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We Were Orphans的创作者
· · · · · ·
-
石黑一雄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的作品并不多,但几乎每部作品都获得重要的文学奖项:《远山淡影》获温尼弗雷德•霍尔比纪念奖,《浮世画家》获惠特布莱德年度最佳小说奖,《长日将尽》获布克奖,《无可慰藉》获切尔特纳姆文学艺术奖,《浮世画家》《我辈孤雏》和《莫失莫忘》均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1995年英女王授予石黑一雄文学领域的大英帝国勋章,1998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7年因“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的虚幻联系之下的深渊”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并无冒犯之意,先生。不过方才晚辈陈述的志向,绝不是一时奇想,是我一生都感受到的召唤。” “一生?你能有多大年纪?二十ー?ニ十二?我想我是不该泼你冷水。毕竟,假如连年轻人都没有半点理想主义式的想法,谁还会有呢?那么,小伙子,你必然认为今日世风,比起三十年前要败坏啰?而文明已在崩溃边缘,诸如此类的?” “老实说,先生,”我直言不讳,“我正是这么认为。” “记得当年,我也是这么想。”忽然间,他讥讽的口吻变得厚道许多,我甚至觉得我看到他泪水盈眶,“怎么会这样子呢?小伙子,你觉得呢?世风真的一日不如一日吗?难道智人正一步步地堕落成动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我只知道我已经浪费了许多年寻寻觅觅,寻找我必须费尽心血才配得到的奖品。可是现在我不稀罕了,现在我要别的东西,我要能给我温暖与庇护的东西,无论我做了什么事,变成什么样的人,都能接纳我的东西。永远都存在的东西,永远,像是明天的天空。这就是我现在要的,而且我认为你应该也想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When We Were Orphan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6 条 )



无法逃离的成长,以及我为石黑先生的辩护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写其他内容前,请先允许我为石黑先生做辩护。 关于班克斯奇异的行为,我觉得我有必要为石黑先生在这里辩护。 豆瓣上对于这部作品是一片骂声,觉得故事太狗血等等。他们所讨伐的,是班克斯不合逻辑的行为——来到上海就是探个案,怎么就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了?在找叶辰的住所... (展开)

寻找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天读的是石黑一雄的《我辈孤雏》。说实话,上海译文出版的石黑系列装帧和纸质实在不算上乘,今天摸着这本书光滑的纸已经是感激涕零。 这本书阅读时间不算长——早上在车场零碎的阅读加上下午两个多小时的闲暇,十分畅快。 哈哈相比《无可慰藉》,这本可就令人慰藉多了。 据说...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7.3分 6101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7.0分 849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7.5分 227人读过
-
Random House Inc (2001)7.7分 15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谁在书写我们的时代 (乌云盖饭)
- 书单|2022已读书单 (八点十分)
- London in Books (八点十分)
- 有声书拯救阅读困难 (八点十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When We Were Orphans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翁德尔手记 2020-11-04 22:53:56
3.5算他作品里比较弱的
0 有用 ssuy~ 2022-12-17 11:50:36 上海
越写越离谱呢。
0 有用 小爺F 2024-04-19 15:58:39 上海
我知道他在臆想,且故意让人不适,但我真的是看不下去了…
0 有用 蔻妮 2021-02-20 16:47:25
Ishiguro获诺奖后,在在吉隆坡逛书店热销区也摆满了他的作品,因为这版的封面选择了这本。从题材的角度,是像样的fiction,我很喜欢他的表达和用词,这也可能受他年少移居英国的影响,属实比一般土生土长英美作家水平要高,吊打很多的热销口水书。抛开故事情节,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学到不少。
0 有用 Kevin K.Y. 2020-10-12 01:20:59
不得不说是我读过石黑一雄作品当中最差的一本书。语言还是经典的石黑,但是从情节以及逻辑处理上还是有着很大的问题。有一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