过去时”、“将来时”三者的循环参照……如此,小说的结构有了非常生动的、立体的着眼点。 我先来罗列一下小说...
(展开)
王琦瑶生命中的六个男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长恨歌》的时候,脑海中是这样想象着王琦瑶的。一个穿着旧式旗袍的女人,烫着短的卷发,一张化着淡妆的有点苍白的脸。眼睑一垂,一个转身,身影慢慢地消失在灰灰的弄堂里。这样的一个女人,不同于《半生缘》里的顾家姐妹的泼辣和委屈,也不是琼瑶戏里旧上海小姐的... (展开)上海、弄堂、一个女人的一生
上海于你来说是怎样的存在?今年展会去上海还只是到上海老街简单逛了逛,想到旗袍便是上海,想到雪花膏也是上海,但只有看了《长恨歌》这本书之后,知道或许弄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海吧。 王琦瑶就是弄堂里的女人,起初她还只是个学生,后来认识了会拍照的程先生便有了竞选上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