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支语录 短评

热门 最新
  • 57 锯子万藏 2012-08-18 12:47:29

    鸟语翻译的鸟书, 把我读成了鸟

  • 26 小波福娃 2012-12-25 23:53:45

    一直没添尼采的书,一直纠结版本问题,乱七八糟的版本都看了一些,最后终于想通了,就算读德语本,也不见得理解更通透。。。who cares,自暴自弃地耸耸肩

  • 39 文泽尔 2010-06-22 07:50:20

    太雅,却难免不信不达.在读钱春绮本子时就对此本表示过不满,何时应撰一篇说说. 比如手头这两个本子,随便取一句:原文Siehe! Dieser Becher will wieder leer werden, und Zarathustra will wieder Mensch werden.- Also begann Zarathustra's Untergang.直译则是:看!这杯子又将空乏,而查拉图斯特拉将再成为人。-如是开始了查拉图斯特拉的出山;而徐梵澄译本“看呵!这杯将更倾完,苏鲁支将更为凡人了。-如是开始苏鲁支的堕落” 这里面的“更”“倾完”凡人“以及”堕落(这是独为“雅”而选词,太不含蓄,尼采的双关欠掉了)“都是过度诠释,诚然文美,但是对读者的理解是很有害的;而钱春绮译本,“瞧!这个杯子想要再成为空杯,查拉图斯特拉想要再成为凡人。”——于是查拉图斯特拉开始下降。”钱的译本相对而言太讲“信”字,小心谨慎,will不敢使“将要”的意思,却保险使用“想要”,徐的“堕落”变成了“下降(好的地方是钱本给了原文注解,并且详细说了译因,这也是钱本分高于此本的原因)”,都是很硬的译法。徐的胆子太大,钱的胆子太小,这两个版本能中和一下就好了.虽然语言美,本译也只可两星,要体验尼采的各处押韵、相关之妙,只能读德文版,英文版和中译半斤八两.比如看威廉译的那本《The Italian Novelists》,一塌糊涂

  • 8 虚弱橙 2009-12-19 21:20:34

    这个译名很精粹。。。似乎鲁迅也提及过?苏鲁支%~

  • 11 阿拉胖泪 2011-04-15 15:35:16

    徐梵澄的译本有古风

  • 5 白鹇 2010-03-22 17:01:10

    我承认我没看懂,分也不打了

  • 2 吕六一 2013-07-12 14:54:53

    不能都看得懂,但觉得尼采是个可怜的人。他为生而苦,为死而苦,厌恶女人却又被女人所吸引(或者说被女人所吸引却又厌恶女人),简而言之和一般人无异。“超人”毕竟还是凭借“人”才得以命名的,这个词语中“人”还是主语吧。

  • 3 北河沿井斯塔 2011-03-18 11:31:34

    人是一样应该超越的东西。

  • 1 柳隐 2007-10-19 11:40:19

    充满了隐喻,完全不懂

  • 3 咚咚 2008-02-16 03:02:44

    最喜欢前言第一段: 苏鲁支三十岁了,离开他的故乡和故乡的湖水,隐入山林。于是,独自怡悦心神,玩味寂寞,十年间未尝疲倦。但最后他的心意改变了──一日之晨,与朝霞俱起,在日光前,向日球作如是说: “伟大底星球!倘若不有为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幸福何有?

  • 1 有风自南 2010-06-19 21:07:16

    是个很老的翻译的版本,但读起来还是很有味道的

  • 3 大头绿豆 2020-06-29 19:41:48

    「年轻时,我向世界强有力地表明我支持与反对的;如今我老了,我懊悔无及。」尼采是神志极清明而气性极温和的人。养病期间他在山谷间徘徊,某次忽然感到心里非常温暖、和悦,转眼一看,原来是一群牛走了出来。

  • 0 春琴 2008-10-26 22:34:17

    还有这版本

  • 0 少年 遊 2010-02-25 17:20:02

    说是最好的一个版本,的确不错。

  • 1 Black Tulip 2013-10-31 10:32:04

    尼采的影响力自不必说,无论是从号称尼采信徒的希特勒那里,还是从欲用尼采思想改造中国人国民性的鲁迅那里,都可窥见一斑。如此孱弱之人竟孕育出如此强力的思想,甚至影响了其身后的世界历史进程。本译本受鲁迅之托,由哲学大师徐梵澄译自德文原本,再由郑振铎出版,其学术价值亦不必多言。然毕竟是译于上世纪30年代的早期译本,译文读上去稍显古奥晦涩。

  • 1 🦋 2018-09-02 18:24:30

    人是个必须超过的东西

  • 2 白色灯塔 2019-09-24 14:44:22

    尼采该读澄版

  • 1 四月 2018-06-18 20:53:46

    总体而言,前期比较犀利,就像一条癫疯的狗,遇谁咬谁;后期相对缓和,好比那条狗已经变成一条老狗,开始懂得有套路的咬人了。 卷一到卷三风格比较统一,每小节后面都要缀一句苏鲁支如是说,感觉就像古装剧里太监念完诏书的最后那句钦此。 卷四风格大变,突然就融入了大量的意象。大量这个词是相对于前三卷而言的。不过正是这一卷,暴露出了很多东西。苏鲁支作为尼采的阿凡达,他暴露的东西一定程度上就是尼采自己的东西。卷四山洞里的晚宴,看起来就是精神病患者的一场幻想的盛宴。最后狮子的出现是晚宴的高潮,就好比飞越疯人院结尾的那场夺窗而出。而狮子最后竟然去咬了宴客,我想这反应了他内心非常的高傲,谁都看不起,又孤独,需要人抱团取暖,又高傲,瞧不起那些像猴子一样落后的人。

  • 1 约古鲁老人 2019-01-01 12:47:35

    大概是徐梵澄翻译得最好的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