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arol Dweck
出版社: Psychology Press
副标题: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出版年: 1999-4
页数: 212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863775703
出版社: Psychology Press
副标题: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出版年: 1999-4
页数: 212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863775703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作者简介 · · · · · ·
卡罗尔 • 德韦克,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动机、人格及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领导者。她贡献卓著,获奖无数,包括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杰出学者奖(2013)、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2011)、美国心理学会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专业成就奖(2010)等。2017年,德韦克教授因自我理论的相关研究成为全球最大教育奖“一丹教育奖”首位获奖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次失败不代表任何缺陷,也不是对自尊的打击,而仅仅意味着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或者思考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而还能继续保持专注、激情和斗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序 -
“在无助反应中,学生把困难视为能力不足的标志,因此感到绝望并深陷其中。而掌握定向的学生则认识到他们需要更努力,于是只是专心去调配自身资源,完全投入手头的任务。……尝试让他们失去了什么吗?努力让他们付出了什么代价吗?并没有,他们没有将失败视为误点。” “倾向于无助模式的学生可能轻易做出自我怀疑和中断学习的反应,过早地断定自己不擅长这一领域。这样发展下去,可能致使他们真的处于劣势,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这类会时常引入新概念的领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一蹶不振还是越挫越勇:无助反应与掌握定向反应
> 全部原文摘录
Self-theorie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努力胜过天赋,努力本身也不是天赋。别被“天赋”困住。
这本书我读得很慢。说来也怪,那些“积极”的,“向上”的,旨在使人“完善”的书,我总是读得很费劲。而那些相反的、讲述人性的不完美、消极的书,我总是能第一时间一口气读完。 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在那些“积极”的部分,我能找到的经验共鸣特别少,而在那些“不积极”的...
(展开)

从多维度打压到全面表扬再到正确的鼓励的教育方式
在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中,中国人从骨子里就认为谦虚而谨小慎微的活着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即使你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才能,也不能太外显,被别人赞扬时一定要说对方是谬赞了。因为“骄兵必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树大招风”。所以在还没有接触到西方教育理念以...
(展开)

“相信变化,拥抱成长。”
今天好开心收到了北师大王芳老师的译作、“成长性思维”(mindset)理论提出者卡罗尔·德韦克的作品——《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玫瑰][爱心] 译者和作者都是我喜欢的心理学老师,所以这份开心是double的。[鼓掌][鼓掌] 感觉光是这个译者序就已经值回了票价[旺柴],王...
(展开)

聪明女孩效应已被证伪
读到聪明女孩效应那里就觉得有点存疑,不过看到实验都是八十年代做的也不足为奇。 读完在网上一搜果然找到了新的研究,推翻了前人结论 全文在此,谷歌机翻,可能略有不准确 Study: So-called “bright girl effect” do... case.edu 研究:所谓的“聪明女孩效应”不会持续到成...
(展开)

《努力的意义》帮助我们自己成为比我们上一辈更了不起的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努力的意义》翻开初读有点晦涩,不如文学作品那样轻松愉悦,书封上面印着荣获“世界教育联合会图书奖”,帮助下一代成为比我们更了不起的人。我觉得活在当下,到底是我们先超越自己的父辈,还是培养我的孩子超越我,哪个更简单,更有意义,鸡娃不如激自己吧。 这本书前30多页... (展开)
或许我们也能从中 汲取智慧和经验, 从而更好的培养孩子,警醒自己, 实现积极的自我。
在本书中,德韦克教授称其为智力的实体论,它将形成一种思维框架:既然智力是稳定不可变的,任何通过学习去提升它的努力都是徒劳,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检验、证明和展示自己所拥有的智力水平,而一旦失败,即为灭顶之灾。 于是为了避免失败、维系聪明的良好形象,唯有回避挑...
(展开)

直面挑战,努力,优化策略
这是继《终身成长》之后,看的德韦克的第二本书,关于自我概念,准确来说是自我理论。 如何看待和定义智力。我们凡人很多都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把事情做好,但又深深地陷入固定智力理论中。细数过去,被成绩绑架的我们,一步步被父母老师的评判拖入到这个固定论的深渊里,甚至被...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8.0分 224人读过
-
Psychology Press (2000)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心理学研究成果 (铃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Self-theories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