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ntology of the Accident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2015-03-08 04:09:04

    讲spinoza和ageing的学习了。所以最后说的negative possibility到底会是什么呢。

  • 1 思无邪 2024-03-15 04:04:28 德国

    法国人都应该向梅亚苏学习如何写作。

  • 0 鹭纳醍 2022-12-06 14:13:29 浙江

    (只读了第三章)从弗洛伊德切入衰老是老年研究的常规操作了,以婴儿心理形式来补偿性欲亏损的心理学解释蛮狭隘的(不排除个人对心理学抱有偏见的原因),progressive aging & instantaneous aging,尤其是对后一种类型的解读有启发(一开始看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会是心理衰老的瞬间性,like the uncanny)。(Notes)

  • 0 卓尔 00 2023-01-06 23:22:01 德国

    Gift from Jack

  • 0 春海 2023-05-13 17:20:21 海南

    意外本体论所希望论证的是一种完全无法被包含甚至被排斥的意外经验,对生命实现的一种破坏性的、去主体化的可能性塑造,这种可能性拒绝了过去与未来所有的记忆、信仰、符号关关联,使生命真正落于荒芜之中,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探索一种弥赛亚崩溃之后的空间

  • 0 溪山 2023-11-29 20:17:31 浙江

    plasticity的问题,衰老乃是可塑性的丧失,马拉布把它和斯宾诺莎的conatus联系起来,有启发

  • 2 Ludwigsama 2023-01-17 17:04:40 上海

    死亡驱力是一条隐线(关于这点可以看差不多同时期的the new wounded):毁灭性的可塑性意味着潜藏在生命中并与死亡其密不可分,它期待着一个事件的到来,而这个事件毋庸置疑是毁灭性的事件,它毁坏身份/同一性,引入一种终极的不连续性——在脑损伤之后,人们仿佛变成了别人。这种激进的“变成”(即,metamorphosis)最终将我们引向一种真正的赤裸生命,一种近乎无机物的、僵死的、麻木的状态。 毁灭,作为最为异己者的入侵,却在已经在内部被预期(第四章中对玛格丽特的伤疤的讨论),在我们最中心的地方,有着一块荒漠。

  • 1 灰狼 2023-09-02 16:58:20 重庆

    基本上可以视为用弗洛伊德式障碍去补充德里达的演绎 突变式的可塑性也就是这一层面的跃迁 但意外(accident)完全不等于偶然/机遇(chance) 这就是为啥马老师和梅亚苏在本体论上水火不容

  • 0 Agilulfo 2021-06-08 17:10:56

    纸质版手感应该会更好,毕竟就100多页的小书。第二节引了好多关于脑损伤和情绪的说法,但只是拿“脑”作image而不是一团flesh,就不刺激。第三节开始跟德勒兹的斯宾诺莎划清界限,elasticity还不是plasticity。第四节开始谈不知不觉的老化:年长者这么自恋是由于他们无法再去爱。把生成-老化和即刻老化对立起来了,这种对德勒兹的攻击蛮无聊的。第五节延续上一节主体。第六节讨论存不存在negative possibility。这里虽然很繁琐。但基本上就是要说destructive可塑性是有的,它就是要向所有东西(包括生命)说不。但是,它既不要否定性事实,也不要肯定性的东西,它是纯可能。这倒跟Eklund那种presentationalism的迷人主张挺像的。

  • 0 维Cc 2021-01-21 19:02:18

    读得摸不着头...去goodreads上看了一圈,发现我不是一个人...

  • 0 可溶化的鱼 2024-05-29 13:45:45 湖北

    否认意味着受挫的倒置肯定,精神分析正是在该维度上发生效用——病人愈是拒认(“这不是我母亲”),分析师便愈要加以指认(“这是你母亲”),但经由分析师之口说出的母亲永远只可能作为某种纯粹的可能性出现,介于在场与不在场之间。逃离这种还原主义或潜能论要求诸己探查一种黑格尔论域内绝对否定之不可能的可能性、破坏性的可塑性,近似于拉康的“实在”,它在生命中的那个命定的先验时刻倏然而至,该瞬间作为年轻/衰老、生存/死亡的斜杠-极点已内化为经验的期许,成为生物生命的基础——即“意外本体论”。纳入-吐出的口欲机制与其说是弗洛伊德,毋宁说是漂洗过后的克里斯蒂娃(“实在并非完全不可及”)。然而,马拉布在分析杜拉斯时完全忽视了第三持存在人类联觉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摄影对连续性的截取-破坏,这就使她的研究很难让人信服。

  • 0 万事如意 2024-04-20 21:43:00 浙江

    很简单的一本书,就是分析作为破坏性的塑形或者中断的积极作用,先上来用生物学的神经元概念为后面的理论立法,这个没办法,科学是理论的债务,就像道德是行为的债一样,理论研究者在研究之前不得不先去把债还了。然后用文学作为例证,从普鲁斯特到托马斯曼再到杜拉斯,从连续性的文学作品中抽取那些实质已经断裂的碎片,把这些碎片再送到精神分析的车间进行加工。用意外去反德勒兹的生成,角度选的挺好,但是对语言的控制力比德勒兹差远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