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民俗学(包括古代文献、历史民俗、节庆调查)【1】 (南池子)
- 我喜欢的书 (新橋)
- 敦煌文艺出版社经典图书 (敦煌文艺出版社)
- 文化的盛宴 (敦煌文艺出版社)
- 先秦制度研究 (王观旂)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古俗新研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熊0405 2018-04-07 08:19:40
一般
1 有用 天城越 2023-05-14 20:50:06 上海
2023.5.10开始阅读。 民俗学和人类学总是很吸引人,尤其是那些远古风俗,古人的做法也不必想的多高大优雅、精巧玄妙,不过是出于生产生活的需求而已,有时候甚至是迫于这种压力和矇昧无知后的想象。因此作者偏于古史辨派,立意于破除过于理想的传说,结合现代民俗研究去辨析过去的概念和器物,这就显得平实和客观多了。 比如明堂、耒耜、耦耕等篇都结合现代中外开化较后民族的形式做排列论证,比起天马行空的考据和想象... 2023.5.10开始阅读。 民俗学和人类学总是很吸引人,尤其是那些远古风俗,古人的做法也不必想的多高大优雅、精巧玄妙,不过是出于生产生活的需求而已,有时候甚至是迫于这种压力和矇昧无知后的想象。因此作者偏于古史辨派,立意于破除过于理想的传说,结合现代民俗研究去辨析过去的概念和器物,这就显得平实和客观多了。 比如明堂、耒耜、耦耕等篇都结合现代中外开化较后民族的形式做排列论证,比起天马行空的考据和想象,更能说服读者。 还有一处颇有启发,即初民缺少数字纪年,往往对自己确切年龄是不知道的,现在西南部分少数民族依然如此。由此想到先秦早期不少名人普遍大几十岁乃至百余岁,秦汉以后反而普遍仅四五十岁寿命及同一个人年龄记载的互岐就好理解了。 ——2023.5.14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