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珍录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松如 2011-06-20 19:48:35

    一种视角。看的是电子书。

  • 4 连山 2017-02-15 05:55:42

    几年前就读过,这次为了写东西又读了其中的四章,吸引我的只是书中所使用的材料,论述和观念的部分平平

  • 7 Adiósardour 2015-01-03 03:37:03

    认为当时出现了两种理想女性的意象,一是以班昭为代表的严肃的女师,一是以谢道韫为代表的咏絮才女。后者被说成是一种“幼女”形象,她们以女儿身分面对年长的男性文人,从而获取男人的怜爱。这似乎是一种在西方学界很乐于运用的比喻方式。大量论述了“女工(红)”在妇女生活中的地位。认为儒家的“君子”亦即男性应该避开体力劳动,但是上层社会的妇女却应该与奴仆与佃户一起用双手从事劳动生产,女工上的能力被看作是妇女具有勤俭品质(妇德)的标志,也是她作为良家妇女在身份上与娼妓的分野。甚至以每年节庆时皇后亲临祭蚕典礼来作为提倡妇德的例子。于所谓“幼女”意象一样,十分牵强。须知历代皇朝固然要举行皇后亲桑的宫廷仪式,但这都是配合着皇帝亲耕谡田的仪式进行的。很显然作者对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社会制度民风民俗都存在极大的误读。

  • 0 小波福娃 2017-10-09 12:08:37

    补mark,有可取之处。3到4星之间吧。

  • 1 2014-04-01 17:11:36

    : D691.968/6456

  • 1 豆友1485565 2011-04-21 12:59:41

    有趣,可读性强!虽然可以看做是Dorothy Ko明末起初中国女性研究的续写,但是也有其不同和自身的优点。

  • 2 油头虚翁 2021-05-26 21:32:12

    历史人类学和女性人类学的书籍,翻译一流,静心阅读,是种引人入胜的享受。女性,社会的边缘人,不是从上层来的,不是考了功名的士大夫,可她们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对我们这个文化的实质反而体悟得特别切实。是这样一些人托住了中国文明的血脉。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绵延千年,中国妇女功不可没,陈寅恪先生晚年研究柳如是,便是体察到了这一点。

  • 1 Ling总 2015-06-04 20:00:58

    对中晚清的江南知识女性还有她们的家族的一个梳理和总结,可以和闺塾师还有张门才女一起读,了解没被穿越女乱入的真正的闺秀世界,噗

  • 0 Y小姐 2011-05-09 09:08:27

    真的不是特别好。

  • 0 木么么 2008-07-09 20:11:16

    这个系列的都还不错

  • 0 sharpy 2010-10-16 12:49:03

    有一些觀點很有意思,但有幾章比較平淡

  • 0 日格洞人 2012-08-23 19:35:15

    “回应”意味太过强烈:其一回应高彦颐的17世纪才女文化研究,其二回应“盛清”讨论。作者肯定了盛清时期社会性别特征的特殊性,其表现为女性对于“妇德”的主体性表达(对恽珠材料的依赖有待商榷)。作者在原因追溯中对女工的分析很合理,但真有必要把女工的活跃性与重要性断裂为一个“盛清”么?

  • 0 一个奇怪的乱 2007-01-10 19:50:31

    史料并不是很多,有些结论不觉得很正确。

  • 0 巴力门 2011-01-18 10:39:42

    不如高彦颐那本《闺塾师》

  • 0 伸伸如也 2011-03-13 22:51:36

    比高彦颐就差了点,我好偏心的啊:P 顺便说一下名字都翻译错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