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散文的创作者
· · · · · ·
-
杨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1932年苏州东吴大学毕业,同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研习。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35年留学英国、法国,1938年回国。先后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论文集《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集《倒影集》等。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小癞子》、《吉尔·布拉斯》等。
目录 · · · · · ·
目次
自序
第一部分 忆旧
老王(1984年3月)
林奶奶(1984年4月)
纪念温德先生(1987年1月)
第一次观礼(1988年3或4月)
大王庙(1988年8月)
客气的日本人(1988年8月)
“遇仙”记(1988年8月)
忆高崇熙先生――旧事拾零(1988年9月1日)
“吾先生”――旧事拾零(1988年9月2日)
闯祸的边缘――旧事拾零(1988年9月3日)
花花儿(1988年9月)
控诉大会(1988年9月)
黑皮阿二(1988年12月)
赵佩荣与强英雄(1990年6月)
阿福和阿灵(1990年6月)
记杨必(1990年6月)
车过古战场(1991年1月)
顺姐的“自由恋爱”(1991年1月)
小吹牛(1991年3月)
第一次下乡(1991年4月)
第二部分 拾遗
阴(1936年)
流浪儿(四十年代)
风(四十年代)
喝茶(四十年代)
听话的艺术(四十年代)
窗帘(四十年代)
ROMANESQUE(1946年)
《傅译传记五种》代序(1980年11月)
读《柯灵选集》(1984年7月)
兰姆谈莎士比亚悲剧(1989年3月20日)
读书苦乐(1989年)
《堂吉河德》译余琐掇
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
小阳春
《软红尘里》楔子
· · · · · · (收起)
自序
第一部分 忆旧
老王(1984年3月)
林奶奶(1984年4月)
纪念温德先生(1987年1月)
第一次观礼(1988年3或4月)
大王庙(1988年8月)
客气的日本人(1988年8月)
“遇仙”记(1988年8月)
忆高崇熙先生――旧事拾零(1988年9月1日)
“吾先生”――旧事拾零(1988年9月2日)
闯祸的边缘――旧事拾零(1988年9月3日)
花花儿(1988年9月)
控诉大会(1988年9月)
黑皮阿二(1988年12月)
赵佩荣与强英雄(1990年6月)
阿福和阿灵(1990年6月)
记杨必(1990年6月)
车过古战场(1991年1月)
顺姐的“自由恋爱”(1991年1月)
小吹牛(1991年3月)
第一次下乡(1991年4月)
第二部分 拾遗
阴(1936年)
流浪儿(四十年代)
风(四十年代)
喝茶(四十年代)
听话的艺术(四十年代)
窗帘(四十年代)
ROMANESQUE(1946年)
《傅译传记五种》代序(1980年11月)
读《柯灵选集》(1984年7月)
兰姆谈莎士比亚悲剧(1989年3月20日)
读书苦乐(1989年)
《堂吉河德》译余琐掇
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
小阳春
《软红尘里》楔子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小径,曾和谁谈笑着并肩来往过?草还是一样地软。树荫还是幽深地遮盖着,也许树根小砖下,还压着往日襟边的残花。轻笑低语,难道还在草里回绕着么?弯下腰,凑上耳朵——只听得草虫声声地叫,露珠在月光下冷冷地闪烁,风是这样地冷。飘摇不定地转上小桥,淡月一梳,在水里瑟瑟地抖。水草懒懒地歇在岸旁,水底的星影像失眠的眼睛,无精打采地闭上又张开,树影阴森地倒映水面,只有一两只水虫的跳跃,点破水面,静静地晃荡出一两个圆纹。 (查看原文) -
烟也有影子,可是太稀薄,没有阴。大晴天,几团浮云会投下几块黑影,但不及有阴,云又过去了。整片的浓云,蒙住了太阳,够点染一大半天的阴,够笼罩整片的地,整片的海,造成漫漫无际的晦霆。不过浓阴不会持久;持久的是漠漠轻阴。好像谁往空撒了一匹轻纱,荡肠在风里,撩拨不开,又捉摸不住,恰似初识愁滋昧的少年心情。愁在哪里?并不能找出个影儿。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杨绛散文"的人也喜欢 · · · · · ·
杨绛散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读《杂忆与杂写》增订本
《杂忆与杂写》是杨絳先生的作品。在书店里再次看到这本书时,已经是增删改动了四、五次,换了三家出版社后由三联出版的增订本。杨絳先生的著作过去我没有刻意地去的购买,在书店里发现了买一本,或者因为什么原因想想就不买了,所以也未买全。这次在书店发现《杂忆与杂写...
(展开)

把人生活成历史——读杨绛《杂忆与杂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阴暗的书库里,偶尔翻到这本书。因为知道杨绛其人,也看过她的《我们仨》和《将饮茶》,觉得她写的东西生动而不枯燥,带着一种时间的沉淀和纵观历史的睿智。 《杂忆与杂写》是杨绛的回忆性的文章,回忆了她与之有交集的人物,也回忆了很多经历过的事情。她的回忆里仿... (展开)
与94版相比的增订篇目
94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44185/ 我在启明上学 记章太炎先生谈掌故 临水人家 记似梦非梦 钱锺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 怀念石华父 难忘的一天 怀念陈衡哲 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 狼和狈的故事 陈光甫的故事二则 剪辫子的故事 收脚印 一块陨石 不官不商有书香 “...
(展开)
> 更多书评 2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8.7分 1424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8.9分 710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8.5分 349人读过
-
花城出版社 (1992)7.4分 2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阅读即是生活 (Azeril)
- 朵藏——书(自用非推荐) (朵朵)
- 诗歌 散文 (ivy)
- 为了卖掉语文书 (海苔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2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杨绛散文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冇有 2006-01-16 21:18:51
这个版本皮比较硬,味道淡但堪回味。
0 有用 小拙 2013-01-23 16:53:36
亲切有爱,不失天真。
0 有用 小 葵~ 2007-11-26 22:18:33
读的第一本杨先生的书
0 有用 鲁闽 2010-04-29 13:03:54
看了前半本
0 有用 雁渡寒潭 2010-03-11 15:53:01
文字淡然,朴实悯人