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反讽与团结 短评

热门
  • 33 食菠萝 2014-06-16 19:35:26

    反本质主义,团结赖于对他人经验的感受和理解,而非抽象的普遍的人性。从理论走向描述。至于追求自律的反讽者和追求公义的自由主义者,应该各自站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而不要试图从理论上统合两者,因为作者认为社会除了避免残酷不应该有别的目标,而反讽者所追求的自我实现其实于公共目标无益。对福柯和哈贝马斯的评论。

  • 26 withinbeyond 2011-10-04 01:45:59

    很好!罗蒂老师清晰明确,毫不装逼。有无数吐槽可以说,最重要的有二:1.本书前半可以和道家比较,后半可以和儒家比较,西方人对这个“虚而非无”还是不熟悉啊;2.在现代做哲学而不考虑物理和生物学之类的当今最强语境,是没有出路的……

  • 28 ⁧⁨⁩ 2016-04-09 08:31:29

    无法言语、唯泪流的惶惶巨著,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毒的特效解药。非在西哲岐路上牵绊、迷茫多年的人,不知这番解毒后的五味杂陈。读过的西哲书中,光芒位列个人榜单前三甲。恨这么晚才一睹。

  • 31 S/Z 2014-10-27 17:04:49

    都是得了绝症,克尔凯郭尔是临死抱佛脚,尼采是死前要搞一个大事件,罗蒂是选择安乐死……

  • 7 艾弗砷 2012-10-09 20:19:22

    论点不多,但前半部分对尼采、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再描述”相当精彩。毕竟不是专著,只是个结集,所以有些话翻来覆去的出现。

  • 5 (⌒-⌒; ) 2018-01-12 00:59:59

    很有收获,罗蒂强调语言和自我的偶然,反形而上学,进而也不认自由主义应该奠基在“人性本质”和任何“普世性”的基础上,他通过对几位反讽主义理论家的梳理,将反讽限制在私人场景中,并且通过文学作品的理解避免残酷,这些论述都很有启发。实际上,这也是我目前最能接受的一种自由主义的论述形式。对纳博科夫和奥威尔的解读也相当迷人。不过对我而言,这样的自由主义仍然没有如何才能获得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如何获得与他人的强有力的关系性放入论述之中(或许我的提问方式罗蒂就会反对),正如罗蒂本人在论述纳博科夫时候说,韩伯特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他人缺乏好奇。但对他人和对世界的好奇,并不是接受了某种“认识论”(罗蒂根本就反认识论)就必然能够获得的。下一步,更愿意去看那些具体理解描述如何描述他人,描述世界的论述

  • 4 大旗虎皮 2012-06-20 23:05:10

    只读了偶然、反讽这两部分,对于那些想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的人,以及哲学研究者来说,是一本好书。说明了罗蒂所谓对待传统思想的“实用主义”态度到底是什么“样子”。

  • 4 李家洁 2018-10-11 12:46:12

    瓦解一个人的信念,就是投入很多制作让他相信某些词汇的力量,后打破这词汇使之处于极度痛苦的哀嚎中且无力重组自己的一切,无论何时地都变成无法坚持无法连贯自己的欲望和秩序的局外人,即与现实格格不入甚至总歇斯底里的那种生物。

  • 7 Octopus 2018-10-01 00:07:45

    小心地衡量了它的位置,如果有人再问我整个阅读史中最重要的书,这本一定会入选。偶然、反讽与团结逐一回应着纠缠多年的几个问题,大致来说,偶然是“本体论”,反讽要处理的是新事物如何可能的问题(罗蒂非常引人注目地将强健诗人和政治乌托邦者高扬为自由主义社会的文化英雄),而团结则试图通过“我们”感的扩充来制衡反讽可能带来的残酷。整个阅读过程也是百感交集,尼采和海德格尔论看得欢乐无比(罗蒂老师的幽默感非常恰切),论纳博科夫的精巧和新奇令人惊叹,尤其对敏感-冷漠/残酷的捕捉恰恰呼应着前几天看《同栖生活》的体验,于是又非常感动。

  • 6 蟥阿螞 2012-10-14 16:53:27

    虽然几乎不同意其所有观点。但是实在写得不错,充满了文学洞见

  • 9 陈仪宝 2020-07-20 20:30:38

    安利给了一位常年害怕死亡的朋友。“罗老师不能从量上减轻你的恐惧。但他怂恿你去过一种艺术家的生活:从此,未能创造前无古人的东西比死亡还要可怕。” 不知道他看得咋样了。

  • 2 豆友38324 2013-07-01 18:54:56

    罗蒂让我深刻的理解了一个词语“残酷”

  • 3 XFC 2013-01-15 05:53:21

    除团结一章外,字字句句切中我心。本书也是建立在对自由主义和避免残酷的信仰之上,如david scott所批判,罗蒂对自由主义的信念宛如站在历史尽头,但谁知道是否有更好的alternative呢。

  • 2 xhj 2015-01-26 20:13:45

    偶然讲的是它者的必然,反讽从私域的角度讲自我开放的必要,团结与交叠共识一个意思。富有启迪,问题浮现,槽点不少。结论似乎是私域必须左,公域必须右。很政治正确。自由是私域的,自由主义却是公域的。在这本书里,罗蒂像黑格尔一样,盛满了精英主义气息。

  • 2 宇凡 2023-10-28 15:50:18 英国

    如果学术和政治是不矛盾的,那么学术在于是创造希望,政治在于民主,学术与政治在于创造更有希望的民主——也就是反对残酷。

  • 4 风挑一点灯 2014-03-15 13:43:40

    自由主义的反讽者,太棒了!!!

  • 1 本阿弥·光悦 2015-10-27 23:01:24

    无形而上学支撑的自由主义与反讽主义者。写的很漂亮,但论证并不让人满意,尤其是对团结的希望

  • 3 马蹄北去 2017-02-26 19:35:09

    与其说是一部试图调和反讽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学术著作,不如说是针对若干哲学和文学内容的评论集,罗蒂自己也说,反讽主义哲学应该更像是文艺批评。其中纳博科夫与奥威尔、海德格尔与普鲁斯特的对比研究最为出彩,而罗蒂清晰生动的文风也是我所喜欢的

  • 1 文目鳥 2016-04-26 23:54:18

    世界不说话,只有我们说话。只有语句才有真假可言;人类利用他们所制造的语言来构成语句,从而制造了真理。抛掉“真实的人”这个概念,就等于不再像康德一样,企图将自我加以神圣化,以取代神圣化的世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